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目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随之增加,这使得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本文针对这一形势,对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予以考察,进而提出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就业竟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孔骁  曹长雷  刘妍  向世城 《现代交际》2010,(6):177-177,176
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为平台,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学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造成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观念、能力、技巧、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对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玉玲 《公关世界》2023,(22):111-1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高校工科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甚至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本文试图从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实践完善产教深度融合的“N+1+N”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基于企业认知学习、校企协作订制班、企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推动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保障,这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动。但就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待改善。因此,我国应从法律法规制定、政府功能地位、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以及高校的创业法律知识传授等几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崔志鹏  李扬  崔俊茹 《职业》2015,(4):52-5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而高校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对于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发展和学校声誉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构建“社团就业服务的新模式”,将西方人力资源的最新理论、素质拓展的规律、社会对人才的总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并完善社团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落实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非常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大学生社团由于其自主性、活动形式多样,在提高和拓展大学生专业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障碍诸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提出切实可行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了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外部及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从而提出构建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站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构建稳定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与高校双方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9.
何萌 《现代交际》2014,(11):225-225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大量扩招,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造成严重的就业困难。2013年底,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人数达到200万人,而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我国针对这种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5%,这也体现出大学生创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学生创业能力作为发展重点。本文将就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是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受经济下行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国内各行业对大学生劳动力的吸纳力不强,并且伴随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市场不景气程度进一步扩大。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围绕搭建高校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从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就业这条主线,客观分析了在当前困境下搭建智慧就业平台的紧迫性以及高校构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提升纺织类工科大学生创就业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文 《职业时空》2010,(2):164-166
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就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整合,构建新型的大学生创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既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已初步建成的大学生创就业指导体系为基础,借助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实践平台,进行提升纺织类工科大学生创就业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深入融合十分重要。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在管理模式、管理内容方面有其共性,然而当前高校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理念不协调、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决策重点偏差、管理工作环节有待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树立全新的现代化高校管理理念、强化教育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联动、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新模式、创设高校管理实践新模式等途径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视党建工作与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也是各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内容。党建工作视角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包含:创新意识、努力奋斗意识、基层服务意识。党建工作下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培养,构建大学生党建和就业意识相互影响的制动体制,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高效就业,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宁尚书 《现代妇女》2014,(5):103-103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引发社会的广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和学生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习活动。由于目前我国大学生实习期间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不少用人单位将这些实习的大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使得大学生的实习期变成了盘剥期。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来自不同院校的作者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教育与创新的等问题展开笔谈:首先,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趋大,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就更加凸显。导致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社会性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构建适合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体系,解决其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来自不同院校的作者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教育与创新的等问题展开笔谈:首先,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特点.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中等程度,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学毕业班学生是就业的高压力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竞争环境、专业供求矛盾、缺少求职帮助、自我认识与定位、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其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提出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等转变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再次,提出创新机制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从找准办学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着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搭建大学生就业平台,以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曾艳 《职业》2012,(18):150-15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应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作用.本文在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铁 《现代交际》2015,(2):152-153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育人的首要重任。结合现实的工作困惑,契合协同育人的紧迫性、可行性和功能性,建立高校协同育人平台尤显重要。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发挥高校管理层、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参与育人全程,形成育人合力,破解工作难题,充分发挥各自教育、服务、管理职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构建起协同育人的强力平台。  相似文献   

20.
郑莉莉徐毅 《职业》2023,(24):49-52
本文重点探索中职学校学生资助育人的新模式,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构建良性的经济资助体系,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健全工作机制,同时深化资助育人内涵,通过搭建心理援助平台、技能辅助平台、就业扶助平台,提高资助育人实效,实现扶困、强心、强能、就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