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老年再婚过程中戒备心理的表现形式包括对婚姻对象的戒备和对自己子女及家人的戒备;并从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老年再婚过程中戒备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老年再婚过程中消除戒备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再婚老伴问题种种老人再婚这在当今社会已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再婚后的老年家庭能否保持结合之初的情投意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再婚夫妻双方的性格、心理素质、修养、阅历和处世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再婚老年夫妻因一时性格、脾气、生活方式不融洽而出现的磕磕碰碰,或因家庭经济管理和财产的问题而纠缠不清,或因对双方子女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当而惹出是是非非,或因前妻前夫的阴影问题而造成信任危机……凡此种种,致使一些再婚老年家庭亮起了红灯。各自难以忍受的习惯———林桂花在63岁时老伴过世了,此时已做了外婆的她准备独身安度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法津方面的困惑。比如说关于家庭财产,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人财产;还有再婚的夫妻如何处理再婚前财产等等。相信此文会引起广大老年读者的兴趣,同时也会对再婚老年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胜秋  王子豪 《老友》2012,(8):54-55
“前夫前妻”“后夫后妻”“先房子女”“后房子女”……再婚老人的家庭、财产关系比较复杂。一些再婚老人出于对财产的考虑、对双方子女的考量,乃至对晚年及后事的考量,就经济方面实行了“AA制”。钱财问题事先有个约定,能避免纠纷,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婚后生活的和谐。但也有人认为,再婚老人在钱财问题上划清界限,等于在夫妻之间挖一鸿沟,会使夫妻之间产生隔阂,让日子“越过越冷”,最终导致情感湮灭、家庭破裂。  相似文献   

5.
人生有一种悲剧,是我们每个人都躲不过的,那便是“死别”。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多数丧偶老人摒弃了世俗的偏见,想给自己的感情生活进行一次新的选择。最近笔者在和几位老同志的座谈中发现,老年人要想选择一个理想的再婚伴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翠娥(太原市老年大学学员):多数老年妇女之所以会选择再婚,主要是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或收入较少。人常说:亲儿亲女,不如半路的夫妻。找一个经济条件较好,有稳定收入的老伴,可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解除后顾之忧。当然脾气、性格一定要合得来。然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常说:“有剩男没剩女”.即是说,只要是个不痴不傻的女人,总能嫁得出去.年轻姑娘自不待言,即使是离异的妇女,甚或是拖儿带女的寡妇,只要有再婚的意愿,一般都可重组家庭.但如今,在城里却并非如此,而出现了“有剩女没剩男”的现象,大龄女青年欲嫁无门时有耳闻,因丧偶或离异欲再婚而不能再组家庭的更是屡见不鲜.以吉林油田为例(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一般较大的二级单位(职工千人以上),离异或丧偶的女工都在十数人以上,个别单位甚至达二三十人之多,而能再婚的却寥寥无几,即使再婚了的,也往往是降格以求的“老夫少妻”或“屈做填房”婚姻,真正年龄般配、感情美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城市女工再婚难,不仅已经使她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工作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时常导致“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的发生.那么,城市女工再婚为什么就这么难,社会、特别是各级妇联、工会组织对此应该做点儿什么?笔者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当老人再婚已被更多老人所认同,被更多儿女所理解,被世俗观念所接纳,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时,婚前财产公证这一“新生事物”也从幕后走向前台,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再婚老人的世界。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用自己不成功的再婚经历,向更多的同龄人、同命运人发出心底的呐喊——  相似文献   

8.
随着再婚率的上升,中国当代农村人口的再婚问题成为一个值得学术界关注但通常被忽视的领域。关于西方社会和中国城市人口再婚的既有研究提出:女性丧偶者/离异者再婚的可能性远比男性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婚率骤降,对女性尤其如此。但本文所呈现的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皆显示,这些结论不适用于中国农村的再婚情况。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本文结合一个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抽样数据集推算出的定量资料和笔者在华中S县所搜集的定性资料,从性别和生命历程的视角探讨了农村人口的再婚差异及其原因。文章由此揭示了影响农村人口再婚差异的个体性和结构性的因素,以及与再婚相关的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首让人叹惋的“再婚挽歌”:皆已结婚生子的高级金领李平与张景丽堕入情网后,不顾一切地抛家弃子,净身出户,重组家庭。然而3年过去,妻子再度上演了婚外激情,这个家庭风雨飘摇…… 这又是一个关于再婚的严肃命题:爱,是一门学问,要怎样才是最好的归处?  相似文献   

