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33-239
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我国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越来越体现出一体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态势,农业发展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然而,由于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小农户更难应对融入供应链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实证研究表明: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风险大小排序依次为:需求风险>供应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其中,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与下游组织的合作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户获取信息能力和供应商订单履约率等是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提高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抵御能力,需要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农业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我们要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镇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载体 ,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同时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点 ,它的发展有利于城、镇、村科学规划 ,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乡镇企业作为农户与市场连接的纽带 ,它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所要求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创造条件 ;乡镇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8,(1):56-65
本文尝试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理论框架,重点探讨经营收益、风险偏好对农户微观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受限是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最直接的原因。农业劳动力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土地流出。(2)经营收益之差是农户选择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非农收益与农业收益差越大,农户越倾向将家庭劳动力配置向非农部门倾斜,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行为。(3)不同于固定租金式的传统土地流转,在土地托管模式下,农户在保留经营收益权的同时承担了一定风险,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选择土地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在生产经营目标选择上的兼业性、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基本的需求是土地规模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把土地限定在2.6亿承包农户手中。土地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地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统筹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完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市场机制,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政府调控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周艳梅  井百祥 《兰州学刊》2005,(1):144-145,170
有效的经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它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但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农户和企业的收入就难以增长,"利益共享"的机制发挥不了作用,现存的经营模式最终会消失.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无处可依托,农业生产将恢复到以前农户独立生产的状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稳定和发展壮大现有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黎锦贤 《天府新论》2024,(1):103-111
中国自农业现代化转型以来,小农生产并没有被规模化经营替代,而是顽强存续着。本文以珠海水产养殖户为研究案例,尝试说明小农户在与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竞争中,凭借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以下几点优势得以存续下来:通过灵活的农业经营计划,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经营风险;家庭劳动力组织形式使其具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效率;兼业生产有利于其具备充足的非农收入补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尽管小农户凭借其组织农业生产过程中具备的独特优势仍能存续一段时期,但其生存环境将会愈加艰难。面临中国小农长期存在的现实,农业政策应适当向小农户倾斜,在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配置过程中,应注重激活小农户内生性动力,增强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27-232
我国农村尤其是山区长期贫困,是先天条件太差,还是另有成因?对秦巴地区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土地等自然禀赋未得到规模化生产利用而转为收益性较高的农副产业,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因此,当由内而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无法实现时,实施由外而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对农地流转的制度倒逼,促成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关键所在。鉴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分散,农户个体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等现实,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反思我国农村反贫困化路径,提出股田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促进农户由个体向组织的集中,以增强农户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企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手段,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同时,由于资本逐利性的特点,企业经营也容易引发违规占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等不良后果。在把握农业经营风险产生根源、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工商企业租地经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企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等风险防范制度,不仅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而且有助于推动土地健康、顺畅、有序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俞悦 《兰州学刊》2003,(1):53-55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从研究现行土地制度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阻碍 ,来分析现行土地制度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适应性 ,围绕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土地制度的要求 ,提出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双层产权的土地制度和反租倒包等三种土地制度模式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农户兼业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本文课题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农民农业经营的投入与收益,以及外出打工人群的收入等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季节性转移”兼业农户面临的困境及陷入困境的原因。调查发现,在农业产业化颇具规模的背景下,该类兼业农户的收入,既没有专心经营农业的纯农户的高,也没有常年外出打工人群的高。笔者认为,该兼业人群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投资能力弱;另一方面,抗风险能力弱,奉行生计和安全第一的原则。“季节性转移”兼业人群的流动性大,生计艰难,接触的人员复杂,受城市人群排斥,其中一部分成为高危人群。研究兼业人群的生存状态,对改善其处境和稳定城乡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形态、功能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性质不同,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可划分为新型农民合作社和传统农民合作社两大类型.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基本功能是农户间的团结协作和互利互惠,它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抵御农业经营风险;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从我国的情况看,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模式--综合型模式、合同型模式和合作社型模式中,合作社型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当前在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中存在的,诸如合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合作的环境不够优良、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教育普及国际公认的合作经济理论和实务知识;尽快出台<农村资金合作社法>,明确各类农民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合作社"三会"制度及议事规则.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生产规模小、层次较低;带动农户的能力较弱。为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经营成本、高经营风险、高环境约束、低信息对称、低经营合作、低经营素质等是小农户经营困境的表象特征。造成小农户经营困境的成因在宏观层面主要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尚未得到跟进优化,国家对农产品价格尚未进行有效管控,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得到切实健全;中观层面主要有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和中间商的消极影响;微观层面主要有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销售渠道不多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破解小农户经营困境的当务之急,是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小农户转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帮助小农户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鞭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小农户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价值考量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实际运作实践来看,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参与的欠缺和政府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合作社在整体性经营入股农户土地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有效防范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之后可能面临的失地风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风险防范应当从构建法律约束机制、农民参与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设施、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先存在的问题不但没有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消失,而且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灾后重建应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化基础上,从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成立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担保公司等方面积极探索灾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而农户经营组织化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借助制度创新模型的分析框架,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讨论农业家庭经营的合理性、市场制度环境的变化与家庭经营面临的困境、农户经营组织化的逻辑与形成机理等问题。本文认为,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等级制和合作生产制缺乏可行性,使农业家庭经营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制度环境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当前条件下还未实现的潜在收益,也使家庭组织遭遇市场和组织的双重失灵;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出现,使农户经营组织化成为可能,不仅保留了农业家庭经营的效率,也克服了单个农户获得技术服务难和进入市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政策界定、土地获得、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后继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发展约束。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和保障,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创新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风险规避、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0.
如今,市场联“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牵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广泛推行。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内涵,利于发挥整体经济优势,无疑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大方向。然而,一些地方搞了七、八年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什么未见成效呢?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