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学期末,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以下简称《汉语》)提了两条意见:一条是,《汉语》是讲现代汉语规律的一门课,最好直接用汉语讲授.另一条是,教《汉语》的老师最好能懂得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通过少语与汉语的对比进行教学。这里提出了我们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条意见谈谈我们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语言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和先行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本专业的态度,加大《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注重汉语史和语言学史,把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语言要简明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汉语教学受功能教学法的影响 ,形成了以《基础汉语》课为基础 ,听力、口语、阅读等课为重点的课程结构模式 ,实践证明 ,这种模式有利于汉语技能的训练 ,体现了技能是语言学习的本质所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作为汉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基础汉语》课 ,其教学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如何发挥主干课程的作用 ,突出其教学特点 ,值得每一个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者认真思索。《基础汉语》课不像听力、口语、初读等课型那样 ,分别着重于某一单项技能的训练 ,而是集语言知识和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以及交际技能为一体的课型 ,…  相似文献   

4.
在朝鲜语专业进行汉语的翻译课教学中,常常碰到朝鲜语中《(成句)》这个词如何正确理解,并用汉语中相对应的词汇把它对译过来的问题。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成句)一词当做汉语中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成语”,即如《辞海》中所说的那样——成语是“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这一概念来理解,并把《(成句)》一词对译成“成语”(参见《朝汉词典》)。其实,这种对译是不准确的。要找出正确译法来,就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朝鲜语“成句”的分类及其概念范围。按《语言学小辞典》(平壤外国语大学编)的表述,“成句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形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这门课,是高等学校文科的一门基础课。它通过语言现象反映出语言的一般规律,使学生通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由于它的内容不象文艺作品那么“引人入胜”,有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学得“索然寡味”因此很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口语》是师范院校增设的一门新课 ,它的开设是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改革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语言学课程 ,它和其他课程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区别。如何正确把握和解决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教师口语》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以往《现代汉语》课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语音课与《教师口语》普通话训练合理接轨 ,这并不是说把两门课中的两部分内容简单相加 ,而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以往《现代汉语》语音课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并且反过来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候,在昆明召开的《现代汉语》教材协作会议上,不少同志谈到现在学生不重视《语音》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语音》不必教了(北方话区的情况尤为严重).语音是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怎么能不要语音部分呢!这是个大问题.下面谈点改进语音教学的粗浅意见.大学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语音课》,与中、小学的《汉语拼音课》应该有明显的差别,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事情,可是前几年,有的却把《语音课》上得近似《拼音课》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语音课》的教学内容被砍得太厉害,一般只剩下了“教会汉语拼音和学习普通话”两项.这两项内容,中、小学早已教过,到了大学,如果只是再把它们重复一遍,学生当然会感到没什么学头,会觉得“可以取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扩大《语音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什么呢?作为一个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通过《语音课》的学习,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中国现代学术成就之一。它是以词典为形式的学术著作。它继承并向前推进了汉语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特别是词汇学、词义学、词典学的科学成果。它以多方面的成就表明了,它发扬了中国历代字典、词典的优良传统,学习了外国词典的先进经验。因此,它不仅耸立于中国辞书之林,而且闪耀于世界辞书银河。 《现代汉语词典》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它的特殊性质上:共时性、简明性、语文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朱子语类辑略》的作者是朱熹,朱熹是宋末人,宋末是从中古到近古的转变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朱子语类辑略》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它能够最敏感地反映出语言的变化,所以我们对《朱子语类辑略》中的复音词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汉语在上古时期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了绝大多数,这中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  相似文献   

