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联合国有关材料统计,目前世界人口已接近45亿 亚洲的人口占其三分之二,主要是中国占982.5百万、印度688.6百万、印度尼西亚148.8百万、日本117.8百万、巴基斯坦88.9百万、孟加拉国92.8百万。1950年世界人口是25亿,到目前为止,31年间增长了20亿。据统计世界人口每分钟增加172人,每天增加近25万人,这样每年新增人口8006多万,预计从1981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19亿多,达到63亿左右。也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土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以上。1977年底印度人口总数达到了62580万人,这个数字大致等于美国(2.2亿)苏联(2.62亿)和印度尼西亚(1.4亿)等三国之和。印度人口数仅次于中国(9.6亿),但印度国土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世界上再没有另一个国家,象印度这样拥有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而人口这么稠密的。印度人  相似文献   

3.
1990年,印度人口约853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5.99%。根据预测,到2000年,印度人口将达10.4亿,2025年达14.4亿,到2040年可能超过中国人口,居世界之首。本文拟就印度人口的发展特点、印度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人口激增给印度带来的一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 人口增长快是当代印度人口发展中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特点。自古以来,印度就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中世纪时,印度曾经长期居世界各国人口之首。17世纪后,才退居第二位。在印度人口发展史上,大体可以1921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1921年之前增长缓慢,1921年后增长迅速。印度人口首次超过1亿是在1550年,但直到1870年才增至  相似文献   

4.
世界总人口,1979年年中的估计数为44.1亿。5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有86个,共有人口42.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97%。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居于首位,其次是印度、苏联和美国。其他113个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国家,仅占世界总人口的3%。因此,86个最大国家的人口发展趋势,就可以基本上反映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这里,根据86个500万以上人口国家的资料,对1950—1979年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因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人口变动的成因与大陆还有所不同,故本文仅以大陆人口与印度人口进行比较)为11.3亿;而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8.4亿。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规模一直在世界各国中居最前列。1989年底,大陆总人口已达11.119亿,居世界第一位;1985年印度人口为7.622亿,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两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差别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的变化决定的。1949年前的中国和1947年赢得独立前的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口出生率十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将在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平均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1990年时全球共有城市人口24亿,农村人口27亿,到2020年时城市人口将增至36亿,而农村人口将只有30亿。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正在以每星期100万人的速度增加。1990年全世界共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88个。到2000年将增至3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2011年版《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到2050年,亚洲和非洲的城市人口增长将占世界城市人口总增长的86%,其中增长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和印度尼两亚。中国城市人口将增长3.41亿,  相似文献   

10.
资料     
近20多年,拉丁美洲人口平均每年以2.6%的速度剧增,成为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据泛美开发银行公布的数字,1981年拉美总人口达3.54亿,比1960年增加近1.5亿。与此同时,城市人口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发展。196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49.7%,到1980年上升到66.2%。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由1950年的7个增加到1980年25个。墨西哥城已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有1,400万人,达到了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位于北美洲,国土面积93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8亿,名列世界第三位,居中国(12.9亿)、印度(10.1亿)之后。 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来到这个国家考察的人们,一般比较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现象而忽略人口发展现象。其实,美国的人口发展状况也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2.
据1991年3月公布的普查初步结果,印度人口数为843930861人,较之前一个10年增长了23.5%,或者说增加了1.6亿。专家们估计,假如现今增长的趋势继续下去的话,到大约2010年,印度就将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国情普查局报告,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82亿。世界人口1991年为54亿,预计今后30年内将增加52%,到2020年则达82亿。然而,由于人口教育与人口经济现实研究的普及和深入,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不断下降,年增长率最高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到2020年也将降至2.5%左右。而中国仍将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991年为12亿,印度次之,为8.7亿。原苏联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地理位置上毗邻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诸多“现代化”方面的特征上是颇为相似的: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或独立的国家;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衡量的低收入国家;同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等等。一言以蔽之,同是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人口学的特征上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是世界超级人口大国(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990年总人口为11.60亿;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991年总人口为8.44亿);同为实行人口控制的国家;同是处于人口转变过程的国家,等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增长亚太地区目前人口超过4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0%。自1990年以来这一比重保持不变,但人口绝对数增加了7.6亿人,几乎是目前北美人口的两倍。世界人口排前10位的国家,亚洲就有7个。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为13亿人和11亿人,亚太地区有半数人口居住在这两个国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近20多年中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并使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转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正在快速提高。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O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8.6%,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9700万①。至199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了9.7%,老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2亿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1982-1994年,中国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4%,平均每年增加300—400万人。根据大量预测,中国未来几十年内老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994年老年人口达11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76%,预计到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接11%,从而跨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面对我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和印度是当前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据1988年世界银行统计:1987年,印度年中人口已达到77,339万人,年平均增长2.1%;中国已达到108,000万人,年平均增长1.3%。两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8%。中国和印度作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两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强大压力。如何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印两国面临的严重问题。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美国人口问题咨询处的人口学家利昂·布维在一份报告里指出:50年后(到2034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80亿。到2034年,印度人口将突破13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中国,由于实行  相似文献   

20.
到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400万的城市将有75个,其中半数以上是在亚洲。世界上35个最大的城市就有15个在亚洲。这也并不奇怪,因为1985年全球48亿人口中,亚洲人口占了58.3%。2000年全球人口预期达到61亿,那时亚洲人口将达到35亿,即占总人口的5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