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仁学”思想是儒学的中心思想。中华民族拥有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被视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这多与孔子思想分不开。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仁”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仁”对现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儒辨”、“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儒”、“儒家”、“儒学”、“儒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界说,对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儒学传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易》学为主流的《易》文化传统;同时,还指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诸多特色和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章还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据说,季羡林先生建议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开幕式中应当出现孔子的形象,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于是,反对者揭竿而起,立刻对“孔子进奥运”骂得不可开交。我原本觉得这是一个没什么讨论价值的话题:可是.当我看到一些令我匪夷所思的“反对理由”之后,改变了主意。或许,正是因为有如此多人对中国文化、对儒学、对孔子怀有如此令人费解的误会,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学宗师 ,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哲学、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当然是自不待言的。即使在语言理论上 ,其成就也是不可低估的 ,尽管这些理论可能还是比较零星的 ,但他毕竟提出了不少语言学思想 ,这些思想影响了从战国一直到清鸦片战争以前整个中国封建文化时期 ,有的甚至在现在看来仍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研究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时 ,不能不研究他在语言学理论方面的建树。把语言问题和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 ,这是中国先秦时期语言理论的一大特点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孔子的正名说。关于孔子的正名说 ,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孔子思想及其影响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以肃清“四人帮”在这方面散布的流毒。与评价孔子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其中之一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思想家以代孔子“立言”相标榜,有的则对孔子提出了非议,这些和孔子思想本身有什么关系?他们笔下的孔子是真孔子还是假孔子? 中国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思想家们关于孔子的议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饱和着自己时代的特色。这里以汉代为例,作些分析说明。汉武帝在制定文化政策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儒学定于一尊。这个时候的儒学和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他思想的主导方面是企图挽救贵族统治的没落,但他也注  相似文献   

6.
<正>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影响下,“重本抑末”、“重农抑商”,这是中国商品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胡平同志的观点则不然,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七十二个弟子,其中子贡即是集文人与商人于一身的代表。孔子的儒学是注重现实的,义利并重的,他讲的许多话是体现了商业文化的。”本文就儒家伦理思想对商业文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叙一己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大影响.认真研究这一思想,不仅是正确认识评价孔子、儒学的需要,而且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愿就此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儒学从“仁”演变为“理”的思维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是孔子古典儒学的核心概念。孔子的“仁”,是当时社会“血缘·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宗法思想的素朴的哲学概皤。“仁”的观念贴近实际人伦生活,是一种道德的理想,所以,“仁”为核心的古典儒学是“重贤哲学”,这与古希腊的“重智哲学”有较大区别。这种关心人际伦理道德的古典儒学比较平易随俗、富有较强浸染力,它曾渗透于昔日实际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府第、还是寻常百姓之家。  相似文献   

9.
孔孟儒学与现代精神的会通刘寒刚儒学肇始于孔子,并在孟轲的积极宣传和鼓噪下(“孟轲好辩,孔道以明”——韩愈《进学解》),发展成为我国战国时期非常有影响的“显学”。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后儒皆以孔孟为宗,他们是儒学的开创者和倡导者。孔子和孟子由...  相似文献   

10.
先要说明一点:本文是谈孔子思想,并不是谈儒家思想。孔子思想与后世所谓“儒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必须分清。 儒家思想(或曰儒学)是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孔子时代已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到了后世,历代有些优秀的思想家弘扬了孔子思想的积极方面,构成了儒学的精华,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学的“中庸”思想源自于周初,成形于儒学开山鼻祖孔子,集成发达于思孟之手。“中庸”这一孔儒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孔子政治、伦理和法律思想的精粹基础,学辩“中庸”,它不仅阐明孔子认识论采用的哲学见解,也挥弘周初“明德慎罚”的“中”之思想,使之成为“刑中”的刑事政策原则和“宽惠”的刑事立法原则,及至子思孟轲,终被上升为一种追求“至诚”境界的内心修性方法。总之,“中庸”理论和实践充分化的过程,也即孔儒“仁礼”学说定型成熟并社会化和国粹化的重要标志。一、“中庸”辨义史书记载,孔子在其著述《论语·雍也》中首次提出“中庸”这一范畴:“中庸之为德  相似文献   

12.
安乐哲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其孔学研究另辟蹊径,独具创新视角。安乐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从比较哲学角度阐释孔子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情境主义、“零售式类比”等研究方法,从而力求重新定位儒家思想文化。从安乐哲有关孔子形象、孔子思想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总结其孔子研究特点,为儒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陈正夫、何植靖教授的新著《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系统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学术界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成果,对“文化热”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是近年来文化研究中出版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共23万字。作者系统研究和阐述了孔子与孔子思想,全面回顾了儒学形成、演变的历史,客观评述了现代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  相似文献   

14.
中庸:从孔子到子思余润泽,郭沂中庸是儒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先秦儒家中,对中庸论述最多者,莫过于孔子和子思。从整个中庸思想的发展过程看,从孔子到子思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考辨有关文献,对这一环节作一探析。“中庸”这个复音词是由“中”、“庸”两个单...  相似文献   

15.
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人,对这丰富内涵的不同解读,导致了孔子形象的多元性。笔者在重读《论语》这本孔子言行录后,感觉到了孔子的又一面,即他对自我意识的注重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那种认为人在现世的生活能够并且应被分成各不相关的存在模式,而且人的生活在其本质上是为来世作准备的思想似乎在儒学传统中从未出现过。相反,儒学思想却十分重视生活过程本身。人的成熟被理解为是人性在现实世界中的展现”。这是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确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合作原则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有差异。翻译之所以困难,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文化的制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文化涵义。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龙的概念。但长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可怕的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是天,具体而言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用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须”、“龙袍”和“望子成龙”等等褒义表达法。所以在英语互译“龙”这个…  相似文献   

17.
君臣父子关系是儒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在这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拟从《论语》中孔子有关君臣父子关系的言论出发 ,从政治、人性、社会等多个方面重新审视孔子的君臣父子观。  相似文献   

18.
(一) 儒学创立之初,着眼点就是关于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的实际问题。这当然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也代表了古代中原历史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从鲁国承袭下来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方向。它体现了儒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特点:不同于古希腊和印度哲学,不是“爱智”,也不是“出世”,而是主张积极入世、探索为政之道和为人之道。 首创儒家的孔子,在鲁国有短期从政,但并未得到任用。到了战国时期,儒家门生多次  相似文献   

19.
科举、禅宗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前,中国文化思想史(或中国文化精神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先秦两汉。这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时代课题是对礼乐传统和礼乐文化的思考,其间经历了从“制礼作乐”到“礼坏乐崩”再到“礼乐复兴”这样三个历史过程。这三个历史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儒学的草创、儒学与非儒学(墨、道、法、名等等)的斗争和儒学的独尊,因此无妨称之为“儒学时代”。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是玄学和玄学化佛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两晋士人,以谈玄为时尚;南朝皇族,以佞佛相标榜。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化的“般若…  相似文献   

20.
"轴心时代"这一名词的引入,固然对中国学术史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也容易造成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因而可用中性的、事实性描述的"孔子时代"来代替。洛阳学的最大学术意义就在于其在"前孔子时代"中的中心地位,因为,洛阳不仅是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域,更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而这些因素都对中国文化基本的性质和面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创立儒学以及儒学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很大程度上与洛阳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紧密相关。当然,在孔子之后的时代里,洛阳学也长时期保持着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