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然之为美”——李贽文艺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艺与客观生活、主观精神、社会道德三方面的关系,对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文艺思想进行了评述。认为李贽的文艺思想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和反封建的性质,在我国审美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为其后的文艺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在他的史学和文学的一些论著中有很精辟的美学思想。他的美学思想中有的是道前人所未道,有开创性的特殊意义;有的看似寻常,却有明确的针对性,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国内研究李贽文学思想的论文时有所见,但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美学观的文章则并不多见。本文想对此作些探索,聊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李贽对晚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童心说”开情性论的先声,“化工说”为本色论的基础,“泄愤说”使传统的发愤说发生质变,推动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贽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 ,在诗歌创作中也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歌以抒发真实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 ,自述身世 ,咏物抒怀 ,亲情流露 ,甚至事佛之作 ,都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诗歌语言通俗朴实 ,以“俗”见长。诗歌形式不拘 ,话随情至  相似文献   

5.
2 0 0 2年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贽逝世 4 0 0周年 ,他一生中对宋明理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学术批判 ,而有权有势的论敌对他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政治迫害 ,这就形成了李贽被迫害致死的悲剧。李贽至死也不明白真正推崇儒学的是那些将它作为统治工具的当时和历代的最高统治者 ,而绝不仅仅是理学家 ,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6.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即公元十六世纪末),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严重地阻碍着历史向前发展。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传统观念、要求革新进步的反潮流斗士。他敢于向因循守旧、复古倒退的儒家反动思想展开猛烈的评击,无畏地同道学家进行战斗,并且满腔热情地呕歌历史上著名法家代表人物的历史功绩。因而招致封建统治阶级的仇视,对他施加种种迫害,最后把七十五岁的李贽“严拿治罪”,逼死狱中,并下令全部焚毁其已刻未刻的著作。但是和反动派的愿望相反,李贽的进步思想,他那顽强战斗和敢于反潮流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7.
8.
李贽作为晚明社会的"异端之尤",虽屡遭迫害,但其在生前身后并不乏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及追随者。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李贽以他一系列的交友原则,如以师为友、以友为师、"毋友不如己者"、以道求友、以义交友、以诤交友及以诚待友等交友观念赢得了士子之心。尽管李贽交友的高标准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并使自己略显寂寞,但其交友观中所折射的人格魅力,至今仍见其光芒。  相似文献   

9.
李贽的家庭伦理现包括反“男尊女卑”为核心的男女平等观、以“情”为核心的新婚恋观以及以“孝行”为核心的孝亲观三个组成部分.李贽的家庭伦理观具有朦胧的自由性色彩,反映了李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勇于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伦理纲常,试图建立新的家庭伦理的尝试.李贽家庭伦理观的提出是对封建礼教的沉重打击,具有冲破封建礼俗去争取自由的价值和意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对后世学者的思想认知和社会风气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渊源上 ,人们通常将李贽列为王学左派 ,但他的思想其实走得更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除了他独特的个性与阅历 ,更重要的尤其在于他独特的为学之道。本文试图从李贽为学的目的以及方法论的角度 ,探讨他的为学之道区别于以往儒家学者的特殊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李贽与姚安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于万历五年(1577)至万历八年(1580)在云南任姚安知府三年,以"原情论势"的思想为指导,为姚安地区和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政绩显著.姚安地区留下有关他事迹的一些建筑、遗址及传说故事,表达了人民对他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叶燮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燮(1627—1730)的《原诗》是继刘勰《文心雕龙》后的又一部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根据诗歌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针对明代以来直到清初文坛上流行的复古主义理论,对于诗歌创作中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看法和意见。它打破了旧有的支离破碎、就诗论诗的诗论传统,以严密的逻辑性论证和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是作论之体,非评论之体也。”《原诗》中阐明的论点,正击中了明代复古主义的要害,为肃清诗歌领域内的复古主义余毒,纠正诗歌创作中的剽窃、模拟之病,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契的早期著作有两个论调很突出,一是为历史的表面混乱现象寻找关键,一是为他自己那样知识分子的静观生活找寻理由。他在信仰上是个共产主义者,在批评方法上是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但眼睛却一直盯着过去看;他有突出的传统感;对苏联的现实主义很淡,一心只注意18、19世纪的诗歌、小说,因此表现了在选材方面的保守性。卢卡契把法西斯灾难的根源一直追溯到谢林的反理性主义,同时又坚持人性价值的纯(氵絮)性和生命力。卢卡契以外物化的概念来说明巴尔札克以后法国小说的衰落。在前工业时期,人和环境自己周围的物质客体有一种天然的接近。这种接近被大规模生产毁灭了。作家和感觉的实在隔绝起来,因而或流于讽刺,或逃入对古代的幻想。卢卡契论历史小说的见解很值得注意;司各特以后历史小说的衰落也是由于艺术家的想象失去了自发性,变得和自己的材料隔阂起来了。象福楼拜就是由于和时代失去接触,就无法从想象中体会古代,在论汤姆斯·曼的几篇文章里,卢卡契所关心的是资产阶级艺术家在这个马克思世纪所处的困境,说汤姆斯·曼宁愿置身于历史潮流之外,同时亲身体会到这种选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李贽的著作在史学、伦理学、哲学及文学领域都有振聋发聩的议论。从他的文论中,我们还可以透析到他在那个时代所持有的独特的人才观:人人皆可以成才;选择人才的标准是真,是识、胆、才三种素质;在人才的选拔上要知人善任。在与传统儒学人才标准的比较中,我们可看到李贽人才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李贽既是思想家、学者,又是一位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多种社会文化角色的交融,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也形成其诗人情感的丰富深广,并不乏绚丽浪漫情调。思想家的深刻睿智与学者的博学醇厚,又极大地助益其诗歌艺术,形成其诗歌通俗与雅致兼赡的语言特色,优美的意境,含蓄隽永的韵致,以及澹泊凄清与豪逸悲凉并存的风格特点。①   相似文献   

16.
由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文学批评研究室集体编写的多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是全国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卷,计划于一九九○年出齐。为广泛征求意见,现将部分章节的初稿刊载于下,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并就编写体例和方法等提出意见,以供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7.
奥里明斯基是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第一个详细而精当地论述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过程,而且对艺术才能和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深刻而富有新意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才能包括丰富的联想力、细微的观察力和细节的敏感力等,还进一步论述了艺术才能需要训练和培养;他既看到了文学艺术同经济、政治、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又反对在处理这些关系上的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奥里明斯基还批判了“纯艺术”论和艺术上的“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尽管他的文艺观点,诸如“兴、观、群、怨”说、“辞达辞巧”说、“文质彬彬”说、“尽善尽美”说等等都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把礼治思想渗透在文艺思想之中,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明显地重视文艺的功利性,突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审美中恪守中和论,是孔于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他的文艺思想,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对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一种人民本位主义的文艺思想。它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过程中,以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一元化框架,形成了一个包括文艺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本源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功用论、文艺工作者个人的创作自由与其对于人民的社会责任相统一的文艺创作论、以及文艺由人民来评定的文艺批评论等在内的完整体系,成为历史新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李贽与佛教     
从十六世纪初到十七世纪初的明朝中后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是形成于宋代的新儒学的理学由朱子的格物致知之学转向王阳明王畿的心学的时代。在这一转变中,在王畿之后出现的思想家李贽,承上启下,以自己独特的探索和富于胆识的著述,有力地推动着儒学思想变革的持续发展,对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发挥了不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无论在当时和后代都极受人注目的人物。关于这一人物,过去已有众多学者作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再为这一研究和记述添一构木、一础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