10.
词、词组、词汇的区别和联系问题,特别是词和词组的界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也涉及到语音、修辞。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语言的分析和运用,对于编纂一部注有词性的新型汉语词典,对于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正在引起语言学家们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们越来越大的重视。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和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花了较多的篇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同志的《汉语修辞学》是一部致力于修辞研究的现代化,力图革新汉语修辞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这部专著以现代语言学原理为背景,努力创新,对修辞理论颇多建树,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特别是它所建立的修辞体系,独树一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汉语修辞学》有两条主线贯串全书。一条经线,是交际功能;一条纬线,叫同义选择。这是构成它的修辞体系的两大支柱,或者说,它所建立的修辞体系,就是以交际功能为经,以同义选择为纬的崭新体系。正是交际功能和同义选择这两个方面,突出地体现了这个体系的现代语言观,鲜明地反映出这部著作努力探求修辞研究现代化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大学文科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共有三套:一套是上海复旦大学胡裕树同志主编的,一套是河南郑州大学张静同志主编的,一套是甘肃兰州大学黄伯荣同志和徐州师院廖序东同志主编的.(见朱星、张静:《关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问题的通信》,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它们各有特点,有不少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仅以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这一章节来看,就有分歧,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呈现了现代汉语早期的语言面貌。现代作品不同版本中的异文有语言要素的异时变动。忽视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会影响部分词语源流的考证,对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也会有误导。《汉语大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时代成果的集体反映。《围城》文学地位高、语言成就突出、版本情况明晰,《汉语大词典》征引《围城》书证数量多。计量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的版本情况,分析当前学界对现代书证的关注状况,可以反映现代作品版本意识在语言学界的存在状况,并为《汉语大词典》的高质量修订提供有用资料和修订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两门重要的基础课。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所由发展的基础,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对于这两门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采取一元化的原则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耳提”解     
“耳提面命”乃是沿用了两千几百年的一句成语,它出自《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其意在于形容教诲他人时的殷切态度,这显然为世人所公认。然而,有些辞书在具体解释其词义时,似乎并不十分确切,甚或曲解了它的意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解释“耳提面命”道:  相似文献   

16.
我在民族汉语大专班的《现代汉语》教学中遇到极大困难,主要是学员汉语水平悬殊,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我作过一个调查,结果如后: 这里的“听懂”,只是指教师传递的语言信息,还不是指知识本身的内涵。试问,结果能听懂话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听得很不懂或不很懂的人占大多数,这个课该怎么上法?  相似文献   

17.
一、“好”之概说“好”这个词,大量地出现在汉语的语言事实中。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记载,如“其风肆好”(《大雅·崧高》)、“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睢》)等。后来“好”一直作为基本词汇的成员被用至于今。在现代汉语中,它出现的频率更高了。“好”在发音上有两种形式。一读hao,其中心意  相似文献   

18.
这本小书在美国至今没有引起注视,在中国以外看来也还很少为人了解。它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是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五年之间,中国出版的有关语音史方面寥寥无几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因为这是一本代表了《切韵》光辉传统的最新的韵书。 《现代诗韵》是袖珍本,它的编写目的在于为当代的诗人提供标准的普通话诗韵。这本书与《切韵》、《广韵》不同,它没有字义注释,因此不同时具有字典的功能。采取了跟一九六五年上海出的那本韵书,以及古典的《中原诗韵》相类似的形式,《现代诗韵》按声调、韵、韵母,声母,有条不紊地列出各个韵部,内容一目了然。在这点上,它具有最早的音韵辞典及后来的韵表(《韵镜》、《切韵指掌图》等)的长处。 这本书的内容可划分如下:1)前言(共32页);2)体例说明(共3页);3)韵表(共235页)书的版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袖珍词典(《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  相似文献   

19.
试说连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关于它的词性,目前语法界一致认为:一是用作动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二是用作助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等),三是用作衬字(如:《现代汉语词典》、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现代汉语虚词》等)。但是,还有一些“来”的用法与上述论断不尽相符。例如: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取消宾语这一句成分,将这一结构成分归入补语(与现代通说补语范围不同)之中,笔者认为甚是合理,尤其是用于古汉语(文言)分析。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学语法书——马建忠《马氏文通》确定汉语基本句成分、中国第一部语体语法书——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确立句成分中心词分析法以来,汉语句法成分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