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金石考据家张廷济著《清仪阁杂咏》,有诗: [咏临安府钱牌] 几竭中原炉火寒,小朝廷忍说临安。和金自纳千缗易,铸铁宁知一错难。陌短有谁筹左藏,孔方无计变钟官。饶它挂向寻春杖,醉看湖山半壁残。颈联较费解,试为作笺注云: [陌短]即短陌,“足陌”之对称。《抱朴子·微旨》:“取人长钱,还人短陌。”又《金史·食货志》:“时民间以八十为陌,谓之短钱,官用足陌,谓之长钱。”濂按:陌通佰,以不足百钱  相似文献   

2.
宋高宗在杭州临安府建行都之后,仿照北宋旧制,把一整套祭祀性建筑先后修建了起来,如郊坛、太庙、社稷坛、籍田先农坛、高禖坛等。这些建筑现在已基本上全部废毁,遗址也大多难以寻找,仅在玉皇山和慈云岭脚下还保存着一块沟塍呈多层次八边形的农田,人们称之为“八卦田”。对于“八卦田”的来历,后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  相似文献   

3.
南人食米,北人吃面,这在北宋时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随着宋室的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批北方人寓居临安,使临安市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吃麦食的人急剧增加.其中馒头食品便深受市民的喜爱.在当时,临安馒头店遍布城内外,其品种极其繁多,并对后来杭州人的饮食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慧禾 《浙江学刊》2007,(4):220-222
南宋定都杭州,令杭州人的地方优越感急剧攀升。这种优越感也反映在杭州小说创作领域。宋元临安话本大多就地取材,故事发生时间多为南宋高宗、孝宗时的繁华时期,体现出难以抹灭的“帝都情结”。到了明清,杭州城市地位下降,使得南宋帝都的人气兴旺、经济繁荣成为杭州人美好的回忆,前期已有的“帝都情结”,逐步延续为追忆帝都之情结,这在杭州拟话本小说中体现尤甚。  相似文献   

5.
商业、饮食业和对居民的生活服务都属于商品流通领域,因此属于物质生产。同时,它们履行重  相似文献   

6.
临安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本文选取市政府所在地锦城方言为代表,在多次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归纳整理的锦城代表点同音字汇,运用方言学理论从古今两个视角阐述临安方言的语音特点,同时选取於潜调查点——西天目和昌化调查点——龙岗,来揭示临安方言的内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徐吉军 《浙江学刊》2008,25(3):88-92
南宋都城临安,在杭州、在中国、在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中国都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预政倾向对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影响沈冬梅我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对历史很重视,言必祖述三代的好古心态,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尽管朝代更替频仍,历史书籍却历经兵火而保存了下来。元人人据临安时有言:“国可灭,史不可役。……宜悉收以备典礼。”并将宋室的史书、注记、图籍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格式特点:题目是对偶句,结尾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字样。这个“回”字,最早不是“章”,而是“次”的意思,一回就是一次。这在唐变文中就已经有了眉目。《王昭君变文》中有“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的话,还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话:“能者严心合掌着,经题名目唱将来”。这大概就是“且听下回分解”的前身。在宋元的话本小说中,“且听下回分解”就逐渐明显了。《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里说:“自家今日也说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小说仅有六千多字,无论如何也说  相似文献   

10.
杭州是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因此临安城、特别是皇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深为学术界注重。本文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南宋皇城南城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论点充分有据。现特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海成 《唐都学刊》2013,29(5):34-37
在张载著作中,“虚”、“虚空”、“太虚”在意义上有所区别,指的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随意替换。“太虚”是与“气”、“天”等同一个层次的存在者,而“虚”主要指气、天、人心等存在者的特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临安陷落后八年,南宋画院待诏李从训之子李鹤田重游临安,这是南宋遗民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此举意在凭吊故都,寻访旧友,其间与汪元量同过孤山,且作有述怀诗《钱塘百咏》.李鹤田从庐陵动身时,刘辰翁有饯行诗;从临安归庐陵时,周密、林昉、阎宏、姚燧、张广微等人皆有诗赠别.诸诗皆保存在《(道光)吉水县志·艺文志》之中,其中周密《赠李鹤田供奉》十首是周密本集《草窗韵语》及《全宋诗》失收的佚诗.李鹤田的临安之行牵动起多位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诸人往复酬唱,抒发黍离之悲,诗中寓含着师法少陵以诗存史的诗史心态.  相似文献   

