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作者两年零两个月的湖边独居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悟。这种独居生活崇尚物质简朴、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里恬静、澄明的瓦尔登湖也代表着梭罗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安宁。这本《瓦尔登湖》对于处于现实社会浮华中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女作家斯特朗曾说过:"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相对于黑暗这样的黑色,蜡烛之光是白色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黑暗中,即把白与黑放在一起,就不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它们创造了一种新的颜色:运动之色。运动之色是一种坚持,坚持是一粒种子。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来到树林,是因为我希望过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的生活。"离开了瓦尔登湖的梭罗,开始研究自然:他观察松鼠是如何帮助油松传播种子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如椅子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相似文献   

4.
枯手柔情     
敏奇才 《老年世界》2011,(18):23-23
周六,妻子去加班,我躺在阳台的沙发上看书,女儿做作业。阳台上透进的阳光暖暖地抚着女儿的短发。我沉浸在梭罗那宁静、清澈、恬淡和纯洁透明的《瓦尔登湖》中。此时,敲门声惊醒了我遥远的梦。女儿起身打开了房门,顿时兴奋地喊了起来:“阿爷来了,阿爷来了!”父亲肩上背着一个绿色帆布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子。  相似文献   

5.
方亮 《公关世界》2010,(6):8-10
提到低碳(low carbon),想起梭罗,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梭罗,这个19世纪最广为人知的美国作家之一,到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卸去一切繁华绮丽,  相似文献   

6.
《安家》2014,(7):58-61
从古至今,每一个拥有湖的城市,无不怀有一个关于湖的梦想。从西雅图的华盛顿湖到日内瓦的雷蒙湖,从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到圣彼得堡拉兹里夫湖,从英国昆布兰湖到中国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湖区生活无一不是精英人士的归宿追逐地。  相似文献   

7.
《瓦尔登湖》与《辋川集》同是宁静、充满智慧的作品,本文通过典型片断解读作品中山水之景中带有的禅宗思想的独特之处,探寻作者的人生态度,来把握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以期对现代生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中国儒家四书的引用共有十处。一方面梭罗选择接受了中国儒家思想部分内涵,同时对部分儒家思想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另一方面梭罗也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形成了他与其他超验主义者不完全相同的独特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9.
四味书屋     
《现代妇女》2005,(4):54-54
《瓦尔登湖》犤美犦享利·梭罗著张知遥/译著哈尔滨出版社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离群索居的两年时间,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他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感悟生命意义,提升现实生活的品质。也许是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才如此被世界阅读和怀念。《春光映画王家卫》姜鑫/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总是慢功出细活的王家卫,他的电影是细致的,也是分外节制的。他善于取舍,也善于提供趣味。同时,在他轻重不一的个人表达之后,他仍能端坐在…  相似文献   

10.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叙事中发生了分化,具有了双重角色,即"叙述者的我"和"旁观者的我"。作品文本中两种相驳斥的语气并存,两种立场和两种思维同在,意识活动处于两难的困境。这些皆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文本写作风格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主导情感层次越高,精神境界就越高。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不仅内涵了对是或非的判断,而且包涵了对人和事的赞美与批判、感激与同情,它们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底线、最核心的一种情感,它们帮助我们获得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职责,并最终引导我们找到一泓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平静而清澈的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12.
“大隐隐于市”,我总是有些怀疑,且说所谓的“隐”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是才智,当其隐去时,跟一个市侩的距离也就远不了多少。“小隐隐于野”,似乎比大隐好,而且按市和野的标准,小隐里也不乏了不起的人物,如严子陵、陶渊明、卢梭、梭罗等。这就好比做高僧可以面壁十年图破壁,要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那么修炼的性质又完全不同了。于是有人说,“美国的工程师领袖”(爱默生语)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有作秀之举,不管怎么说,不能说后人关注到了那件事情,而且为之展开了长篇累牍的讨论,声音一多了就归咎于梭罗。就像岳飞还是不是民族英雄,我想岳将军生前没…  相似文献   

13.
《安家》2014,(7):52-55
纵览世界各地,不难发现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有名湖的地方总是徜徉着众多的世界名墅。因为,在湖上居者容易找到平衡社会与自然的尺度,湖,也因此延伸了其自然与生命的双重意义。湖是神的一滴泪。梭罗曾如此赞美瓦尔登湖,引发了人们对湖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从纽约到西雅图,从墨尔本到悉尼,临湖而居,都成为人们对居住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5日,在又一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Kick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每位居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新科技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比新科技更简单更实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稍稍改变一些行为习惯,就可以做到,例如,把家中灯泡换为节能灯、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及时切断家电电源、生活垃圾分类以减少焚烧量……这就是“低碳”生活,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瓦尔登湖》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种不仅为了今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梭罗那样去过一种自耕自食的生活,但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我们要提倡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它既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足,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消费过度,而是一种不求奢、不尚侈、不惟多、不重量的健康、平实、理性和收敛的消费方式,既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又时时考虑为人类的发展保留和储蓄应有的空间和资源。 环保是一种理念,如果大家都能把这种理念变成自己现实的生活方式,那么环保目标的完成就会轻松、顺畅许多,我们生活的地球就不会走进一个“寂静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世界上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设法偷渡进入美国。据资料显示,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超过1100万,他们在美国同普通人一样打工、生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就是美国公民了。实际上,在美国,非法居住与合法居住的最简单的法律辨别方式,就是看有没有持有美国绿卡。  相似文献   

16.
网络征婚记     
我是福建省福清人,好像我们家乡在全国都挺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那里出国的人多,尤其是偷渡来美国的人多。我们家乡那个地方,特别是农村,可以说是十户就有九家有人在美国,不管是以正当手续来美国的还是偷渡来美国的,到了美国的人都是大把大把地将美金往回寄,家家盖的都是大房子,给人的感觉好像美国遍地是黄金似的,所以我们那里的男人都想来美国打工,女人都想嫁来美国。  相似文献   

17.
张志诚 《中外书摘》2014,(11):96-97
作为中国留学生,看到的美国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非常局限的空间与时间约束下,很难说明美国除了学校和走马看花的浮光掠影外,哪些是比较深沉的东西。因此我一再呼吁尽量找机会到美国企业实习工作,参与美国的专业协会与社交,并且多行万里路,到处走动品味,深度了解美国的文化。不要成为看得懂英文、会说英语但是不了解美国文化的另一种文盲。这里列出一些具代表性的美国日常生活的礼仪,随时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14,(5):17-19
在美国情报史上,陆陆续续地出现了一些告密者,这些人生长在美国,却为美国的敌对国家或者和美国有嫌隙的国家提供情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东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刚刚发生的黎以战争,毋庸置疑美国是支持以色列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牢牢地站在了以色列这一边,因为80%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担心战争可能会伤及到无辜的平民,4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从而解决冲突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美国自1945年以来一直就是世界头号大国,美国领导人始终寻求保持这种特殊地位。美国的这种卓越地位抑制了大国间的竞争,赋予美国以塑造地区均势的能力。独占鳌头,或许有些寂寞,但美国人却发现——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