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7年8月10日,四川省乐山市一对父母把儿子"五花大绑"后吊挂在摩托车车尾,之后父亲开动摩托车,孩子被吊绑在行驶的摩托车的过程中嚎哭不止,看着都让人害怕,万一摩托车倒地孩子就危险了。有不少路人围观,却没有人上前阻止。据了解,之所以吊绑孩子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太调皮,经常惹祸,父母用这种办法吓唬孩子,教育他要听话。这对父母的所作所为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孩子不听话而且经常惹祸,当然需要教育,但是如此惩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3.
北北 《家庭科技》2016,(12):37-38
正我接待了一对母女的预约来访。在各自的咨询会话中,母女几乎都是泪水不断。母亲器诉:孩子总是故意犯错我女儿今年16岁。小时候,我们非常疼爱她,她爸爸更是疼得不得了。长大后她越来越不听话,你越是不让这样,她偏要这样;你越说不对,她越是要对着干;即便她知道不对,也总是故意犯错,让父母生气。您说这孩子怎么这样?比如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偷家里的钱,还早恋,您说,哪有这么大就早恋的?可以说,很多坏孩子身上的毛病她都有。从五六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任性、不听话、乱发脾气的孩子,如果能以朋友的方式对待,那么很多问题就不难解决。怎样才是朋友的方式呢?那就是尊重、接纳、理解。本文通过案例来解释怎样做到这3点,让孩子与我们愉快合作。你尊重孩子了吗小全正在入迷地看电视,但是时间太晚,该睡觉了,妈妈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别看了,  相似文献   

5.
江波 《家庭科技》2011,(1):36-37
现实生活中,喜欢与家人、同事、朋友抬杠、唱反调的大有人在,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会跟你抬杠,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这个事情应该这样,他却总能找到理由反驳你,有时候甚至无理也能狡三分,让人下不来台,大家都不愉快。  相似文献   

6.
曾有友人问我:如果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你会不会打他呢?我为之愕然。我不会,绝对不会打他,不是因为他很听话,而是因为我们用语言就沟通得很好,从未想到有哪些矛盾与冲突需要用暴力来解决。 从孩子初涉人世那时起,他们就对我们家长最为信赖,最为依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把父母的话当做耳旁风,甚至事事对立,直到做出远非双亲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到朋友家,朋友的夫人提出了一个在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不知足,就拿吃来说,几乎没有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不知这是为什么?笔者回答,这应该是家长的问题。随后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还不完全懂事的孩子,他最爱吃苹果,而你真的爱他,想给他幸福,你该怎么做呢?答曰:“给他买,让他吃呗!”如果是那样,事情的结果很可能是今天你的孩子早已不喜欢吃苹果了。这就是经济学对幸福的解释。什么是幸福?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有不同理解,而对幸福的一般理解应该从经济学角度去探讨,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  相似文献   

8.
正2岁半的叮当最近不那么乖了。无论让她干什么,她都噘起小嘴巴说"不",比如妈妈叫"宝宝吃饭啦",她会说"宝宝不吃饭,就不吃饭"!让人一肚子气又无可奈何。面对喜欢说"不"的宝宝,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呢?说"不"预示着成长原本温顺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调皮、不听话,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个反抗期来临了。这种现象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9.
章红 《家庭科技》2011,(12):1-1
有一次看吴宗宪主持的综艺节目,那次上节目的有好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只有三四岁。吴宗宪为了联络感情,随意地问他:“你喜欢妈妈吗?”“喜欢。”“那你讨厌爸爸哆?”吴宗宪本是有意逗小男孩的,没料到那孩子立刻毫不犹豫地说:“讨厌爸爸。”妈妈在一旁解释,  相似文献   

10.
你的孩子眼睛近视吗?孩子的眼镜如何选配?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视力不恶化?请看专科医生、配镜专业人员提供的应对之策。 当你的孩子习惯眯眼、皱眉看东西,或者时常斜着身体,甚至跑到物体前面去看东西才看得清楚时,做父母的就要注意他的视力是不是发生问题了。目前中小学生罹患近视的比例相当高,做父母的有必要主动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在需要的时候及早为他们选配眼镜,以便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从小就爱幻想。 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和爱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千方百计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13.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4.
A "叶凡非真的是一个好优秀的男孩耶!"林雅静满面放光地对好友严依依说. "喜欢自己家教老师这种事你也做?太落伍了吧!没准儿在他眼里你不过是个小孩子.你要告诉他你喜欢他,估计人家还给吓跑了呢."严依依不屑地回应.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因为有要求,所以有"伤害"。千万别说你对孩子没有要求,那一定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信口胡诌。孩子总是慢慢成长,而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当有一天,你被焦虑裹挟,不妨读读这则心灵故事,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女儿去学围棋了。小小的她走进了大大的棋院。错综复杂的棋盘、方方正正的格子让小小的她迷惘恍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不懂爱不爱,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我曾看到国外一个机构做的小调查,向一群4~8岁的孩子提问:爱是什么?结果却出人意料。8岁的女孩贝丽卡说:"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腰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7岁的诺艾尔说:"爱就是当你告诉一个男孩你喜欢他的衬衫,他就每天都穿着它。"6岁的克里希说:"爱就是出去吃饭时,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条给某个人,而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五年级。他读过的书已经不少,平常表现出绅士般的小模样,特别惹人喜欢。孩子总是顺从我的意思,报喜不报忧。比如,他在学校受到欺负,基本上是我发现了他身上的伤后才肯说出口:遇到困难时,孩子总是说:“我会想办法完成的,您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能够扛起责任的小男子汉。  相似文献   

18.
一、孩子,无论你做什么事。我相信一定有你的理由,不过,能不能把你的理由告诉我,让我帮你分析一下? 当孩子犯错误时,比如撒谎或拿钱、破坏东西、旷课等,如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否定,那么孩子将选择沉默或更大的较劲。研究发现,许多人爱占小便宜或喜欢饶舌、妒忌等,均与缺乏归属感有关。因此,接纳和理解是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正放大镜:放大孩子的优点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加以张扬。每个孩子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平淡无奇的生命中,父母如能去发掘并张扬它,日后就能使孩子有益学业,成就事业。法国文豪大仲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仲马在未成名前,到巴黎拜访父亲的一位朋友,并请他帮忙找份工作。然而,他父亲的朋友说了一串工作,让大仲马选择,可他没有一样能行。就在大仲马将要离去  相似文献   

20.
正昨天在群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有没有第二个技能能养活自己。有人说做兼职,还有人说,别说技能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蔡康永说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份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