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审父与恋母——论巴金文学创作的无意识邓经武巴金文学创作的最大特征是情感化,他写青春,讴歌青春,诅咒批判一切残害青春生命的罪恶与黑暗,写自己经历过且感受最深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弥漫着浓郁的情感和爱憎。他多次申说自己不是作家,创作的动因是因为有感情要倾诉。...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刘鹗创作《老残游记》的主旨,不少研究者已做过一些归纳。如有的同志归纳为:“哭泣与醒世:是刘鄂创作动机和创作意向的两个方面。”①有的同志归纳为:“他执笔写《老残游记》,根本的意愿就是唤醒愚蒙。”②有的同志归纳为:“作者正是通过老残的种种经历,来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社会等各方面的感触和体会。③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都从一定的角度和层面,把握了问题的本质。本文之所以仍要对《老残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巴金多次表示:“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 (《<随想录>日译本序》,《巴金论创作》171页)巴金在过去写的大量的序、跋、前言、后记和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中,曾发表过对艺术的种种见解;近几年来,他在许多文章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巴金的艺术观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探讨和研究他的艺术观,对理解他的创作倾向和特色,提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论松竹梅菊的美王生平陶铸同志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流传很广,影响极大。陶铸同志的总的看法是从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出发的,所以他说:“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他还写道:“杨柳婀娜...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文艺创作中的典型化,有过不少深刻精辟的见解,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写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这些见解,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同时又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如所共知,鲁迅曾经创作了象阿Q这样的举世闻名、概括了丰富的政治内容的不朽典型;创作了象《一件小事》中属于无产阶级的那个人力车工人的典型;创作了革命的先驱者夏瑜的典型;创作了勇于向封建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挑战的“狂人”和“疯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风格的比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跨文化文学风格的比较不仅能帮助借鉴、参照他人的文化来建立我们自己的风格,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世界文学多元共生、互相补充发展的前景。进行跨文化文学风格的方法研究,首先要区别文学风格系统平等对话与传统的文学交流。独立的文学风格系统平等对话,指双方自觉认识异质他种文学风格系统对立同一基本特征,在对方参照下重新认识自己系统基本特征,并以种种方式将对方系统结构引进到自己系统中,打破自己原有的对立同一固定模式,以自己的文学风格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是作为他实践自己创作主旨的秘密代码而存在着的。在他所构建的湘西小说世界里,写于1932年以后的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一年,沈从文走出了自己的精神误区,他高扬起“民族品德”和“人的品德”重造大旗,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追求。沈从文...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浩然的创作经历是非常独特的:“文革”前,他写出了不少好的或比较好的小说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读者;“文革”中,在绝大多数作家都不能写或不想写的情况下,唯有他,写出了不少迎合那个特殊时代的作品,致使他的创作误入了歧途;“文革”后,他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又写出了大量的为读者喜爱的小说佳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审美契合点在神秘与现实之间。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虽呈驳杂斑斓之状,但只要认真梳理、辨析就不难发现,贾平凹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美的归宿;另一方面在“神秘生活”中去营造自己的小说世界;并且在神秘与现实的流注贯通中,去构筑自己小说艺术的殿堂。贾平凹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说:“我放弃了玩什么新花样,只是真实地去写,尽力使故事弄得简单,不求圆滑。”①我们认为,这是贾平凹于忡国作家》1腑7年第4期发表的《瘪家沟》以前的创作写照。此前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以《贾平凹小说新作集》为代表的1…  相似文献   

11.
