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虽然是多类型、多层次的,但是就对各种层次的人才需求的数量而言,主要是大量中、初级人才。而大量的中、初级人才的培养,是在普通教育阶段完成的。因此,现阶段基础教育除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外,还担负着繁重的培养中、初级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因此,深化民族教育改革,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当前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通过文旅消费来显示休闲自由、幸福快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文旅经济的有效供给整体不足,许多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或营运管理,一些景区陷入发展困境。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理塘丁真”等网红符号运作情况,揭示文旅符号化发展的逻辑机理,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通过符号化发展带动民族地区文旅经济振兴的路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内地和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也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民族地区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需要更好地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而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在此,本文拟就我国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作一简要分析。一、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简要回顾与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3个年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沿着全国改革的总体思路,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领域到流通分配领域,从微观搞活到宏观加强管理,从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到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2007年,湖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7年省财政共安排民族地区通畅工程建设资金1.54亿元,通达工程建设资金0.66亿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资金2823万元,还向民族地区投入国债资金2.44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决定在下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不再要求民族地区安排配套资金。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把解决好交通问题,作为今后二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就为我们交通部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战斗任务。当前,交通运输的能力不适应运输量增长的需要,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只有大力加强交通运输,才能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现实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比发达地区均有所偏低。以广西为例,1997年,广西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占全区总人口比重为3.1%,与全国平均数相比低2.4个百分点;总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5个百分点。广西1997年利用外资量占全国总量的2.2%,仅相当于广东的1/9,上海的1/6O可见广西经济的不发达,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有直接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把发展重点转向沿海地区,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地区基础好的优势和潜力,带动内地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增强全国经济实力有明显作用。这一战略是同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相适应的。但是,这种战略在重视非均衡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区际关系的协调,忽视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使地区经济倾斜同产业结构倾斜很好地衔接起来,对提高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作了一些规定,但是,作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立法,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就民族地区经济立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民族地区经济立法的意义我国颁布的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虽然对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作了许多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自治法和一些基本法律的有关规定联系到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民族地区工业的发展 ,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采取一系列维护工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工业经济系统正常运转并实现有机结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全局的战略性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应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38%,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98年以后,国家先后在这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当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相结合,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才有可持续性。只有对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所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发展新的生态经济部门,在这里建立生态经济系统,才能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挑战和机遇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值,实行优胜劣汰。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也是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决定》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预言,社会主义在消灭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必然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除了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原因之外,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是多民族地区,是我国草原、草山、草坡的主要分布地.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畜牧业,对建设大西北,促进我国内陆经济腾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传统经济,它既是轻纺、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又是轻纺、加工业的重要市场,同时它又是这些地区进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实现牧促农、以畜养地、牧农林互促互补协调发展,而且围绕畜牧业可以开拓许多生产门路,推动农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并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商业、邮电、金融、文教、旅游等业的综合发展.总之,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繁荣西北民族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消除少数民族经济贫困落后状况,如果少数民族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那么已经获得的法律上的平等权利也是无力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贫困落后状况还相当普遍,而且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就鄂西自治州而言,纵向比,建州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很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民族》1987,(6)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要抓的事情千头万绪,治本的战略出发点在哪里?当务之急应当抓什么?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乡为我们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这个乡“大干快上拼命干”了多少年,但仍未彻底摆脱“被子一把抓,棉裤露着花,穿鞋不穿袜”的穷困面貌。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脱贫致富的实践中,他们深刻地悟出了一个道理: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智力发展。一个民族的进步与繁荣,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智力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社会劳动的效能将越来越多地由体力和经验为基础,向着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方向转移。因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批有各种专业技术的乡镇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景观、景点极具地域特色,一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发展、完善、凝练及提升过程中,仍存在"旅长游短"等诸多问题;应在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探寻产业层面优化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