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女性视角解读<倾城之恋>,可以透过平凡婚恋故事的表层伪装看到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抗争.白流苏的叛逆与孤立、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写、女性自然本相的异化,无不表现了作者对父系文化圈有意无意的抗拒和失望.  相似文献   

2.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末及神话故事三个层次中的女性人物,用镜像人物和神话意象反映女性从蒙蔽、觉醒、抗争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漫长历程,使作品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采用人物分析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女性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于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通过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同时也很崇高、悲壮的爱情交响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  相似文献   

4.
新论潘金莲--《金瓶梅》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新论陈经济>的姊妹篇,进一步冲破传统观念,从生命、情性追求充分认知潘金莲独特典型的召示性、感染力.潘金莲不是罪魁祸首,可以理解,应该引起同情.她的无比顽强抗争有社会原因,更有自身条件.纵然是悲剧的,但比起林黛玉来更被女性看好,她是完全自觉清醒的,匪夷所思的,具有震撼爆发精神.  相似文献   

5.
生存与抗争--对"蓝眼睛"的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颇具影响的美国非洲裔女性作家.读者与评论界对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做过多种解读.本文意在援引后殖民话语理论来论证,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里森不仅讲述了一个文化认同的悲剧故事,更显现了文化冲突中的抗争与生存,从而唤起对黑人文化传统与自我的珍惜与关爱.  相似文献   

6.
海斯特·白兰和繁漪是世界文坛上较为著名的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其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为了幸福和自由,她们抗争和努力.但是在种种男权势力和社会背景下,她们的抗争以悲剧而结束.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使海斯特和繁漪的抗争结果走向了悲剧的两极,其抗争结果和抗争历程为后来的女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林白是新时期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家,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体验的作品.本文从林白创作的具有特殊文学体貌及审美特性的文本中选出三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文本<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和<玻璃虫>来描述林白在女性书写中所试图建构的女性身份特征,揭示林白在具体文本叙事中呈现出逐渐拆解、质疑这种女性身份的迹象.而正是这种质疑和拆解使林白的女性书写表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成就了她的新的女性书写.  相似文献   

8.
艾丽思·梦萝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并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展现其思想内涵.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女性及女性生活的关注.而<树林>是她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之一.<树林>中的主人公虽生活在现代,却具有在现代人身上已不多见的高贵品质.这使得他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困惑与孤独.  相似文献   

9.
托妮·英里森是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黑人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其小说深刻探索了黑人妇女的特殊境遇及觉醒解放问题.其作品<秀拉>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秀拉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美国黑人女性新形象以及向传统男权神话挑战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而建构了黑人女性独特的文化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后花园>揭示了主人公磨倌冯二成子"由人到驴,由驴到人,再由人到驴"的人性轮回.冯二成子从人性偶然复苏到全面觉醒到奋起抗争,最终失败,有人指责为悲观主义,其实,这是严峻的乐观主义,冯二成子的经历启迪人们只有主动抗争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命不息就要抗争不止.  相似文献   

1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把严肃的道德和历史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天赋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语言技巧融合为一体.海丝特·白兰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红字>中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典范.在海丝特漫长而卓绝的抗争中,她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追求,而且通过身体力行改变了周围人们的看法和社会的世俗观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她同样也实现了对社会的改造--这或许就是霍桑所认为的探求当时社会罪恶与寻找社会出路的最理想的道路.由于当时的背景和霍桑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霍桑把这一重任赋予了女性,赋予了<红字>,赋予了<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换言之,这一鲜红的A字,鲜活的海丝特女性形象,正是在现实与理想矛盾中煎熬的纳撒尼尔·霍桑的投影.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都通过"冤"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都通过"冤"昭示了公理的不可违抗.  相似文献   

13.
运用传记学批评方法,结合鲁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野草>体现了鲁迅的生命观、历史观--"中间物"哲学,体现了他绝望抗争的人生态度.从创作过程、鲁迅心境可以解读<故事新编>"油滑"写法的必然性及其意象、情节中的复仇情绪.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柔美的语言里.<荷花淀>的语言涓秀柔美,清新质朴.<荷花淀>的语言简洁流畅,舒展自如.<荷花淀>的语言凝炼细腻,神情并茂.她以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荷花淀湖光景色的诗情画意以及小说中女性的似水柔情.<荷花淀>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唱出了女主人公心中柔美的歌.  相似文献   

15.
多丽斯·莱辛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多丽斯·莱辛把笔触更多的放在描述普通女性对不平命运的抗争上。在她的笔下,女性意识也从萌芽到绽放,从茫然与无奈中逆来顺受发展到奋起抗争,追求美好人生。反映了多丽斯·莱辛本人的女性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及对女权主义由排斥、否定到接受、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简&#183;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但在反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女性存在价值的后现代取向──兼评中国女性电影《人·鬼·情》张小荷女性存在价值的取向,本文指的是女性的自我生命意义取向。两个多世纪来,女性群体为自身社会权力的呐喊构成了一支群体生命的主旋律,并且女性在日趋高昂的旋律中走向胜利。女性经过抗争大踏步地由家庭...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许多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女性形象。《简·爱》、《谢利》、《教师》、《维莱特》等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相继出现,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赢得了普遍热烈的赞扬。这已为许多评论文章所论及,在此无需赘述。但我认为,有这样两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一、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式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较为典型的有简  相似文献   

19.
男权语境下,女性冲决罗网的盲目与乏力,增强了<雷雨>的悲剧意义,而女性与生俱来的依附和对男性掠夺的坦然,几乎消解了突围的价值意义.女性的解放,最终取决于女性的自觉.<雷雨>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剧作中女性与作者自身无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智慧、想像与情趣.电影<刘三姐>在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关于<印象·刘三姐>个案的分析,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