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向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2):88-91
秦代在理论与实践上一直贯彻重本抑末 ,限制、打击私人工商业者 ,其政策从未改变。秦始皇“尊奖并兼之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私人工商业者 ,而是仅指乌氏倮和巴寡妇清。秦始皇尊奖二人有其特殊原因 ,目的不是为了鼓励工商业 ,而是在经济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政治动机。不能以此来断定秦始皇改变了对所有私人工商业者的态度 ,鼓励私人工商业的发展 ,更不能以此断定秦代的土地兼并已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2.
李荣融离任,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现有的官员里,很少像李荣融那样难以评价,其在国资委主任任上的七年,是60年来国资流失最少、国企业绩最好、公司治理最有效的七年,央企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起持续上升。然而,这七年,也是国企备受指责、民企空间也被压缩至最不堪之境地之七年。 相似文献
3.
金立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秦始皇从登基到死亡共三十七年,而看到一统的中国只不过十二年.他幻想保持秦王朝的永久统治,"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谁知转瞬间子孙诛绝,演了一场大悲剧.对于秦王朝的成败变异、秦始皇的功罪是非,最早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军用武器作了回答,喊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汉初又有人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此后则是众说纷纭,有褒有贬,争论不休.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分歧,本是正常现象.不料二千多年之后,"四人帮"竟把秦始皇抬到吓人的高度,只准讲其"盛",不可言其"衰",人们或则惊愕地望着这个禁区感叹,或则 相似文献
4.
蔡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5,(1)
公元前二一三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成阳宫门前,张灯结彩,车水马龙,文武百官都穿着庄严华丽的朝服来参加秦始皇举行的盛大宴会。百官齐集后,秦始皇前呼后拥地步入宴会大殿。届时满殿朝臣都山呼万岁。秦始皇看了看这济济一堂的文武官员,十分高兴,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仆射周青臣举杯上前,高声颂扬道:“从前秦国地方广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神明,平定了海内,统一了中国。接着又废分封,立郡县,消除了战祸,百姓安乐,真是德过三皇,功高五帝。”大家都举杯向前祝酒,整个大殿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5.
杨鸿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诸多评论,褒贬不一。本文拟就他在“五四”前后、建党初期以及后来的表现几个问题,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试作探讨,略作述评。一、“五四”前后的卓越贡献不容抹煞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绿水乡。父亲早逝,母亲操持家务,祖父以教书为业。陈独秀自幼聪颖,性格倔强而自视甚高,从小就由他的祖父管束,后由他大哥亲自教授。1896年,17岁的陈独秀竟以 相似文献
6.
肖书椿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6-59
出身社会下层的冯玉祥将军在变幻莫测的民国政坛上 ,始终保持正直奋进 ,守诚守拙的平民本色 ,得以在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中成就巨大的历史功业 ,也表现出狭隘经验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8.
吕氏游秦时间和洛阳封地证据说明《策》之可信不及于《史》 ;满十月为“大期” ,不满十月为“小期” ,特书大期而生含有遮人耳目的小期之义 ;“豪家女”出身黑道豪家 ,与邯郸姬并不相乖。《史记》记载无误 ,秦始皇的确出自吕不韦 相似文献
9.
张占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40-43
本文通过详细考证,澄清了自汉唐代以来学术界关于秦始皇姓赵还是姓赢的模糊认识,纠正了关于秦始皇二十二岁行"王冠"礼的错误结论,并就秦始皇兄弟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的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统治者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举国上下在言行上无不以此为准则,秦人的伦理观念与行为,也随之落入法家的一套,秦王政即位后在政治上仍奉法家思想为圭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他“作制明法”,用为“万物之纪”,并要求臣民“永为仪则”,循此而行。然而,他在伦理上却越出法家雷池,采用儒家的观点来指导天下人的行为。一 相似文献
11.
