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周易》,须要围绕象数、义理这一基本问题,并要做到二者兼顾;象数系统具有本源地位,要重视对象数系统的研探;开显《周易》所深蕴的宇宙观、人生观等哲学义理是解读《周易》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周易程氏传》是理学家易学的代表著作。《程传》作为义理易学的著作,其学术思想直接渊源于王弼。程颐《周易程氏传》与王弼《周易注》之间在易学的学术形态、体用关系、以人事明天道等方面有学脉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易》将"诚"的思想衍化为形上之境界层次,而先秦诸子时期对"诚"的论及多涉及侧重于"行"的方面,而后周敦颐又将"诚"提拔至道体,实现天道与人道的互通.且周敦颐对儒家经典《周易》极为推崇,其"诚"的思想也多来自对《周易》的发微,他在对《周易》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赋予了"诚"新的意义.《周易》中的"诚"之动静的规定性来自于对《周易》卦辞与义理的阐发,"诚"的两种修养方法亦鉴于《周易》所提倡的内在修养方法.周敦颐更承袭《周易》形上之境界形态,使"诚"上达天命、下立人极,可见《周易》对周敦颐"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期,巴蜀书社出版了陈德述教授所著《周易正本解》(以下省作《正本解》).《正本解》是陈德述教授多年心血之结晶.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著名易学家唐明邦先生誉之为"对数千年来解《易》方式正本清源而获得的易学硕果",披览之余,深以为然,谨述感言于次. 一、表面上看,《周易》是卜筮之书,然而文王、周公、孔子借此向世人传播了历代圣贤的思想,此即所谓"神道设教","寓教于筮".《正本解》抓住《周易》义理寓于象数的特点,以义理与象数的统一为解卦基本原则."周易正本解"就是旨在正本清源地解读周易.  相似文献   

5.
<正> 漫长的易学发展史上,形成两大基本学派。汉代易学家注重象数分析,孟喜、京房、郑玄、虞翻等人,先后创立所谓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八宫世应说等,形成《周易》象数学派,汉代象数学派,热衷于象数推衍而忽视对《周易》哲理的阐发,故王船山抨击之曰:“术数兴则易理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易》一反汉易烦琐象数之风,扫象而言义理,以老庄思想说《易》,遂开《周易》义理学派之先河。自此,象数义理二派,互为水火,易学研究,不无偏颇。王船山治《易》,坚持新的易学方向,超越象数、义理二家藩篱,将二者融会贯通,以象明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治易继承了孔子《易传》中求索易学义理的宗旨,精研《周易》经传义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经学、史学的研究方法,多窥古人未至之境,开创了金景芳易学学派,其弟子们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易学思想,治易坚持以探求义理为主的学风,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周易》的哲学与辩证法思想;具体揭示与说明了易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源;对《易》与先秦诸子之学的关系多有阐扬;首次在学界提出了《易传》对《周易》神学卜筮体系改造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在当代易学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的释读、研究上见解独到,著述宏富,在当今经典易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可以说,金派易学对当代易学义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所反映的社会面非常广泛,内容极为丰富,凡哲学、历史、文学、战争、天文、农业、畜牧、渔猎、星占、祭祀、婚姻、居室、衣物、饮食、习俗无不涉及。可以说,这部书是一部综括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闻一多先生在《周易类纂》中说:要“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这话是极为正确的。但是,《周易》被掌握在筮人手中之后,解释其含义的权力,也就完全归属于太卜了。从《左传》中的筮例看,此时的《周易》,只具有替君主解释疑难的作用。这部书落到儒家手中之后,儒家学者又将他们的义理渗入于书中。因此,使这部书变成了一部政治教化的经典,所以《易系辞传》中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平时研究它的义理,有事应用它的筮法,将义理筮法同样看待)。到了战国时代,对《周易》的认识又有了改变。例如荀卿在《荀子·大略》篇中说:“善为易者不占。”由此可以看出,荀卿是重视义理而轻视筮法的。进入汉代之后,象数和谶纬思想又渗入了《周易》,使《周易》这部书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正> 王船山一贯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先后写了六部关于《周易》的著作。借《周易》思想体系以阐发自己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有《周易外传》和《周易内传》,论述易学发展历史和研究要领的有《周易内传发例》,专门解释“大象”义理和考订名物的有《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和《周易考异》。王船山重视学易,同时也讲占易.他认为学易和占易对于推进人们的认识都有意义。在《周易内传》中,王船山坚持“占学一理”的原则,把占易同学易相提并论,表  相似文献   

9.
义理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之一。它以规律性、辩证性和能动性为其特征。它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相宋明时期的道学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义理思维始孕于《周易》。《周易》素来有象、数、理三因素。数是定象的,象有卦象、物象,古人认为象数之中有理存在。所谓“理”,即蕴含于象数中的卦象意义,及由此推导出的道理、原理、原则、规律。故古人又称易义、易理,即义理之意。  相似文献   

