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使用是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是商标权产生的源泉,是商标权维系的基本标准,也是商标侵权判定的重要前置性要件。在商标侵权的司法审判中,法院应首先考察被诉人使用商标权人商标的行为是否是商标使用行为,只有被诉人的行为是商标使用行为,才需要进一步探讨其行为是否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如果被诉人的使用行为根本不是在商标标示来源意义上的使用,法院就能够确定被告的行为并不构成商标混淆侵权,无须再适用混淆可能性标准并进行混淆可能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达娃商标争夺案凸显了中外合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商标权保护风险,包括持股弱势地位引起的商标权丧失和商标权利的转让与许可问题、合资方竞争关系导致的商标弱化以及应对商标争议解决所出现的法律风险等。中国企业应提高商标权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商标权法律保护途径,政府也应扶持企业加强自主商标保护。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对商标权的处理,特别是商标权的价值、产权界定、法律关系的重新确立等问题。企业改制中正确处理商标问题,运用品牌重组,确立主导商标,形成集约经营,是改制企业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企业在改制中对商标权问题的处理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其中重点是商标的确权、价值评估、改制后商标产权的权利界定等。  相似文献   

4.
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是商标合理使用的一种,它的判断标准一直备受争议。美国是最早确立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国家,但所确立的一系列标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商标法》中对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没有相应的规定。为平衡商标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防止商标权的滥用、促进公平竞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我国应在《商标法》中增加概括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的内容,建议从使用人的主观态度、第三人描述状态、是否存在暗示行为等方面列举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论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认定的标准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使用的情形及手段与商标侵权认定直接相关。商标使用引发的商标侵权冲突不断,一方面商品与服务的营销方式日新月异,商标法的规定无法与营销方式的变化同步;另一方面,随着商标权是财产权的法定化,商标权人的权利不断扩张,造成商标使用效力范围的扩张。在传统商品和服务营销领域确定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并非易事,当商品和服务进入互联网时代,商标使用的情形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对商标使用是否造成侵权的认定越发显得困难。互联网营销的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目前在认定标准上并未达成一致,通过对商标使用含义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商标侵权认定应坚持的原则做更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兼论商标权和商标侵权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是一种符号,而符号学是专门研究符号现象的。因此,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商标及其生成演变过程就非常有意义。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从静态上理解商标的内在结构,从动态上理解商标的生产与演变过程,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商标权的界限、商标侵权的实质以及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上认为商标权的内容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许可权和转让权,但由于商标的无体性特征,商标权的本质内容在于禁止权,这与物权是不同的。对商标权内容的界定应当从禁止权角度出发,包括禁止利用和禁止损毁。禁止利用包括禁止混淆和禁止引发联想的使用;禁止损毁则是指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破坏商标符号和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是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和国际贸易的跨国性特点相冲突而产生的新问题。与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相关的是商标权穷竭理论,在国际贸易中能否适用这一原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这已成为相同商标商品平行进口合法性争议的焦点。由于对商标权穷竭问题的态度不同,各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对相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原则上应当允许,但也要规定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9.
商标法     
商标权商标是以别出心裁的艺术图案构成的、贴在产品上的预定的标志,它的作用是为产品作广告,所以商标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商标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并能说明产品的质量。在苏联,商标权产生在商标注册之后。如果商标在苏联注册,则商标所有人获得独家使用该  相似文献   

10.
商标合理使用这一概念从著作权法上发展而来,其合理性一直以来广受争议,司法实践认识也差异较大。我国商标法修正案增加的第59条被认为是对商标合理使用的立法承认。然而,从合理使用制度在著作权领域的起源开始,它在性质上就是一种对权利的例外约束,是对承载独创性和创新性智力成果符号的限制。反观商标合理使用理论,通过符号论视角从概念逻辑分析发现,简单的概念移植带来了逻辑上的混乱。第三人使用的并不是承载商誉和指代功能的符号,而仅仅是标志,其本身不在商标权范围之内,商标权限制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对标志使用与商标法的关系正本清源,以非知识产权使用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1.
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商号有着相同的标识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和冲突,从而给市场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从商号法律地位的确定、有条件的在先权机制的适用以及冲突解决归责原则的确立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权利冲突解决机制加以完善,以期更有效地保护商标权人和企业名称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的扩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他人商标标识用于商标以外的其他商业性用途 (商号、域名等 ) ,如果这种使用使消费者将其商品或服务与原商标标识的商品或服务相联系 ,则该使用可能构成侵权 ,但无法依据现有的商标法律规定予以救济。基于已有法律的缺陷和实践的需求 ,应对商标权人的权利给予扩大保护。相对于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权的扩大保护更合理、有效。诚信原则是判断是否正当竞争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商标战略,它包括商标选择的策略、使用的策略、商标权争取和维持的策略、争创名牌以提高商标价值的策略、商标使用许可的策略;以及商标获得国际保护的策略等。商标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争创名牌或驰名商标,以拓展市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我国,正确的商标战略已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一系列的商标策略就是实现商标战略目标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商标合理使用是商标法中的重要范畴,关系到其他厂商、消费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商标权人的商标来表达观点、传递信息。因此,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是限定商标权范围、确保市场竞争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安全阀”。在实践中,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可能会与混淆可能性标准的适用发生冲突,这就要求法院要看被告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消费者混淆,并进一步分析被告的行为是否具备合理性,被告是否履行了其应当履行的注意义务。如果被告的行为表明被告并没有履行一定的规避消费者混淆的义务,则被告的行为就欠缺合理性,也就不构成商标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履行入世承诺,与WTO协议附件1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持一致,我国于2001年10月27日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扩大了商标保护的范围,完善了商标取得的程序;赋予商标持有人司法救济的权利,提高了商标权司法保护的水平;增加了商标行政管理机关的职权,使我国对商标权的保护更加科学、严密、完善,跻身于世界商标权保护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搜索引擎商对关键词的使用并不属于商标使用,也不会引起搜索用户的混淆,故不构成商标的直接侵权。对于间接侵权的判定,搜索引擎商的注意义务可以借鉴版权法领域的避风港规则和“红旗标准”,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并且在收到商标权人的书面通知时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商标性使用为注册商标侵权(包括混淆侵权和淡化侵权)的先决条件会不适当地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概念片面地关注“被诉标志”是否侵犯“注册商标”,而忽视真正的法律问题应是“被诉标识行为”是否侵犯“注册商标权”。而商标正当使用应该着重考察行为的正当性,而不应纠缠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或淡化侵权是否成立时,应从被诉标识行为整体(即被诉标志使用的整个具体商业情景)出发,而不应以“商标性使用”作为先决条件,不合理地限制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应与商标国际保护条约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后商标法的修改已迫在眉睫。研究商标国际保护条约的内容,一方面,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制,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立法与国际条约的接轨。我国商标法的修改应与商标国际保护条约的接轨涉及如下内容:服务商标的保护;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规定;地理标记的保护;司法判决与商标权的确权;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及关于注册商标的构成等  相似文献   

19.
企业间的商标权和商号权的冲突是现代商业发展的衍生物,文章在分析商标权和商号权冲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商标和商号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商标和商号的法律法规和加强企业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行商标品牌战略是当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企业发展一项重要举措.工商所(分局)作为工商部门最基层的执行者,应立足从职能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商标权所有人怎样让商标向品牌转变这一话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商标和"品牌"这两个概念,弄清二者的异同点,才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