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文发展整体观及南宋散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词、宋诗,显得较为薄弱,王永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则就宋文的流派演变、宋文题材体裁的开拓创新、儒道佛三教对宋文创作的影响及宋文文献等专题作了不少有开拓性的探讨。尤其具有卓见的是,著者在《文体篇》辨析“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概念时,郑重提出:“无论从体裁的完备、流派众多、艺术技巧的成熟等方面来衡量,宋代散文确处于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是不应该被轻忽的。”这是在经过宏观考察比较之后对宋文地位作出的一个总结性的论断。诚如《通论》后记所说,宋代文学研究格局上有…  相似文献   

2.
“以文为赋”和“以赋为文”,可以说是宋代文学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有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以敏税的学术眼光,关注到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在文学史的创新意义,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一)文、赋相参是宋型文化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宋以前,它经历了古赋(包括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咏物小赋以及杂赋)、徘赋(即…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文学研究的繁荣,文学目录学越来越为人们所注重。何新文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以下简称《通论》),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一、学人通识与著作整体性。《通论》的“引言”部分命名曰《说“通”》,笔者认为这是有昭示意义的。尚“通”,是何先生著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学术精神和目录学学科特质的理解,同时也是研究方法,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说“通”》认为,古代目录学,“自其形成产生之时起,就与所谓版本、校勘、分类诸事融会贯通,对当时以往的文化学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巴蜀书社、成都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首届宋代文学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四川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六十多人,其中有程千帆、姜书阁、杨明照、缪钺、郭预衡、吴调公、白敦仁、钟树梁等知名学者。收到论文五十二篇,内容涉及宋代的诗、文、词及文艺思想等各个领域,会议着重讨论了宋诗及如何加强宋代文学研究两个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从地域文化角度切入进行文学研究,日益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而巴蜀文学研究,可谓是这一热点中的焦点.谭兴国主编的<蜀中文章冠天下巴蜀文学史稿>[1]和杨世明的<巴蜀文学史>[2]均是对古代巴蜀文学所做的通代性研究,但作为古代巴蜀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代巴蜀文学,虽才人辈出,成就卓然,对其所做的研究却十分薄弱.祝尚书先生撰写的<宋代巴蜀文学通论>[3](以下简称<通论>)系统地梳理了宋代巴蜀文学发生、发展、衰微的历史进程,为宋代巴蜀文学研究填补了空白,可称为巴蜀文学断代研究的拓荒之作.其拓荒之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齐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地域文化 ,与齐国历史相始终 ,独立存在800余年 ,如果计算其影响和消融 ,时间就会长得多了。齐国在春秋战国之时称霸诸侯 ,称雄一方 ,长盛不衰 ,文化中心也由曲阜转移到临淄 ,可见齐文化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作用。这也正是齐文化研究在当今能迅速崛起的原因。十几年来 ,齐文化研究已蔚成大观。最近 ,由宣兆琦研究员和李金海研究员共同主编的、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齐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 ,使已经五光十色的齐文化研究更为灿烂夺目。与以前出版的几部论著相较 ,《通论》在吸收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经典研究中,如何确认经典是关键。确认文学经典应该充分重视权威专家的意见,凡是被历代诗话文话词话等高度赞誉的作品,都有成为经典的可能。从《历代文话》中搜集到119篇被宋代批评家高度赞誉的唐宋文,并对这119篇文章的作者、这些作品的评判者以及评判标准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认为这些文章的创作者皆为唐宋一流的大家,评判者皆为宋代的舆论领袖,他们以体、气、意、法作为评判作品是否为佳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宋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作为国内宋代文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南京大学的教师及研究生向会议提交了18篇学术论文,以其总体成就得到与会的海内外学人的高度评价。现在我从其中选出4篇论文编成一辑,一则它们的作者都是近年来在南大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颇能代表南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新生力量;二则4篇论文都体现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可称是宋代文学研究这个传统学术领域中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唐代舒元舆的《牡丹赋》、唐代李德裕的《牡丹赋》、宋代宋祁的《上苑牡丹赋》、宋代蔡襄的《季秋牡丹赋》四篇唐宋牡丹赋作对牡丹的体物和描绘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于牡丹所承载的士大夫个人仕途、国家命运、道德与友情等意识形态内涵的叙述,认为唐宋牡丹赋作在赋家之迹和赋家之心方面均深得赋体之要。这不但显现了牡丹赋的文体意义,而且文学叙述与历史真相,政治与士大夫精神的复杂关系也可由此角度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经济系洪运朋教授主持研究的九五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利益关系研究,在经历了四年辛勤、严谨的研究工作之后,终于有了最终的成果,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以《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为书名正式出版。《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研究》(以下简称《通论》)是《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套丛书中具有综述意义的一本。该书的选题意义重大,观点新颖,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是一本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经济学专…  相似文献   

