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那个近代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比古代传统文化更为密切.如果说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化仍有深刻影响的话,那么近代文化的影响就更深、更大.中国近代文化,是外国侵略,中国人觉醒、反抗、救亡图存的产物.尽管它有种种缺陷和弱点,但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活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今天回顾和反思近代文化形成、发展、兴衰的历史,必然会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许多有益借鉴和有力的启示.因此,重视近代文化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赵蓓 《船山学刊》2005,(1):168-170
朱熹理学的科学理性精神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上承《大学》格物致知的尊知传统而下启近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独立人格,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利于科学成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文化失范与市民文化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阶层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本土的传统精英文化的危机,西学的输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架构的一个支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集中体现在文化失范上.近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流是争利、民主与科学.市民阶层运用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为中国近代文化结构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市民文化运动的结果是初步确立了市民文化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儒家现代性的结构要素主要体现在:共同体精神、秩序精神、重商精神和市民精神等方面.这些精神能够促使儒家社会的现代工商伦理体系的形成.儒家现代化只能来自于自身的传统社会,在传统文化的自身更新、改造与儒家世界的现代社会建立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模仿"西方,而是需要利用传统资源来确立和发展儒家世界的现代化.对于中国如何更新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中国,则是需要结合新旧、会通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国文化生命的更新及其创造性的转化.同时,也要学习东亚现代化进程中儒家现代性的"更新与重建",共同形成儒家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彰显儒家现代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所注目,也引起了我国思想理论界的研究兴趣。而研究日本哲学是我们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既善于吸取外来文化,又善于保留自身传统的民族。在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进行探索与创造,以此推进日本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哲学作为日本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毫不例外地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这一特性。古代(以明治维新为界)日本主要吸取中国文化,如果说它也有哲学的话,则主要指传入日本的佛教、儒教、道教中的哲学思想;进入近代以后,日本把眼界从东方扩展到西方,以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主,西方近现代哲学也随之被介绍到日本,从而开拓了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日本近代哲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程,指的是中华民族突破中古封建文化框架,创构以民主与科学为基本思想内核的近代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遭受到亘古未有的外来入侵,被迫纳入近代世界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文化亦在异源异质的西方文化激烈冲击下发生巨变。  相似文献   

7.
殷国明 《社会科学》2005,(2):98-105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其文化中所特有的"狼性"也进入了现代中国文学,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以一种外来的、异己的,但又是充满活力的面目出现,兼有恶魔与天神两种特质,参与了中国文化内在的剧烈变化、转化、矛盾与挣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现象与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8.
"狼性"与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文学(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国明 《社会科学》2005,(1):104-111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其文化中所特有的"狼性"也进入了现代中国文学,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以一种外来的、异己的,但又是充满活力的面目出现,兼有恶魔与天神两种特质,参与了中国文化内在的剧烈变化、转化、矛盾与挣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现象与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精神与人自身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现代化最本质的体现是精神领域的现代化。科学精神作为近现代西方理性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不仅催生了人的启蒙,而且与人的自身现代化相契合。中国人走向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传统日常生活的巨大惯性和物性科技的过度张扬都妨碍了中国文化对科学精神的吸摄。因而也阻滞了中国人自身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批判继承近代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出路的种种主张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认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思考要克服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各执一端,相互攻击的缺陷。在大力宏扬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族精神矛盾外观的成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民族精神是在本土性文化实践持续重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在吸收中重建的独特育成路径造成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诸多表面矛盾,它们可以从日本文化的自主性与外来性、传统性与现代性、集团性与个体性的张力中得到基本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境中的大学精神及其悖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中华 《文史哲》2002,1(1):9-16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及其文化内涵,它是现代性的产物,从教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看,教育担当着传承文化道统、开发人的潜能、塑造道德人格的使命。现代大学精神由于内在矛盾日益游离教育的这一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大学精神的悖论主要表现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整合与隔离的对立、“为人”与“为学”的分裂、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刘宝村 《天府新论》2005,(4):102-106
作为西方现代社会内在特征的工具理性,与西方传统的理性精神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西方早期理性萌芽时期的自然社会环境确立了它最初的发展趋势,近代启蒙理性则让它重新焕发了生机.人类行为手段和最终目的的分离、生活知识和经验的数学化,这两者即是现代工具理性得以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其内在精神的最集中反映.这在西方传统文化精神中都可找到其端倪.  相似文献   

14.
罗晓静 《中州学刊》2004,(4):197-199
民法现代化与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渐进的变革过程.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关键是民法的活法化,它取决于成文法与非完善的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与熟人社会、私法文化与传统法文化这三大矛盾的克服;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进,中西法文化的暗合构成了矛盾可能被克服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黄轶 《河南社会科学》2007,2(6):101-103
以往研究认为鸳鸯蝴蝶派是封建余孽、文学逆流,当下学界在认定它是文学现代化流派的一支时,又因其诞生于上海的殖民化语境,故过分强调它是西方近代思潮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就其思想性与精神走向来看,该派既不放弃对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表现方式的继承,"体贴"了市民生存观念的"现时"性状态,又最早关注了历史现代性实现之重要标志的现代都市的形成过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非对抗性转换.自然,其发展到末流无疑是一种恶俗,既有损其文学性,也消解了它诞生初的先锋意味,有其消费文化的堕落一面.  相似文献   

16.
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古希腊的科学传统炎冰,宋子良,陈福松反思传统是文化研究的基点。从科学传统的角度诠释与求解希腊科学自身蕴含的悻论,将有助于说明希腊文明产生的机制及其对近代科学的双重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东西方文化的总体关联与本质差异。一、希腊科学的内在矛盾与...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启蒙于16世纪文艺复兴,浑沌于17世纪,形成于18世纪末,体现了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理念的时代精神,渐进形成普世性的意识形态;现代性早于现代化,现代化之果根植于现代性之种.改革开放下,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现代性意识觉醒迟缓,西方现代性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冲突、激荡、渗透,使文化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最波澜不惊的演变.当代中国产业文化之嬗变蕴合资本精神中国化、利义共赢理性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融合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文化和伦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一方面,伦理文化协调科学文化.表现为伦理文化规范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改进伦理文化.表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伦理文化的进步,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与习惯,并促进了新的伦理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吴昊 《南方论刊》2009,(6):64-65,62
神道教发源于日本本土,是日本民族自原始社会以来就一直秉持的宗教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佛、儒、道等诸多宗教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了本国独特的民族宗教。作者认为,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其日本民族化,是推动神道教不断进化的动力,也可以说,神道教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逐渐丰富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科学家群体是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形成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最初由传统"畴人"通过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教育转化而成,在洋务运动中得到发展,进入20世纪后逐渐壮大.伴随其群体的成长,近代科学家的地位也不断提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政治倾向和鲜明的文化主张,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