13.
周文杰  周红路 《社科纵横》2010,(2):123-124,130
“人是理性者”这是近现代西方哲人的命题,但是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巨大情感和游戏之乐的牵引下,在理性人的高尚游戏中产生的。游戏之乐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游戏者就是创造者:“童心”的“至人”、素朴的“天才”;游戏态就是创造态:“以天合天”、“游戏神通”;游戏的心智之果就是创造成果:“天地大美”、“万物成理”。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唐初传入中国后,至元代复盛一时。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统治者向外扩张,西征欧洲,把掳来的平民和战俘充作奴隶。因此,基督教徒从西方被掳至蒙都和林者亦为数不少。蒙古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元至元十八年(1276年),元军南下攻陷临安,客观上起了在浙江传播基督教的作用。当时,杭州已出现基督教教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孛罗在游记中述及杭州“有景教礼拜寺一所”(魏易译《元代客卿马哥孛罗游记》卷二第六十八章)。因基督教供奉十字架,故在元朝称基督教为“十字教”,称教堂为“十字寺”,称信徒为“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信奉福音的人”)。杭州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15.
“著名”者多了起来,忍不住要去查手边的词典。“著名”在词典上说是“很有名”的意思(《四角号码新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被人冠以“著名”者(以下简称“被冠”)之“有名”需“报”到什么程度,词典上没有说,冠人以“著名”者(以下简称“冠者”)可以怎样开发“著名”一词的丰富含义,词典上也没有说。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读。解读一,“著名”是“有名”、较“很”的意思。司马迁、鲁迅、爱因斯坦等“很有名”没什么可说,但如果某日突然撞见“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著名作家鲁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肯定会以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众对日本是否感到亲近 ?其心目中的日本形象如何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第一次中日舆论调查的结果 ,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者仅占 5 9% ,感到“不亲近”和“很不亲近”者达 43 3 % ,感觉“一般”者占 47 6% ,其余 3 2 %为回答“不清楚”者。至于日本形象 ,在 1 4个可多项选择的答案中 ,“侵华日军”、“樱花”、“富士山”列一、二、三位 ,分别为 53 5%、49 6%、46 6%。根据这两组数据似可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 ,由于历史问题的影响 ,其心目中的日本形象亦难称良好。本次舆论调查…  相似文献   

17.
译者按语,日本经济自70年代持续高速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泡沫现象,房地产价格急剧上升,股票投资者红利满盈,大公司、大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大发奖金,百货商店奢侈品琳琅满目,高尔夫、保龄球成了普遍的时髦,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饮食业、服务行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剧增。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批的中国人,或以就读语言学校的方式(就读生),或以就读大学、专科学校的方式(留学生),在就学之余,同以各种形式进入日本国土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就业者一起,活跃在日本的饮食、服务、建筑和制造行业中。大致在这一时期,“由托里”一词在日本流行起来,“由托里”问题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由托里”现象也映照着日本社会的各个侧面。“由托里”一词,是日语“” 的汉语音译。这一词语不同于大多数有汉字结构的日语单词。而只用假名作为字符。其汉译大致为“宽裕、余地”。但它的社会学含义却十分灵活和宽泛。本文是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学艺大学蓬见音教授就“由托里”问题的研究所作的演讲,它涉及日本社会的许多方面。故译出以使我们对“由托里”现象有适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两年来上海市个体经济发展很快,到1985年6月底,全市已有个体工商业户八万一千四百多户,从业人员十万八千九百多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的9.78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8%,其中从事商业占53%,服务业占14%,饮食业占11%。个体经济迅速发展,总的说来,对于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面,补充国营和集体经济不足,促进城乡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之也出现了相当一批的个体大户,在社会上人们习惯称之为“万元户”。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个体“万元户”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上海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南市区的福民街市场里共有570家个体户,年收入万元以上者已有340户,卢湾区柳林路小商品市场450家个体户中也有80%以上年收入超万元,这两个市场中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富户至少有30家,本市郊县个体户雇工的大户也有二百五十多户,平均每户雇工15人,有的个体户拥有资本从几千元猛增到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9.
“性”、“伪”是荀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他借助于这对概念,不仅系统地阐述了“人性本恶”的主张,而且通过对“性伪之分”、“化性起伪”、“性伪合一”的具体解说,探讨了以礼为核心的整个社会文化的起源。其学说不仅具有重大的伦理学、文化学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低估的美学、艺术学价值。一、“性”、“伪”及“性”、“伪”的辩证关系荀子说:“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循之分也”①。具体说来,他所说的“性”,是由“情”、“欲”两个东西构成的,所谓“性者,天之就也;请者,性之质也;…  相似文献   

20.
略论张载     
上引张载的七绝《芭蕉》,正是他治学精神的概括,也是“关学”学风的写照。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是北宋中期思想战线上与王安石的“新学”、二程的“洛学”鼎足而立的学派。他建立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体系又是明清唯物主义思想家“匠者之绳墨”“射者之彀率”。历史地、辩证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