悲哀美:川端康成审美意识之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瑞康成(1899-1972)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日本当代作家,一生“执着于对美的追求”。他在继承日本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注重吸收本世纪初期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标举新感觉派,热心追求新颖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他在《文学自传》中曾经说过:“我受过西方现代文学的洗礼,也曾试图加以模仿,但我在根底上是东方人,从15年前就不曾迷失过自己的方向。”①显然,川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方面,曾进行过不少尝试,但他最终还是植根于东方文化,他在对自己民族的丰厚而有魁力的审美传统的领悟和汲取过程中,用心良苦地从事着他个人心目…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而历史小说这种体裁一直引起鲁迅的创作兴趣,早年“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的誓言也不能阻止他去“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这一点恰恰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如果说《呐喊》诸篇是鲁迅意为先驱者摇旗呐喊而对生活中切身感受过种种苦于不能忘怀的东西描写和再现的话,那么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基于创作主体英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的科学观点来看,每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其全部创作都自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老舍并没有象巴尔扎克设计他的《人间喜剧》体系那样,预先设计自己的创作体系,但是,他的生活道路却决定了他创作系统的结构。老舍出生于我国的文化古都北平,以后又到过许多世界名城,他一生是描写城市,而写得最多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1):56-58
赵剑华是应运而生的时代歌者,他倾情于钢铁,在诗中频繁地书写钢铁,而且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全过程,“钢铁”成了他诗作的核心意象,写钢铁的诗构成了他诗创作的主调。“钢铁”之为意象,已然不同于物质的、物象的钢铁那般冰冷、僵硬,而注入了诗人饱满的情感,他把钢铁的品格与钢铁工人的品格融合在一起来讴歌。现代工业的壮阔,产业工人的豪迈,诗人赵剑华的男人气概,冶为一炉,铸成其刚健道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关于赫尔曼·麦尔维尔──美国文学史一章[美]爱德华·斯通他写的全都是一些精彩纷呈的海上故事,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事实上,赫尔曼·麦尔维尔曾经对霍桑讲过,后人提起自己,一定会说“那个与吃人生番打交道的人”;他还说,在他死后,他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莫言以写作小说著称,但也写过许多种文体的散文。在散文创作中,莫言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和生命体验出发,书写了成长的烦恼,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抒发了对于人生、人性、历史、现实、社会和文学本体的感悟,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心得为机缘,探讨了作家真诚与散文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散文既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解读他丰富驳杂的小说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为其他任何人所无法取代,而且越来越被世人所看重的地位.正如我们要深刻地了解沈从文的作品,就不能不了解他独特的创作题材——湘西的风土人情一样;要深入地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就不能不了解他独特的创作视角——即在“现实”和“梦”中神游.也许是因为沈从文过多地留恋过去而不愿返朴归真,过多地憧憬未来而又感到难以实现,不能不立足现实却又总是格格不入,所以他才总是神游在现实和梦幻之中,因而也产生了他独特的创作心态——寂寞和孤独.“寂寞有助于深思,有助于想象”.寂寞和孤独,也有助于他梦游古今,梦游未来,展开神思的翅膀,翱翔在个人创作的自由天地.独特的创作题材,独特的创作视角和独特的创作心态,成就了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风格,也构成了沈从文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学创作观.那么,沈从文独特的创作题材是怎样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的?沈从文为什么甘于寂寞和孤独,为什么乐于神游在现实与梦幻中建造他的“希腊小庙”?这些正是本文试图用文艺心理学方法去解决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实际上也就是对沈从文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学创作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沈约与《楚辞》林家骊(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沈约是南朝齐梁间著名诗人,被誉为“一代辞宗”。他对屈原和《楚辞》有着特殊的偏爱,其诗歌创作也深受《楚辞》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的影响。如果写楚辞学史,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是可以大书一笔的。然而,近见一本《中国楚辞学史》...  相似文献   

19.
"朦胧"是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境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写朦胧诗的圣手,在李商隐留给后人的六百多首诗中最广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意境迷离,基调伤感,寄意深微,婉曲晦涩,具有一种绵邈隐秘的朦胧之美。李商隐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善用比兴、用典等创作风格是无题诗的朦胧多义的形成因素。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造诣精丽、富于暗示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正>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它在老舍小说的创作道路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 《老张的哲学》奠定了老舍以后的小说创作以市民、特别是以北京市民为描写对象的基础。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是一种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主观世界。他既要寻求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也要探索适合于发挥个人特长的客观世界。“作家总是选择与他的创作风格一致的题材来写。”(老舍:《题材与生活》)老舍选择的是市民生活、特别是北京的市民生活。他的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大都属于这一部分。市民,是个范围十分宽阔而又极为复杂的社会阶层。其中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