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路径研究分析了社会经济变量是如何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在前人体育人口形成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体育人口形成路径的结构分析框架,可以看出体育人口发展是体育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经济因素,职业因素及性别、年龄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储蓄、投资、消费、国际收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性变化的拐点,本文正是着眼于人口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以期对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人口研究方法探讨清代新疆喀什噶尔地区五个文献年代的人口数量变迁,至清末新疆建省后喀什噶尔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本文试分析影响人口变迁的因素,得出结论:政治环境的稳定是清代喀什噶尔人口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绿洲农业辅以手工业与商业贸易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该地区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以贵州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2013年贵州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贵州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关系。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我国收入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的以城镇化为主题的背景下,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贵州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并讨论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深刻影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并由此对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对此,要客观看待,既要认识到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也要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红利的终结。未来应通过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就业匹配度、推进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方式应对这一变迁。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之间人口结构差异的现状,预示着它们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彼此的相对处境,而人口结构各方面变化的特点,又预示着生活在共同区域内各民族交往与发展的趋势。这种相对处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会在许多方面对民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阐述新疆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与规模结构、区域分布结构、年龄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探析影响当前和未来新疆民族关系发展的人口结构因素,并对由此引起的民族关系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鹏  施美程 《江淮论坛》2021,(6):20-27,82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由于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人口分布表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的不适应性。区域发展不协调,从人口的生产力分布来看,突出表现为人口与农村劳动者人口比重大,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从人口的产业分布来看,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从人口的城乡分布来看,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从人口的素质分布来看,表现为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区域环境资源结构、区域环境资源结构变迁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与城市化、工业化相伴随的滇池流域人口数量剧增及人口社会分化强烈影响水环境空间结构变迁.以水环境恶化、水资源枯竭为表征的滇池流域空间结构变迁,反映出人类中心主义极度膨胀下出现的代内及代际关系失衡,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阻碍.同时,以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恢复为特点的滇池治理,显示着人对水环境恶化的反思及人水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乌孜别克族人口城镇化水平位于全国第二位。在“小民族,大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本文对乌孜别克族人口的典型城市化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并研究了经商传统对该族人口分布格局以及人口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徽州遭受了十数载的太平天国战争,累世积聚的繁荣社会破坏严重,人口出现巨大变迁,民众惨遭杀戮、流离、饥荒和瘟疫等,战后人丁凋敞,长期难以恢复。通过对徽州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史料的归纳和分析,可再现徽州太平天国战争概况,以及人口的具体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决定了人口产业结构 ,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又具有反作用。西部地区的人口状况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合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改革旧的管理体制 ,促进人口———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文涛 《河北学刊》2012,32(1):187-194
东汉时河北的户籍人口密度和西汉相比,除个别地区外,普遍下降。黄河改道对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四个郡国人口的增减产生了重要影响。河北汉族人口的减少、迁移与北方民族的内迁融合这两个方面一直在持续进行。东汉初年,河北人口的变动表现为边郡人口的迁徙和乌桓、南匈奴的内附。东汉中后期,流民是河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河北北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变动剧烈,数量锐减。  相似文献   

14.
《仪礼》学经历自宋至明的持续低潮之后,在清代进入极盛时期。因受社会政治剧变的刺激,清初学者就以礼经世展开热烈讨论。顾炎武捍卫《仪礼》的经典地位,率先确认了清代礼制建设的纲领;在《仪礼》考释方面归宗郑学,指明了以朴学为主的经学发展方向;在礼学应用方面弘扬朱学,开辟出融会古今的礼制建设通途。顾炎武以富有独创性的礼学思想,成为清代《仪礼》学的主要奠基者。顾炎武的礼学思想与清廷积极、明智的文化选择多有契合之处,其主要思想观点在清代学术史上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随着新疆城乡建设的发展和内地人口向新疆的不断流动,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的煤矿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新疆各族军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满、汉档案,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以内地人的活动为中心,对乾嘉时期新疆煤矿业的兴起和发展予以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对清代伊犁察哈尔营兵丁的来源、组建的背景、时间、建制、生计和承担的任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天津人口与城市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天津是一个军事城市 ,军队移民是这个城市人口的主要来源 ,同时 ,由于天津经济地理位置之优越 ,非军队移民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明代的天津人口 ,特别是军队人口 ,由于广泛地、大量地参与各项经济活动 ,使他们的军人身份在发生变化。天津人口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 ,促使天津逐渐从一个军事城市向经济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清代山东人口的增殖,人均占有的耕地越来越少,迫使小农不得不设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业生产中发展了麦豆复种为主的二年三熟制。这一制度虽然形成于明末清初,但直到清中期以后才逐渐发展成熟,除了充足的劳动力因素外,作物的搭配模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人口转变过程和快速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同步的,人口转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速了人口转变过程的实现。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山西的经济人口密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但山西的实际人口要大于经济人口容量,人口压力较大,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人口总量已超负荷。因此,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提高经济适度人口容量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提高人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唐河北藩镇时期人口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藩镇军额、散见诸文献中各府州实际户与口数及相关材料、本区经济发展状况三个方面对河北藩镇时期的人口进行考察,可知藩镇时期的实际民户未必大减于天宝盛时。由于唐后期户籍自身的重要性减弱,藩镇向中央申报的户籍并非实际征税的户籍,藩镇隐匿户口尤甚等方面的原因,实有民户不能在户籍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