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朝时期西域的汉族及其对开发建设西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是西域的古老民族之一。据我国史籍明确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族通过联姻、屯垦戍边、出使经商、任职等途径大量入居西域,从而改变了西域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并为推动西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域与祖国内地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西域处在准噶尔的统治之下,是当时清朝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边疆问题。清朝前期一直致力于对西域即准噶尔的经营,雍正朝是清朝统一西域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雍正朝对准噶尔的经营政策的变化经历了采取守势以维护边疆稳定和平、主动采取军事行动及和谈划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展民族经济 ,巩固西北边防 ,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西域屯垦的兴盛与西域气候、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状况的周期性变化,西域气候、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汉唐时期西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屯垦的发展兴盛。但同时由于西域气候的阶段变化和屯垦的时兴时废,给西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汉政府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物产,拉开了中西交通的帷幕,通过在西域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保证了中西使者的往来和商人贸易活动的进行,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把新疆地区纳入我国版图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对西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西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人口迁移现象。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成游牧民族间的迁移和农耕与游牧民族间的迁移两大类型。西域地区人口迁移包括了战争对人口的掠夺、汉族将士在西域的戍守农垦以及乌孙等游牧民族的全族迁移等。总体看,该时期人口迁移以强制性和被迫性迁移为主。该时期人口迁移对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吐蕃统治西域的军事、经济、社会组织与法律制度,以及驿传制度。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自640年灭高昌,设西州,到790年放弃安西四镇,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对西域地区全局的掌控.其关键在于在巩固边防、治理边疆等方面多有创新,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治边之道:一,分别主次、缓急有序、离强合弱的地缘战略;二、战和相济、文武并用、威德兼施的治边战略;三、一区两制、双轨并行、顺俗施化的政治战略;四、立足边地、征募蕃兵、胡汉一体的兵力动员战略;五、依托军镇、精兵布控、屯戍结合的综合防控战略.唐王朝的治边之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西北边疆的安全利益,促成了唐王朝盛世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人忽略了古代西域(新疆)汉唐时期使用的几种语文——即吐火罗语与和田塞语。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已死亡近千年的语文被发现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几代人的努力,人们重新认识了古代西域曾经存在过的辉煌文化和文明。这是我国大国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敦煌马圈湾汉简的发现,为研究王莽西域战争提供了新的资料,简牍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为深入真实地了解史实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研究相关历史打开了新的视野,证实了传世文献的记载,弥补了文献中的不足。利用这批简牍材料对涉及此次西域战争关键问题如:战争开始时间、王莽军失败的原因、联军组成情况以及《匈奴传》为何未有记载这场战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考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奢香夫人是明代初年著名的彝族女政治家,她在明初推动贵州政治、经济建设上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被誉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楷模。其历史功绩的另一面,推动学习汉文化,继承繁荣彝文化,使彝汉文化相互促进,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萌芽期、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的演变。每个阶段的教育家都为西方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客观化自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贡献是:建构了教育科学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为近代教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超越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树立了一种新的广义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教育规律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在教育研究方法上,他创立了自然类比法;确立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个研究范式——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主观化自然教育家卢梭的贡献是:确立了"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的儿童观;提出了尊重儿童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观,奠定了"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建构了具有儿童视野的教育学;创立了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心理化自然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的贡献是:倡导教育心理学化,开启了教育科学探索之先河;彰显了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建立了比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更为完善的、令后人竞相效仿的教育学体系;形成了心理化自然教育家的教育研究旨趣: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心理化;创设了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范式。生长论自然教育家杜威的贡献是:提出并论述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三个命题,丰富和深化了"教育"概念的内涵和视野;提出并论述了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生成性教育目的——培养生长的人,深化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视野;丰富和深化了儿童中心观的认识和视野,开启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先河;创立了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范式。研究这些自然教育家的历史贡献,对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并分别从立法、司法、执法保障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西部的经济建设 ,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是规划西部大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差异性来进行西部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 ,适宜用三级区划系统 ,即自然区域—气候带—生态经济区。根据气候和地貌的综合状况及其主导因素 ,可将西部地域分成三大自然区域 :季风森林区域、干旱草原荒漠区域和青藏高原区域 ;再根据气候条件 ,三大自然区域分为 1 2个气候带 ,各个气候带根据生态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可分为 37个生态—经济区 ,并简要说明了每个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情况和西部大开发中可起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处于半开发或不开发状态,但到了东汉末期和三国之初,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已获得巨大发展,这种发展都是在东汉时期实现的。故近人多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论述东汉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之文,但都未能从东汉人文状况的变化去论述,本文正是从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入仕者与知名人士的涌现数量大大超过西汉时期的人文状况来论证这一问题,可补前人及今人论述之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应以此为契机 ,利用自身条件 ,突出学科优势 ,积极转化教育成果 ,加强新技术、新能源等的研究和开发 ,为西部腾飞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