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功过的根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一、攀登马克思主义高峰的条件有哪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促使普列汉诺夫能够攀登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高峰呢?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总把普列汉诺夫作为过大于功的反面人物看待,所以他取得成就的因素过去很少有人全面加以论述.现在把我们的初步看法提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绍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5):26-30
吕不韦在秦庄襄王、秦王政两朝任宰相,执掌政权。从吕不韦提倡“义兵”改变了尚首功、计首授爵的大屠杀政策;重视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科学化,提高了粮食亩产量;招贤纳士为秦收罗人才;以杂家思想代替残暴寡恩的法家思想等四个方面,可见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功绩。但由于吕不韦把无德、无才的嫪毐推上政治舞台的过失,既乱了秦政,也给秦王政剥夺相权,消灭吕不韦集团找到机会和借口,最后迫使吕不韦饮鸩自尽。吕不韦对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国家的统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吕不韦一生,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3.
王仁钦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十三世纪时,发祥于三河之源的蒙古民族突然崛起,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庞大的蒙古汗国.它的缔造者,就是使当时的世界大吃一惊的成吉思汗.七百多年过去了.对于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古今中外的史学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运用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方法,做出了毁誉不一,差距很大的评论.有人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残忍的政治家”,是完全“蔑视人类”的屠夫;有人把他比喻为一阵“飓风”,忽焉兴起,瞬息即逝,蒙古因此没有什么历史可言;有的人甚至认为“刻印蛮野性之蒙古史,只能表示有丑恶的叙述”.我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虽然原则上也承认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但一触及到成吉思汗其人其事时,首先想到和提到的仍然是征服和掠夺,杀人和破坏,野蛮和愚昧、停滞和倒退.总而言之,否定者多,肯定者少,长时期内,成吉思汗做为历史上“被告”的地位没有真正改变. 相似文献
14.
肖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关于秦始皇身世问题,2000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诸多说法,现例举如下: 首先一种就是《史记》上的说法,这也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史记》上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即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说(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就明白地告诉后人,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记载。而《汉书》作者班固干脆把秦始皇称为“吕政”。可见都依了《史记》之说。但此说本身隐藏着矛盾。其一,《史记》既说不韦“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又说“至大期时,生子政。”(“大期”二解,一曰过10个月,一曰整一年)其二,既说赵姬为“绝好善舞者。”又在另一处说她是“豪家女”,前后不一。因此,人们对《史记》的说法就产生了种种怀疑。明代学者汤聘尹认为这是“战国好事者为之。”(《史裨》)与汤同时代的史学家王世贞在《读书后记》中对此提出了二点看法:一是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编造的,目的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以保住吕不 相似文献
15.
16.
王陈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1)
秦始皇或称之为“千古一帝”,或斥之为“暴虐为天下始”,功过是非反差如此巨大,与其人格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悖畸的童年是他神经质性格和人格障碍的根源;“宫闱侈事”是他与自卑和逆境的抗争,揭开了其英雄盖世的序幕;把“自我”与“统一六国”自觉地联系起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无度的自我优越的追求,使其性格中的缺陷被强化,其人生价值的光环顿失耀眼的光辉。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其人格心理的形成、发展的演变的轨迹,以究其中种种历史行为的心理动因,还其本来面目,从而对秦始皇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叶显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3,(1)
秦始皇是一位厚今薄古的专家。但是两千多年来历代反动、保守分子肆意歪曲历史,恶毒诬蔑,把秦始皇描绘成狂暴悖乱的怪物。为什么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为什么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又总是要恶毒攻击他呢? 相似文献
18.
王路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近世学者多认为秦并六国后,使李斯作小篆统一了文字。对此,我持不同看法,愿与商榷。 在秦代以前,未闻有谁统一过文字。秦代统一文字,应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并未提及。《秦始皇本纪》中虽有“书同文字”寥寥四字,但裴骃、司马贞、张守节都未加注释,后人不得其解。我认为这四个字与《李斯列传》中的“同文书”同义。张守节《正义》对“同文书”注解是“六国政令不同,今令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刻石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其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6):119-12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而是九块;“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而是有多块。 相似文献
20.
汪受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少有可以与秦始皇的影响相提并论的人物。他功大过亦大,历来毁誉褒贬都十分激烈。为这样聚讼纷纭的的历史巨人作传,又要写出他所经历的整个时代的概貌,实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他著史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秦始皇本纪》可以说是贯彻这一宗旨的一个典范。司马迁以他如椽之笔,以不足万字的篇幅,给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建立前后四十余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把秦始皇这个在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