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按照<新疆通史>编委会的统一部署,2008年8月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新疆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这是<新疆通史>计划组织的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一个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社科院民族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30余人到会.<新疆通史>编委会主任吴敦夫先生、副主任王崇久、吴福环、苗普生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先生等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新疆通史>各分卷主编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21 ~22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的"隋唐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围绕隋唐时期新疆诸方面历史问题展开讨论,此次会议不仅有助于《新疆通史》的编写工作,亦有益于新疆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萧一山是中国近代著名清史专家,也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继承者.青年时期,他发奋著述<清代通史>,形成了"民族革命史观",并以之作为贯穿清代近三百年历史的主线.其内涵主要包括肯定清初郑成功抗清事业,重视天地会作用,评价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巨大洪流等.抗战时期,在民族危亡关头,他撰成<清史大纲>,标志着"民族革命史现"达到了升华.主要论述民族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天地会肇其端,太平军扬其波,革命党竞其功."并明确地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标志,强调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意义.他的"民族革命史观"在当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是其学术经世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西域民族史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月氏和乌孙对古代西域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民族史研究硕果累累,涉及到乌孙、月氏的民族史著作即达数十种:民族通史方面有翁独健等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江应樑、王锺翰等分别主编的<中国民族史>[2].60年代,台湾亦有民族通史问世,如罗香林<中国民族史>、胡耐安<中国民族志>和刘义棠的<中国边疆民族史>[3].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通史>编撰委员会联合承担的<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民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以下简称<史料>)一书于2008年1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疆历史研究,尤其是新疆抗战史研究的喜人成绩.她不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辱的爱国主义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代帝王中史学自觉意识最突出的政治家之一.他下诏刊刻"二十四史",命史臣刊正<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四部正史,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正统意识和历史文化认同思想.乾隆帝重新认识和评价有关历史人物,适应了清代中期政治统治的客观需要.殿本"二十四史"的广泛流传,为学者、士人研读正史提供了便利,在传播悠久的中华文明、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推动历史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福环 《西域研究》2014,(3):138-141
正2014年6月23~24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的《新疆通史·当代卷》"20世纪50-90年代初的新疆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新疆通史编委会主任吴敦夫、编委会副主任王崇久、吴福环、苗普生(专职)参加了研讨会,北京和新疆学者68人与会。参加本次会议的北京专家,分别来自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所。新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25~26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协办的"新疆屯垦史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党校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等相关问题。兹将研讨情况简述如下:一、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屯垦戍边是我国历代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新疆有着悠久的屯垦戍边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史学著作内容编排上,萧一山遵循"政治、经济、文化均衡铨叙"、"详近略远"的编纂原则.并充分关注社会下层群众的历史.在体裁上,萧一山以"新史学"标准判定传统体裁的优劣,其<清代通史>在章节体的框架下,借鉴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写法,相较传统表现出较大突破.在语言表述的审美上,萧一山清新流畅的文笔颇受学者推崇,这对改进当前史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迪 《西域研究》2012,(3):136-137
2012年6月21~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了"新疆宗教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宗教、宗教史研究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新疆宗教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20.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