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新闻学的研究应该从目前的概念和逻辑混乱状态中摆脱出来,建构起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由新闻起源、新闻本原、新闻形态、新闻价值、新闻功能、新闻媒介、新闻受众、新闻环境等构成。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语义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定量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学建立者通过翻译新闻学著作与著书立说两种形式,将日本实益主义新闻观引介到中国,使其成为中国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实益主义新闻观的引入,为中国新闻学注入了新闻伦理要素,推动了中国新闻与言论的分离与新闻事业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略论编辑出版类专业学科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出版类专业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有(按历史长短排)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和网络传播专业.新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是以纸媒体为重点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则以广播电视媒体为重点培养新闻传播的能力.比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科定位,前者跨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两个学科,后者则依托新闻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新闻无学”的错误观念,从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论证了新闻学体系的科学性质。作者认为,新闻学具备作为科学理论体系基本特征的真理性、客观性、系统性、逻辑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具有科学理论所应有的解释功能和预测功能;从内涵的相容性和思辨性来衡量,新闻学也已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尽管这一年轻的学科必然还存在许多缺陷,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应得到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7种新闻学专业期刊为据,考察了2005年国外新闻学研究状况。力图通过新闻理论、新闻实务、新闻法规、新闻史等方面的具体梳理揭示本年度国内学者对国外新闻学的关注焦点、研究层次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思想——新闻的人民性。它是在顺承马列新闻思想和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时代性、阶级性的新闻性质的归纳。这种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新闻思想因其正确性在中国新闻学中确立了地位,并庇护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事业的发展。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研究,独立、专业、自成体系的新闻学的建立迫在眉睫。这时新闻的人民性推动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荣耀的压力,客观上阻扰了新闻学科体系的突破、发展、独立,给新闻学界带来一定的困惑。因而也就对新闻的人民性是不是真正的新闻学本体概念,以及其同新闻本体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现有的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的定义却多达二百余种。新闻定义的不计其数,说明至今尚无一个可以为大家所公认,并确实能够揭示新闻根本性质,涵盖新闻全部特征的新闻定义,也从一个方面表明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不成熟性,尤其是新闻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性。因而,对于新闻本质的寻找和阐述,依然是当今新闻学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本文从对传统新闻定义的批判入手,对新闻的本质问题进行了重新反思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胡宏文先生的新著《新概念新闻学》。这是胡先生继《教育报刊采访写作方法论》《教育新闻写作实用文丛》(四卷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闻学力作。作者集30年从事新闻采编的丰富实践与理论积累,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对新闻学理论进行了宏观审视和思考,以新的视角提出新概念,以新概念演绎新思维,以新思维引领读者对新闻学展开新的解读,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生动实用的新闻学著作。首先,《新概念新闻学》在体系构架上,表现了新的特色。全书上、下两册,将新闻学分解为“宏观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体裁学”“新闻…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学科研究创新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各学科领域都面临着继承学科传统与学科创新的挑战。新闻学作为党性和实践性极其鲜明的应用学科,其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前提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新世纪的新闻学研究首先应确立新闻有学的观念,承认新闻学中的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去思考和研究新闻学中的规律;提倡尊重新闻规律,用科学的精神、按新闻规律来推动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强调在新闻学研究中强化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重视人文关怀。在承认新闻活动是反映人的活动、传递人的价值观念、沟通人的精神世界之文化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研究创新,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与美学的历史渊源,新闻与美学的思维形式,思维材料,美学原理在新闻学中的表现形态诸方面论述了新闻学中的美学规定性,从理论上对新闻学与美学的结合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徐宝璜(1894—1930)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新闻界的开山祖”。他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专著。其新闻思想囊括了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及新闻事业的经营等全部内容,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启蒙意义。文章着重对徐宝璜关于报纸的职能、新闻的定义、采集与编排等方面的新闻思想作了介绍,并对其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中作为现代新闻教育界的杰出代表,其新闻思想影响了我国几代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业界从业者。王中新闻思想涉及对我国新闻学理论的认识、对我国新闻学业务的认识、对西方新闻学理论的认识、对新闻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其新闻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有效学习规划和学会知识吸收转化等,为当下的大学新闻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晚近市场导向新闻学的驱力,使得思索"好新闻"的意涵不再仅是依恃新闻价值的判断,其中还涉及所谓"编业合一",本研究以深度访谈法,访谈《联合报》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指出在自我定位上、新闻专业意理上、对于市场导向新闻学的看法上,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市场导向新闻学并非是由单一媒体所引起,市场导向新闻学像一个漩涡,它牵动了诸多新闻定义,包括过去传统强调人、事、时、地、物的新闻写法已不再适用,"故事张力"成为市场导向新闻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新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闻学教育只有通过多学科嫁接、产学研结合和开放性办学,所培养的新闻人才才能适应新闻产业的需要,不能再囿于狭隘的传统新闻学教育理念中,而应当走出来,树立"大教育"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5.
学者风采     
柯泽男,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黄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教授、高级记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教授;湖北电视台高级记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与艺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商品经济环境下的新闻本不具备政治属性。大众报刊出现迅速提升报刊的影响力,其后阶级意识崛起、政党斗争加剧以及军事战争不断,增强了新闻的政治属性,促使现代新闻事业及新闻学走向政治化。意识形态斗争、宣传的污名化与利益集团对报刊的操纵使得新闻学的政治话语出现了危机,传播学、新闻商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试图在这种背景下淡化新闻学的政治色彩,却始终未能摆脱其所承担的维系与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使命。在探索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上,必须把"政治带回来",实现新闻学"再政治化",同时处理好新闻学的学科属性与政治属性之间的关系。这正是中国特色新闻学历史与政治逻辑基础,也意味着"政治"必然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的核心话题,而如何在"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的追寻中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成为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17.
卡尔·毕歇尔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国民经济学家,也是德国新闻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发表了重要的新闻学论文《报业的开端》,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将报纸角色与功能研究置于经济发展理论的语境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德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所,探索新闻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设置第一个正式的新闻学教授职位。在其努力下,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获到承认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反映新闻特点的最一般的概念。不同的新闻学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而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又影响着不同新闻学的发展和新闻的实践,反映了不同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可见,研究新闻价值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新闻价值,社会主义新闻价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管见。 什么叫社会主义新闻价值 对新闻价值这个概念应该怎样下定义,这是新闻界至今还在争论的问题。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是资产阶级新闻学首先提出来的。而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何在新闻学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搭建巧妙的新闻学习渠道,是实现新闻学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随着媒体融合的日益深入,新闻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积极转型.本文立足于新闻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翻转新闻课堂的趣味互动模式,对新闻课堂如何达到理论传授和实践经验充分融解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一书中,第一次较系统的阐述了新闻理论、新闻采写、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思想,正式开始了我国新闻学的"学"理研究。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徐宝潢新闻思想的一大特色,仔细分析领会徐宝璜的媒介责任观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依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