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和谐: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拓 《理论界》2007,(6):31-32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人际和谐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和谐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消灭了阶级压迫,但在没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仍存在许多非阶级性的人际关系压制或冲突现象。人际关系压制与人际关系和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际关系压制会破坏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需要通过规制人际关系压制来实现,研究非阶级性的人际关系压制现象,对于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语言学是布迪厄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语言交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因而,语言是符号暴力。这种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符号权力的社会学,体现了布迪厄一贯主张并建构的“统一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与人之间是否失去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各种因素中的关键和基石。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公平与正义、双赢互利、宽容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民主、法治、道德建设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提供丰裕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从社会人文性上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构筑。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体的选择不仅决定着自身命运,更影响着群体人际关系与人居环境的生成。因此,人际关系的和谐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而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就必须理解人、认识人,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若离开了“人”一切将无从谈起。以人生命的本质和过程为逻辑起点,人具有三重生命即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又在于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过程亦即三重生命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王敏 《南方论刊》2007,(1):27-28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话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是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言语功能之一。尽管批评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以往对批评言语行为所作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本文拟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中男女教师的批评语用策略的选择做出一些阐释。一、调查的理论框架———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理论关于言语行为,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早在1955年英国哲学家Austin就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人类言语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语言的各种句式,而是某种言语行为,如请求、感谢、告别等。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环境是制约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以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主体和谐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人的自主性行为为中介来构建。和谐性社会行为造就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造就和谐社会,而和谐性社会行为根源于和谐性社会心理。就此而言,和谐性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得以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谐性社会心理包括合理适宜的心理需要、合理客观的认知心理、合乎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法律情感以及稳健合理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心理等四大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需要和谐人格。要使大学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个体就成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和谐人格"是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能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心理、气质、行为习惯的特征的总和。具备"和谐人格"的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和谐人格教育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大学应通过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想和情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和谐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与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2.
王骥洲 《兰州学刊》2006,(1):128-129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什么是和谐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的领导主体是谁?如何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互顺、共赢的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非物质文化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领导主体是一种复合领导主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是居于社会实践层面上的双重建构,一重是基于思想层面上的元建构,另一重则是居于社会行为层面上的次生建构。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有赖道德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包括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阶级斗争理论和对阶级社会阶级对立不和谐现象的批判;对资本奴役劳动这个当代社会最大不和谐现象的分析批判;对人与物关系种种不和谐现象的批判;追求人与规律、必然与自由关系的和谐等。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对商品、市场、资本努力用其利而避其弊,从而为符合马克思理想的和谐社会到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和谐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体现.守法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底线.当守法成为一种习惯,意味着法律的制约作用经历了由他律到自律再到自觉的升华.因此,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人人守法,不仅需要一种被动的守法,而且需要更高境界的主动守法,需要人人养成一种守法习惯.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与守法习惯养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守法习惯养成是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基石;另一方面,守法习惯养成是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保障.守法危机与守法习惯的对抗、法律信仰与守法习惯的共生共同构成了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守法习惯养成的动力机制.主观能动、客观保障和隐性调控成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中推动守法习惯养成的三股力量,即增强守法意识、降低守法危机、培养法律信仰,三者作为法治层面的路径推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守法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来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文化的内涵体现在社会的多个层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必须树立良好的和谐观,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道德的和谐,构成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政治生态突破了传统社会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系统的本质内蕴和系统结构,并努力寻求积极的、良性运行的和谐政治生态系统和政治宽容调节机制的建构,对和谐社会的践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交际手段,可以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在封建社会中,稳定的人际关系常常是以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和其所处的社会阶层为决定因素的。在《红楼梦》中,贾府作为封建社会的缩影,其间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维护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王熙凤与薛宝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