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与人、与社会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语言不但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又愈来愈表现出自身的社会属性。语言的社会属性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均有体现。语言交际、语言教学等语言活动在语言内部体现其社会属性。与社会重大事件相联系的语言现象则在其外部体现语言的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有关语言的社会实践,如语言教学、制定语言政策等时,必须尊重语言的这一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和后一篇文章——《用发展观研究〈资本论〉》,是黑龙江大学经济系付教授熊映梧同志应我省经济学会邀请在宁所作的两次学术报告的内容。现印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类探讨汉英语言禁忌 ,分析了语言禁忌的社会心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关系、守禁与违禁的目的及后果和语言禁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行为规范,讲究礼貌是一种交际策略。由于文化价值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礼貌准则及礼貌的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礼貌准则及英汉民族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差异等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语言与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6.
<正> 第十一章曹吴独霸北方,中山在南方的奋斗第一节吴佩孚打起“恢复法统”的旗号直系独霸北方及其控制的省区;英美言论对吴的吹捧;吴提出“恢复法统”的用心;“民六”与“民八”国会,北方与南方的争议;驱徐与迎黎;黎元洪高唱“废督裁兵”;吴提出“统一全另”的九项方针;南北各派对迎黎的态度;中山对时局发表宣言,提出兵工计划;“废督”计划的破产。 相似文献
7.
说话是一种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活动。说出来的是一种语言,汉族人说汉语,藏族人说藏语,英美人说英语,这叫做语言。语言都有民族性。说话的过程叫做言语,言语就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过程。语言和言语都分为口头的书面的两大类。口头言语就是说话,书面言语就是写文章。 相似文献
8.
以元曲语汇中同词异形的语词反映闭口韵与非闭口韵-、m尾与-n尾之间语音变化的情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语音变化的语言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上的稳定和发展,一靠经济上的成功作为保障和基础,二靠有效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人心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处于转型阶段,传统的观念正受到猛烈的冲击。为了加强对公民价值观的引导,我们认为,建立现代中华文明迫在眉睫。 什么是现代中华文明?现代中华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中华传统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结合体,它一要吸收现代文明智慧,二要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社会语用距离的反映,话语礼貌取决于交际双方对交际语用距离推断的一致程度及后起的应对策略。交际语用距离在动态语境中推断和确定并随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话语礼貌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翻译应当重视语用距离与话语礼貌的关系、语言选择对话语礼貌策略的影响,明确话语礼貌拟定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力图实现礼貌对等。 相似文献
11.
李振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53-55
语料库语言学值得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特别关注。尽管语料分析在解释典型方言变异方面作用不大,但是它却可以有效揭示方言变异。 相似文献
12.
贺亮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50-51
礼貌是人类语言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很好的反映;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是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与交际语言的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礼貌在言语交际中的反映及交际语言的雅俗与规范,要求大家在言语交际时礼貌用语、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陈黎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4):63-64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社会语言学进行了概述:社会语言学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社会语言学的探索领域;社会语言学的分类;著名语言学家在社会语言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是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而实行的一种策略手段。我们在这里对王熙凤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了她在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及体现的礼貌原则并试图从中寻找符合中国人言语交际实际的礼貌原则框架。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语言学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西方语言学的特点、发展、作用和意义等方面来探讨它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旨在探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1.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关于“儒学复兴”问题的热烈争论,直接地看是对儒学命运的不同看法,深层地分析,却不难看出隐含在这种种不同见解背后的东西——人们之间在价值观念体系和理想社会模式方面的巨大差距。正是这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理想社会模式既作为不同主体的认知定势中的主要知识背景和参照系统,又作为他们评价体系中的价值标准而制约着人们考察儒学命运的视角、思路与方法,使其对同一问题做出相距甚远甚至根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嬗变而言,"语言转向"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话题,但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该概念的认识却是含糊不清的。事实上,这一时期西方文论中发生的"语言转向"包括两方面——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二者在知识背景、理论旨趣上的有着显著区别,语言学意义上的转向重在审美的语言形式,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转向注重语言活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