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方式指的是主体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将各种思维要素结合起来并使其有效运转的模式。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理论总结和深刻反思,以指导其现实活动,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而辨证思维方式则是指对...  相似文献   

2.
循证教学是指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个体经验、教学智慧与教学证据有机融合的教学形态,由教学主体、教学证据和教学情境构成。其中,教学主体是循证教学运行的主体力量,教学证据是循证教学实施的中介要素,教学情境是循证教学展开的时空场域。循证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为革新教学理念,使教学有据可依;转换教学思维,使教学有迹可循;明确教学过程,使教学有法可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循证教学实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尚需对循证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思维,从其活动的机制上看,就是思维主体在思维动力系作用下,思维规范系统对思维材料系统的加工。思维活动系统就是由这三大子系统(思维动力系、思维规范系和思维材料系)的有机连动、耦合而成的整体。本文仅就思维规范系统的含义、结构和运行规律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思维规范系统作为思维活动系统的子系统,它有其特定的构成、功能和特点。思维规范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思维规范子。所谓思维规范子,是一种程式化的思维基本软性构件。它是客观事物的关系经由实  相似文献   

4.
思维问题作为存在于人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已知与未知,已有与未有、确定与未确定之间的矛盾或距离状态,它具有范域性、待解性、意义隐涵性、可证性和明晰性等思维特性。思维问题的确定既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也与主体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关联,此外还与主体的思维能力密切相联系。科学研究的选题确定要坚持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基本原则。思维问题是进行思维创新活动的根本前提;其自身的规定性制约着思维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规定了思维创新活动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主体创新研究的兴趣,增强了思维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层是翻译的基础层次,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译者进行思维的过程。翻译如无译者的思维活动,两种语言间的语际信息转换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但以语言学为主要对象,同时还涉及哲学、历史、文化、逻辑及心理学等领域。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去寻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对阅读活动基点的研究,建构英语教学的新格局,最终实现师生双方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阅读中的思维基点 主体的思维活动是客体语言材料的转换基础。人的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机能,其职能在于反映客观规律。在客观世界及人脑共同的物质结构决定下,思维能力及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共性。尽管语言在任意及约定俗成性的作用下受到时空因素的制约而千差万别,但人类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这种同一性促使思维在阅读活动中成为语言赖以转换的基础。换言之,我们必须以研究思维作为探讨语言的基点(start point)。  相似文献   

7.
价值中介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或内在因素,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结晶。语言作为文学价值的中介,虽然不能不是主体思维、情感的外在实现,但即使最伟大的作家要使语言成为直接的现实,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也会遇到语言困境。本文探讨了语言生成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难点及其原因,并分析了与科学语言有着质的不同的文学语言的种种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思维活动是翻译的基础。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汉英两套语言系统在形成思想和概念的过程中,建构起两套不同的思维形态体系。文章意在深化对汉语与英语这类有明显异质性差异的语言的对比研究,从一个层面解读两种语言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史学思维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西史学来说,以近代为界限,都在思维方法上发生过一场转换。转换之前,它们主要持具的都是审美的形象思维。这样做,虽使它们能具象地反映历史,但却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真实性的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学术品格;转换之后,它们主要持具的都是理论的抽象思维。这样做,虽然所反映的历史失去了感性特征,但它们却因能概括出认识对象的本质特点而跻身科学的殿堂。也许,这场转换对史学主体来说并非是完全自觉的,但又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识论按要素构成,将客体系统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层次,认识理论则是一个由自然理论、社会理论和思维理论组成的三层结构。实际上,这样建构的认识理论体系只包容了主体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学说,排除了主体对作为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的认识,致使行为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无所归属。因此,我们认为,认识客体包括客观事物、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三要素,主体对三客体的认识就产生了事实理论、思维理论和实践理论三层次。本文试图以此三层次对认识理论结构予以重建。  相似文献   

11.
变通是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转换和灵活应变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变通特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变通思维有多种形式和内容,从思维方向上分,有顺势、逆势和迂回3种,从思维信息来源和范围上分,有借势和造势之别.通过要素分析和解剖,就会得到变通思维5大类型和28个子系统,从而构建了变通思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国家廉政建设语境下,利益输送是一个特定的廉政用语,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性使用,其外在表现为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将公共利益转换成为私人利益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新型的腐败现象。利益输送的基本架构可以从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权力要素以及行为要素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利益输送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可将其概括为主体团体化、方式复杂化、领域新型化、数量巨大化等。实践表明,利益输送活动愈演愈烈,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腐败活动中一种较为显著和普遍的行为方式,因此,防止利益输送是预防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主体的感知活动是人以观念方式把握处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关系中的感性客体的活动,是以人的生理-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把概念应用于感知对象,对不同刺激物的归属进行“判断”。由主体感知活动的社会性和能动性所决定,其活动方式具有复杂的系统性特征,主要表现是直观动作思维、模式建构与模式转换、分离特征的系统化等等。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理学化倾向是应当反对的。  相似文献   

14.
经验思维创新活动是指直接统一于主体某种特定的实践行为活动而进行的具有一定创新程度并带有主体行为经验特征的较低级的思维活动形态。它之所以具有创新功能,是由其思维的实践活动基础、思维活动结构自身的创造机制及其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所规定的。经验思维的创新活动具有实践行为性、自发性与自由性、简单性与经验习惯性以及有限性或局限性等思维活动特性。肯定和深入研究思维创新的经验思维活动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学报编辑主体思维具有超前性的特性;学报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和学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其超前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学报编辑主体对未来的编辑活动的超前把握具有确定和不确定的二重性;超前思维在学报编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内容;如何才能提高学报编辑主体的超前思维能力呢?文章从三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门思维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离不开写作技巧的活动。写作思维对写作技巧影响的例子俯拾皆是,如通感思维、模糊思维、反常思维等。在写作活动中既要对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也要进行写作技巧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维运动主体不是人脑,而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人脑看作是思维运动的主体,虽然肯定了思维运动主体的物质性,但却忽视了它的社会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理解现存世界和人的思维,把实践看作“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将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确立为思维运动的主体,从而在思维运动主体上实现了物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与学术编辑活动王忠阁创造性思维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于客体世界进行新的探索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劳动,它反映了人类思维活动独有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它突破常规,大胆地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它以新奇、创新、开拓为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主体创造是主体意识的能动活动。主体意识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相对成熟、不断发展且日臻完善的结构体。主体意识自身具有能动性和统一性 ,这两种特性在具体的创造活动开始之时 ,已时间在先、逻辑在先地存在于主体意识之中 ,并自发地演绎开来 ,发挥其作用。主体创造的过程 ,表现为主体意识在已有知识和认识成果基础之上 ,在需要的驱使下 ,对其自身各个组成部分、各个层次、要素所进行的整合。具体表现为对已有认识的综合、对其各组成要素、特性的协调和控制以及对主体自身潜能的发掘。本文通过对主体意识结构、特性及其整合过程的剖析 ,试图揭示主体创造活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主体的认知结构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制约主体对认识目标的选择,制约其对信患的加工和整合,制约其对客体的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