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位GDP能耗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化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基于我国1992、1997、2002及2004年30部门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源直接消耗技术、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等因素,建立了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因素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了我国10年来单位GDP能耗变化的成因,为国家制定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宁、浙江就业情况的SDA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同时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通过结构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将就业差异的形成分解为各个因素,并且可以衡量每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本文即从辽宁、浙江两省的就业数据入手,结合1999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两省的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模型对单位GDP能耗进行分解,得出影响重庆市单位GDP能耗的两种因素可以表示为结构变动因素与效率变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结构分解分析法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对广东省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变动在产业层次上对能源强度变化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是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是推动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5.
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的结果最终会体现在公司绩效的变化上。本文通过对1992-200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资产主营业务净利润率、经营费用率和资产利用率三个指标比股票价值能更好地解释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家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来越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负债融资比例对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等。这些结论表明,完善资本结构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绩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能耗已连续多年位居各行业能源消耗第二,仅次于工业用能,占总能耗的10%-20%,因此分析提取影响我国交通能耗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交通运输能耗甚是必要。本文首先利用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BSEM)从经济活动总量、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结构三方面刻画交通能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通径分析(Path-analysis)法提取出交通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交通运输总周转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周转量能耗、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和公路民航周转量占比。进而构建VAR模型研究交通能耗与各主要因素间的动态时滞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发现运输周转量受某一冲击后对交通能耗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单位周转量能耗这一指标对交通能耗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短期产生的"回弹效应"会促使交通能耗的增加,长期的技术进步效应会抑制能耗增加,公路民航周转量占比对交通能耗同样具有正向冲击效应。最后进行Gibbs抽样构建基于贝叶斯估计的BVAR模型,预测出2015-2020年我国交通能耗分别为43 393.28、47 076.06、51 085.70、55 452.38、60 209.16、65 392.30万吨标准煤,且拟合效果表明相对预测误差为2.87%,模型预测结果良好。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中国交通节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能源强度的指数分解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炎治  聂锐 《管理学报》2008,5(5):647-650
指数分解分析是一个研究能源强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良好分析框架,围绕这一方法,综述了指数分解分析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能源领域,尤其在能源强度方面的应用研究。将我国学者关于能源强度变化的研究结论划分为3类:技术进步决定论、阶段贡献变化论和分解层次影响论,并指出了指数分解分析在研究能源强度变化机理中的三大缺陷。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资源依赖度的变化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为了识别转型过程中的驱动因素和滞后因素,并对可持续发展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提出了资源依赖度演进路径分解模型。该模型在考虑一个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以资源依赖度的导数形式为起点,通过设计对数均值算法解决定积分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资源依赖度演进路径完全分解方程。该模型可以将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期内资源依赖度的变化,分解为每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一年通过每一项影响因素所做出的贡献的和。此外,本文还使用该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2年资源依赖度的变化量进行了分解分析,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珍  李银华  赵艳平  李晶 《管理评论》2009,21(2):40-45,67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都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宏观经济也在经受着一系列外部冲击的考验。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VECM模型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以1982年至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预期未来私人资本净流入和长期资本净流入的减少将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但同时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双重压力。而短期资本净流入的预期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不大,且由于滞后效应,其作用在2010年才会显现。最后,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景尧  林晨 《管理评论》2018,(5):233-238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本文旨在从古典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了收入分配与服务业占比的关系。本文在结构分解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分配结构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国以来的分配结构的变化解释了61.4%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因此,分配机制倾向于服务业是近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的主因。适当控制服务业利润水平有利于更好促进该行业为制造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借鉴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构建建筑业碳关联效应结构分解模型,测算并分析2007—2017年我国建筑业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碳关联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碳排放关联效应呈现下降趋势,碳排放溢出效应是主导建筑业碳排放总效应的关键,其他产业的碳排放总效应受碳排放乘数效应的影响较大,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碳排放的溢出性影响较小;建筑业对工业的碳排放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服务业、第一产业;建筑业对煤炭开采和洗选、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8个行业的碳排放溢出效应远超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资金流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91年成立证券交易中心到目前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整整发展了10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中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 ,股票市场不仅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更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资金流动结构中占有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资金进入股市改变了宏观资金的结构 ,这种结构相应的将影响到宏观经济中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资金流的估算 ,分析进入股市的资金来源和股市中资金的分布结构 ,以勾勒出我国10年来宏观资金结构的变化;继而分析流入到股市中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侧面揭示宏观资金的这种变化所暗含的经济效益;最后分析股票市场资金流向引起的这种宏观资金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各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影响 ,即“财富效应”、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十一五”我国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今年分解的目标是下降4%左右。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革、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日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8%。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节能对策,并与各地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之后,各省按此责任书,再层层分解指标,确保节能任务的完成。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一场节能降耗攻坚战已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朱启贵 《管理评论》2012,(9):26-34,93
深入分析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找出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措施,对实现全国节能减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部门内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1994-2007年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贫困地区差异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Shorrocks和Wa(n2004)的数据产生法与Shorrock(s1999)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提出了一个半参数形式的贫困分解法。与流行的Datt-Ravallio(n1992)分解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产生误设误差的概率较小,无需事先设定函数形式,能更好地拟合真实的洛仑兹(Lorenz)曲线,并系统地解决了残差项的问题。我们运用这一方法将中国城市贫困的地区差异分解为3个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可以分别归因于各地区之间在平均名义收入水平、收入不平等及贫困线3方面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贫困率主要取决于平均收入水平,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分解结果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地理位置不应成为对省进行分组时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汇率的调整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29个省1994-2004年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了三重分解后,将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和资本深化变化这三项指标,并分别将这三项指标序列与我国各省1994-2004年的FDI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最终得出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即通过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结构决策具有战略效应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具有密切联系,作为向市场发出的一项战略承诺,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可能影响到企业所在产品市场的竞争状况。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利用1999~2004年的数据,对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是否具有战略效应进行了检验。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公司的总体负债水平和短期负债具有显著的战略效应。进一步的考察表明,这种战略效应具有时滞,即当期的资本结构决策会对以后时期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变化产生影响。显然。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现实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3669.7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最终需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然后使用结构分解技术从最初投入与最终需求两大角度对经济增长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定量测度了各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变动的关键因素是最终需求水平,并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槿  李实 《管理世界》2013,(1):45-55,187
基于1989~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导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了过去20年里中国城镇劳动收入不平等扩大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上升引起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由户籍制度壁垒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揭示出,所有制、户籍、性别、经验和地区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趋于下降,教育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降低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着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继续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而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