10.
宋明理学非儒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至今,理论界都认为理学是儒学,以为其“义理”学说之“义”出于孟子,“理”是从《周易》中“体贴”出来的。作者认为欠妥。《孟子》没有与理学内涵相同或相近的“义”;“理”也不是从《周易》中“体贴”出来的,二者均源于术家韩非的“义理”学说。理学由“义理”学说具体化出的治国方针和基本哲学理论也源于术家韩非。且理学的经典《四书集注》不代表儒家思想。因为《四书)的重点在《大学》、《中庸》,二者均贯穿韩非术家的“义理”思想,而对《论语》、《孟子》的阐释和理解,既要参照《大学》、《中庸》,又要以理学家们所注的“义理”思想为根据。于是,《四书集注》就成了盗版的《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若将理学当做儒学,就不会走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论《周易》的和合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及其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多矛盾、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体,正是这种矛盾、同一、相互作用,才构成了宇宙及其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均衡性。事物客观存在的这种矛盾的均衡和均衡中的矛盾,才使事物具有和合性,才使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成为可能。《周易》揭示了宇宙中这种和合的规律,正确认识《周易》中的和合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易卦的和合性(周别这部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除了“义理”之外,还有象数。义理寓于象数之中,抛弃了象数,(周易》就失去了它的个性。易卦是(周易)象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经学的视野来看王弼的《周易》解释学,其总体呈现出"以传解经"的解释风格:在经传体例上附传于经,突出了《易传》文本的重要性;在卦爻解释上秉承卦本《彖传》、爻本《小象》的思路,并创发出许多新的范式;在义理倾向上,通过人格化的爻位观传达出偏重于政治的旨趣。王弼的《周易》注解是对东汉易学由繁琐走向虚妄,进而陷入神秘主义深渊的一种补救,对《易传》基本义理的遵循保证了其经学的底色,这也是后世儒家将其接受为五经正解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为人们的进止选择提供参考。《周易》亦是一部义理之书,为人们明道而知德奠定思想基础。《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知止”思想。首先,按词性分类,《周易》之“止”的含义可划分为名词、动词、状态词。其次,对于人何以能“知止”的问题主要从能力与需求两个方面展开。最后,《周易》经、传亦存在对人应当如何“知止”的回答,对于我们在当今时代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现,它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独具一格。对于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两千多年《易》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卦是反映事物形象的,否定它的思想内容,此为象数派,一种认为卦是表达思想的,而摒弃卦象,此即义理派,二者各持己见而排斥异端。这里就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既然对《周易》的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那又怎能去正确地评价它。因此,本文论《周易》的卦,就先从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5.
黄黎星 《中州学刊》2007,(4):148-152
宋代河南籍学者程迥,通过对《周易》经传及《左传》《国语》中占筮实例的考察,运用"加一倍法"探析了《易》卦之生成原理,并对《周易》的揲蓍法、占解法进行分析、解说,并将占筮法的要旨归本于儒门义理之正统.程迥之论,对后来学者如朱熹等的相关研究和论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为儒家“六经”之一,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六经”由以《诗》为首到以《易》为首,反映了自春秋末年到秦汉间儒家学术的重要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孔子整理和传授六经,于中最崇《周易》.至汉代确立了《周易》六经之首和“统率六经”的地位;儒家经典扩充而至十三经,《周易》乃由“六经之首”进为“群经之首”.汉代以后的整个经学时代,《周易》一直稳居学术核心的地位,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统率群经的说法多有诠释.当代易学界以金景芳先生为旗帜的义理派认为,《周易》创造了体现宇宙本体论和宇宙万物本质的经典哲学,《周易》与群经讲的都是“天人之学”,“性与天道”是其共同的主题,其他经典所述之理完全汇通于易理.确认《周易》统率群经的地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特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象数派与义理派是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它们从不同的思维形式对《周易》文本进行了解释,而在体用关系上,两派中的“象数”与“义理”体现了一种互构性的关系。在象数派那里,是以“象数”为体,以“义理”为用;而在义理派那里,是以“义理”为体,以“象数”为用。  相似文献   

18.
刘熙载《艺概》中的援《易》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这部古老奇特、内蕴丰富的先秦典籍 ,作为冠居“群经”之首的儒家经典 ,对中国古代诸多学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文学艺术领域而言 ,推崇《周易》卦象的美学意蕴 ,经传辞章的风格典范 ,以及依傍 ,发挥《周易》的象数内涵、义理思想以阐述文艺观念 ,在中国古代文艺论著中屡有所见。晚清学者刘熙载 ( 1813— 1881) ,在其文艺论著《艺概》中 ,也曾援《易》立说 ,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至“尾声”阶段仍然深受《周易》影响的代表性例证。《艺概》中援《易》立说的文字 ,有二十几则 ,它们或直接引用《周易》经、传辞句 ,或…  相似文献   

19.
近年,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哲学经典——《周易》,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多学科的领域里对其进行广泛的探讨,已成为国际性的《周易》热。两千多年来,以象数、义理为主干的《周易》之学,留下了许许多多学者的潜心论著。《易》学研究,发展至本世纪,又出现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从新的历史学角度、用新的理论方法,对《周易》进行了关于起源、名义、流派及其内容性质的多方考述辨析。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汇要性的总结,是学术界盼望已久的事。现在,由著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象数易学的时代。在当时的易学氛围里 ,虽然象数易学得到充分展开 ,但日趋繁琐、牵强的象数易学湮没了《周易》的义理精蕴。王弼针对两汉象数易学流弊 ,一扫汉代象数易学之繁冗 ,提倡义理与思辨 ,建立了以义理为旨归的全新易学观和易学体系。王弼易学带来了易学发展的契机 ,从此 ,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间逐渐建立起了相反相成式的互动格局 ,促进了后世易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