11.
王立教授是一位博闻强记、学识淹贯、笃实勤谨型的学者。前些年,他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创获颇丰,在海内外学人中影响至深,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赞誉,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近年来,王立教授又将自己的学术视野从主题学向通俗文学、通俗文化研究方面扩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毫无疑问是他在这一新的领域中的宏观与微观探讨的新创获!《通论》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专业品味的雅俗共赏的专题性著作。全书由前言、二十个章节和附录三部分组成。“前言”是引导读者走进…  相似文献   

12.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64年11月19日评介说,李卡奇曼把对《通论》所作的经典评论收集在一起并要求作者们评述这些评论文章是一个好主意。奥斯汀·罗滨逊的訃文——堪与凱恩斯本人的文笔相比,他接替凱恩斯担任《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后面是一篇题为“可能有过一本没有凱恩斯的《通论》吗?”的述评;同样,雷达威、哈罗德、张勃诺恩、勒纳和凡纳等人1936年的评论原文后面是目前对它们论述的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哈勃勒、斯威齐和萨缪尔逊在1946年写的三篇更迟一些的评论同样也  相似文献   

13.
《两宋文学史》刍评马村宋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上上足可媲美秦汉盛唐的极其辉煌的文学,而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由程千帆、吴新雷两教授所著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此书材料宏富,立论精审、新见迭出,充分体现出著者宽阔的视野、深厚...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6,(1):57-62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诗无疑是最为辉煌璀璨的明珠之一。因此,如何面对唐诗这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如何能够在继承唐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就成为宋代以后的历代诗人所孜孜以求的目标。王辉斌先生《宋金元诗通论》以宗唐、变唐作为纵论宋金元诗歌嬗变的主线,以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阐述了宋金元诗风的总体脉络和发展历程,源流分明,精义迭出。对于深入把握宋金元近千年的诗风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宋代的七言古诗》书稿里的一篇。文章就苏舜钦七言古诗的基本特色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形成这一特色社会的、文学的,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身世遭遇等诸因素,也作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田同旭《元杂剧通论》的问世,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它是元杂剧研究史上第一部通论式著作,做到了"述"与"论"的有机结合。二、作为首部元杂剧研究通论著作,所论问题之多是其他同类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它几乎涉及元杂剧研究中的所有问题。三、在一种新的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一代文学元杂剧,体现了著者的独到见解与学术睿智。  相似文献   

17.
《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集作者十余年中国武侠文化研究成果之所成,运用主题学原理,从文学母题的文化内蕴贯通流变角度,将侠文化与民俗、文学主题相结合,分析了二十余种卓有意趣的武侠文学范式,探讨了侠文学及其慕侠习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精神在民俗传统中的流变、道教仙话、女性观念、饮食文化、武侠文化、江湖侠盗伦理等武侠崇拜民俗的双向、多向互动关系。对”侠”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态及其亚文化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梳理,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  相似文献   

18.
从域外汉籍切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南京大学卞东波先生的《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以宋代文学为例,基于文献,立于文学,兴于文化,将宋代文学研究纳入整个东亚汉文化圈中加以关照,来展现域外汉籍在东亚社会的影响与接受及其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考辨精详,解读细腻,发现中发明,求新中求真,为宋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拓新之作─—评冯晓青《著作权法通论》陈学儒湘潭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冯晓青历经数载研究完成了《著作权法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出版一年多来,该著已引起了知识产权界同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该书对著作权和著作权法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由于原书已亡佚几百年,在李裕民的辑校本整理出来前,探讨利用者甚少.此后仅王河、真理的《宋代佚著辑考》与杨庆存所著的《宋代文学论稿》有所涉及.此书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以人事、政治、诗文居多,旁及宗教、艺术创造、典章制度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献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