10.
白旭 《社区》2010,(21):21-22
随着老龄化加剧,城市中空巢且丧偶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再婚,或是太难或是根本不想;找个保姆,自己身体又还硬朗,没那个必要;一个人过,实在是太孤单,而且万一有个闪失,身边都没有个能及时伸把手的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寻求“同龄合租”的老年租客一族悄然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1.
“黄昏恋”与“黄昏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们爱把人全的晚年比喻为“夕阳”,把老年人的再婚称为“黄昏恋”。长期以来由于守旧观念作祟,大都不赞成失伴老人再婚,当事人也无冲破重重障碍的勇气。而今老人再婚者日益增多,司空见惯。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再婚者总难逃出“两快”(结得快,离得也快)的婚姻悲剧。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我以为其关键在于再婚者忽视了“黄昏恋”的那个“恋”字,其结合多数只能叫做“黄昏联”。  相似文献   

12.
王景龙  王子豪 《社区》2012,(15):22-22
“自己挣钱自己花”,让日子“越过越冷”。张、曲二位老人再婚后,实行“AA制”,因为在钱的问题上纠纷不断,共同生活了不到两年,就分手了。  相似文献   

13.
某报记者约我写写老年再婚的成功经验,放下电话,陷入沉思——1999年,我由双方儿女做媒,和74岁的退休工人苏国珍结婚了,走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她  相似文献   

14.
罗小群 《老友》2009,(7):43-43
对于单身的老年人,"黄昏恋"将一抹明丽撒向孤寂的心田,让爱开放在深秋。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老年婚恋,盼望更多的老年人找到幸福。但是,有些老年朋友的再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他们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之余,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张志超是太原市杏花岭区离休干部。今年已77岁高龄的老张身体健壮,思想愉快,他起居有序,生活规律,跑步、种地、打门球、参加老年骑游队、在老年大学任教、挥毫学书……经常乐乐呵呵,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晚年的幸福,主要是因为有个再婚的好老伴,好老伴又带来个好女儿。” 老张是1981年和现在的老伴阎俊清再婚的。他们各有4个子女,本文介绍的好女儿韩建明是阎带来的女儿,在8个子女中排行老五。建明今年35岁,在杏花岭区副食公司办公室工作,兼任机关支部书记和基层联合支部书  相似文献   

16.
向阳 《老友》2009,(7):42-42
对于单身的老年人,"黄昏恋"将一抹明丽撒向孤寂的心田,让爱开放在深秋。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老年婚恋,盼望更多的老年人找到幸福。但是,有些老年朋友的再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他们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之余,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江北 《老友》2009,(7):44-44
对于单身的老年人,"黄昏恋"将一抹明丽撒向孤寂的心田,让爱开放在深秋。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老年婚恋,盼望更多的老年人找到幸福。但是,有些老年朋友的再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他们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之余,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杨才春  季翔 《老友》2009,(7):41-41
对于单身的老年人,"黄昏恋"将一抹明丽撒向孤寂的心田,让爱开放在深秋。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老年婚恋,盼望更多的老年人找到幸福。但是,有些老年朋友的再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他们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之余,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温情暖心     
钟玉兰 《老友》2009,(7):42-42
对于单身的老年人,"黄昏恋"将一抹明丽撒向孤寂的心田,让爱开放在深秋。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理性的老年婚恋,盼望更多的老年人找到幸福。但是,有些老年朋友的再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他们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之余,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老郑与一名女子再婚后,他不但没有得到女儿的祝福,反而不得不一会儿当原告,一会儿当被告……老年丧妻偶遇忘年恋郑同金是一家小型配件厂的老板,虽然是人过中年才开始创业,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