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20世纪儒学所走过的弯路主要源于未能正确处理两种关系,即儒学与现代西方学科体系的关系;儒学与现代性的关系.这些错误导致儒学原有话语系统的人为中断和儒家固有的意义世界被葬送,具体表现为儒学被消融在现代学科体系中,从进德修业之学变成了知识之学.根据儒学自身的特点,作者提出,未来中国儒学复兴的基本任务有三:一是通过正确定位儒学与现代学科及现代性的关系,回归原有的话语系统;二是重新确立未来中华文明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从夷夏之辨出发重铸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从王霸之辨出发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即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问题),从社群主义出发理解未来中华文明的形态;三是通过回归经学和复活修身传统来重建现代儒学传统.本文认为,儒学的复兴主要不是建构体系或方案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人学?它与哲学有何关系?现代人学是如何产生的?它遭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境?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如何解决?所有这些疑问的解答对于刚刚起步的当代中国人学的发展而言当是基础性的。1 施太格穆勒曾经指出,哲学的问题表面看似乎不变,但一方面,新的哲学问题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那些“永恒而古老的问题”的全新提法常常或者使这些问题归于消失,或者使它们沦为“阐明与它们有本质不同的问题的看不见的背景”,①如此使哲学的历史呈现为问题的转换史。然而,这仍然是哲学史的表象。虽然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是存在问题,近代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近百年来儒学研究中的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为影响深远的儒学现代化的尝试,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的建构理路、争论焦点和面临的困境,深入探究儒学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法律理论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特定意义的法学理论范畴,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法律理论是与法哲学、法社会学等并列的法学理论学科;作为范畴意义上的法律理论则是指与抽象性的法学理论相对应的应用性的法学理论,它是对实证法以及法律过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概括.法律理论的客体是对法律的一般理论性描述[1],其理论特质具有具体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方法论意义[2].摆脱抽象法学理论的困境固然需要提升法学家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概括能力,走向实证的法律理论研究路径也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演变、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演变、困境及出路刘慧玲哲学往往以其对世界本原的解释和逻辑这点的寻求而打上本体论的深刻烙印,古今中外的哲学概莫能外。然而,由于哲人们面临极为不同的生存境遏和时代问题,使得他们对本体论问题的解决,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哲学史就是...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是近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系统的论述,后来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形成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方法论.然而,在现代哲学研究中,辩证法却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其研究和发展似乎呈现出某种沉寂和停滞的局面.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辩证法的方法论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的发挥;而摆在辩证法研究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辩证法理论的现代化.现代以来,辩证法所受到的重大冲击,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真常唯心"论是东亚传统佛教的主流,然而近代以来,对于它的评判却争议不断:一方面,"真常"论含有"神我"倾向,与佛陀的"无我说"相悖,被视为近代佛教衰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真常"论又是传统佛教的理论基础,彻底否定"真常"论,直接危及到传统佛教的合法性。本文以近代佛学界围绕"真常"论的争论为切入点,结合太虚、印顺、吕澂的相关评述以及日本的"批判佛教"思潮,分析这一问题的困境与出路。现代人间佛教的成功实践表明,振兴佛教无需推翻传统以图重建,重新赋予其价值与意义才更为切要。  相似文献   

8.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何中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的变革早已被提上日程。特别是世纪之交的来临,更使这种变革显得刻不容缓。完成哲学变革的使命,有赖于对哲学的传统模式的批判性反思和对新的哲学建构进行展望。本文就此谈点初步想法,以期引起哲学界的深...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天人哲学的本体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天人论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按照内在逻辑构成的理论体系,其中天和人是最基本的范畴.亚里斯多德认为,人对一件东西认识得最充分是在知道它是什么——如人是什么,火是什么——的时候.这里,回答人是什么显然不能靠修辞学上的描述,而需要本体论的诠释.儒家是怎样从本体上对人和天进行规定和诠释的呢?这种诠释具有怎样的形上学意义呢?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德语言存在合法性的本体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语言之于人的生存、德性养成和社会和谐究竟有何意义价值,弄清该问题必须先行澄明的前提是对道德语言存在合法性进行本体论诠释。进而,在深度批判不道德语言危害性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语言伦理。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经济本质是关系到经济伦理学成立与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只有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解读经济的道德本质才能取得认识的实质性突破.但是,经济道德本质由于利益分化、阶级存在以及其他复杂的原因而遭到异化.因此,经济的道德本质的回归,不仅需要范式转换,更需要从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和道德竞争力等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性介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12.
大乘佛教的“真如”观念必得返回到缘起的语境中方能予以澄清 ,而缘起作为佛法之要义乃是纯构成性境域的敞开与绽出。将“真如”执取为现成性实体的考虑可能导致对缘起无我义的偏离 ,这在佛教的发展中并非绝无仅有。本文力图在现代语境中对“真如”观念作出初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所描绘的乡土中国的社会机构状况和人际关系特征,是一组以“己”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区别主要体现在自我主义与个体主义的道德基础、儒家伦理与基督教的文化基础、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价值基础三个方面.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的“差序格局”,突出血缘和地缘在社会关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差序格局”是与现代社会的理性原则相悖的,对我国的经济领域、人际关系、政治领域和法制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现代化前行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界对于“底层文学”热切关注的背后,显然标示着某种理论自娱。“底层文学”的平民属性,表现出的不过是文学经典时代的症候。在其为“底层”代言的说词下,真正掩盖的却是属于底层的真正的文学生活。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所能做的,是使“底层文学”回归文学自身,为学者们给它套上的各种附加意义祛魅。  相似文献   

15.
16.
一、台湾社会对“第三势力”的现实需求 今天的台湾,政党林立,媒体开放、“议会”民主……,但这仅只表现了在政治程序上的形式民主,与人民切身关系的社会公平正义等等,仍与民意存有相当距离,未能落实民间需求。“第三势力”因此又再度于台湾社运圈与知识界浮出水面,认为社会亟需第三种声音,声明中召唤人民站出来拿回政权,走第三条路。台湾岛内有关“第三势力”的讨论已有时日,近来更因“倒扁”而再次甚嚣尘上。许多人将“第三势力”界定为“超越蓝绿的团体”,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先知先觉”的英雄史观的思维模式,孟子简单地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使用双重标准,要求统治者“先义后利”而民众“先利后义”,将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无视义寓于利﹑利寓于义的道理。孔孟仁政的实质是人治,其理论出发点是抽象人性论(“性善论”),在政治实践上必然导致专制主义。人治的出路在于法治。只有在当今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下,才有可能展现孟子义利观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新儒家在本体意义和价值优先性原则下,以新的本体论化解这个矛盾,并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以本体论的价值层级和结构来肯定"科学"的地位。尽管重建的本体论并没有超越传统本体论的基本形态,但显示了哲学家寻求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文化独特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在传统二元社会结构中倍受歧视,他们的社会保障几近于无,更遑论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为弥补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缺位,国家要尽快出台《户籍法》,保障各种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制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保障条例或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使农民工在工伤保险赔偿之外可提起工伤损害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指导我国科技工作的理论基础,我国自然辩证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反映。因而,研究我国自然辩证法发展史。必须以研究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在科技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检验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兴衰成败,探讨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困境和出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科技政策,领导科技事业方面是逐渐前进的。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