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纵观严复一生所致力于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早晚两个阶段重心转移及旨在中西文化的融通.前一个特征反映出严复思想的变化,而后一个特征使得严复思想呈现出变中不变的独特景象.探讨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征,以期能把握严复思想的本然面目.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严复的中西文化观,在中西文化广泛交融的今天,仍不乏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严复思想的价值集中体现为它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成果,由此才成为中西文化结合的一种观念模式,成为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推动中国传统思想近代化的双重方式,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钱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中西文化的看法主要反映在他的重要著作 《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本文就该书的一些重要内容, 如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和融会中西文化的思想作了具体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为背景,对林语堂中西文化比较观的演化路向、观念构成、思想特征及其内在矛盾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梳理与阐发,并予以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拥有“秀才”和“博士”两种大相异趣头衔的现代学人,蒋梦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欧美现代文明均有较深的理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是蒋氏中西文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意欲通过对蒋氏中西文化观的梳理与分析,对蒋梦麟游刃于中西双重文化间的学养及文化辨析能力予以展示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学界对严复自由思想不同的研究路径,择取有代表性之文献,采用对其内在理路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认为严复的自由观是由中西文化构成之复合体,在研究中力图以一种视角、一种模式取代其他并非完整。严复对自由的理解既有对西方思想中消极自由的发现,也有对传统中积极自由的发明。严复对西方自由思想的理解有其主体性与创造性的自觉——他是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释"中进行着转化与创造。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从19世纪四十年代到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历史人物对中西文化的研究及其认识,着重探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来源及历程、建国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历程以及近年来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述评,由此窥探出近年来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翻译《天演论》 ,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严复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严复最先把西方学术思想大量介绍到中国来,并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会通,建构了“天演哲学”,是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最后一批士大夫的代表,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而严复是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被视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们均是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精神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均不满于汉学宋学无用、无实,传承了文化传统中的经邦济世情怀与实事求是精神;均文宗桐城派,由曾国藩推动而实现中兴的桐城古文,经严复以先秦文体表达现代思想这一中介,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前驱。从曾国藩到严复,既有继承,也有扬弃。在某些方面,严复的思想是在曾国藩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从曾国藩等人的变易论通向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均为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推动者;从曾国藩将传统学术门类中增加"经济之学",到严复从西方引进现代经济学;从曾国藩倡导"格致",到严复全面介绍西方科学;均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尤其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者、先行者。严复对曾国藩思想也有突破性发展: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采取激烈抨击、全面颠覆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天壤之别;曾国藩终其一生没有从旧学中突破、突围,而严复对旧学进行揭露与批评和学术形态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开启了闸门。  相似文献   

12.
严复与福泽谕吉智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与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启蒙思想家,都提倡提高国民的素质,但又有所区别。同为“开民智”,严复有感于八股取士的腐朽,提出新式的教育理论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却受限于政府主导一切的国民教育模式;福泽谕吉肯定明治以来政府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倡导以学者为先导,学者、民众、政府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模式。同为“新民德”,严复始终处于中西学的矛盾之中,摈斥“天赋人权”;福泽谕吉却尽力引入西学,以求取代汉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热赞“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13.
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由于文化上的非对等关系,又加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与西洋文化的接触便带上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显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从而使中国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积极导入西洋文化的潮流与执拗维护传统文化的潮流并存,欲以欧化破坏中国传统的倾向与固守旧有礼教政俗的倾向并存,问题的两面性非常显著。在其夹缝之间,严复摸索出了独自的中西文化"会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严复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既肯定自由之于人道的内在价值,又视其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他对自由的历史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的认识更显示了其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严复自由观之悖论与其说是群己(国家与个人)问题,毋宁说是共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他发现了西方因自由而富强的秘密,但中国却难以复制英伦式的自由之路。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祖国,严复不得不搁置个人自由的目标,转而追求国群自由。“永恒的真理都是悖论性的”,严复的自由观也许正因其悖论而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早从理论上阐述近代国家理念的思想家。他通过发表一系列重要译著、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学说,用进化论、民权说、自由论以及近代政治学、社会学等学说,否定"君权神授"的陈说,阐述近代国家理论原则,为国人提出一个全新的国家理念。严复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借鉴西人研究成果,提出以"图腾"、"宗法"、"军国"为循序演进的社会发展阶段论,否定了历史循环论,推动了国人历史观的进步。严复不仅向国人介绍了大量新学说、新思想,给正在成长的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而且以出色的翻译成就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崭新视角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得出一个综观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严译对当今社会尤其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重要性足与他在思想文化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历史地位相关联。严复的一生的确对多种社会思潮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严复既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威主义者,也不是纯正的自由主义者。严复在特定的时期宣扬过的思想并不能成为对其一生评价的借口。严复一生都没有脱离他所处的年代决定的探索救亡的历程,其终生执著的信念就是“救国为体,中西学为用”,“中西并重、交融互释”,不附势、不逐流,认定用渐进改造的方式探索为中国救亡的出路。综合来说,严复是一位从思想文化领域着手,以改良主义道路救国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严复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他所认定的中国哲学的经典是《周易》、《老子》、《庄子》。严复十分重视《周易》,尽管没有像对待《老子》、《庄子》那样进行点评,他对《周易》的诠释围绕着哲学思想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前人以宗教言《周易》的局面;严复对《周易》的解读是其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富有开创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时期系统译介西方哲学著作的第一人,严复译介的著作备受关注。一直以来,学者对于其译作采用“桐城派古文”翻译的手法有简要的阐述,但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拟以《天演论》译本为例,论述桐城派古文主张在严复译介中的应用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揭示严复译作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当今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本文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