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健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72-174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人际与大众融合的趋势。大众媒介与社会互动的核心问题是:媒介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介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必须做出更大努力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通过大众媒介全方位的视像表达,充分地展示了运动员不畏艰难、勇于拼搏、超越自我和相互协作的崇高精神,但大众媒介体育传播中竞技体育视像的大量表达又导致体育传播中竞技化失范现象的出现.体育传播日益局限于一个狭隘的竞技体育信息空间,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仅仅关注竞赛的结果而忽略与竞技体育相关的人文精神的传播,对受众形成正确的体育认知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也阻碍了现代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政治属性使之具有"政治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在政治信息的传播中,媒介的角色由"作为渠道的媒介"、"作为内容的媒介"或"作为方法的媒介"构成,是政治信息的发布平台、政治观点的表达场所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宣教机构;在角色定位和角色构成基础上,媒介在政治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角色功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节约机制",对政治社会有实际影响,因而现代政治可称为"中介时代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综合价值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介作为重要社会序参数,是振兴中国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实践的根本原则是促进大众媒介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内在一致性的有效提升。构建大众媒介综合价值评估体系,正是为了能够对任何媒介内容产品或媒介机构的文化影响力及文化附加值进行估算,从而因地制宜地做出战略规划,协调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内在一致性。而中国大众传媒要实现战略性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以文化领军人物为核心的内容创新与传播聚集地,同时鼓励以更有效的互动传播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促进以此为宗旨的跨媒介、跨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媒介文化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水平 《云梦学刊》2004,25(4):38-40
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值得探讨。媒介文化研究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促成了对传统大众文化理论的不断超越和扬弃,这是大众文化理论在不断更新的现代媒介条件下富于实践精神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春莉 《天府新论》2007,(Z1):235-236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媒介娱乐化对社会控制的避让,在涉及阶级、政党、利益集团等敏感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尹天娥 《理论界》2009,(12):164-165
在大众媒介的科学传播过程中,有诸多负面现象,其中问题的根源也趋于复杂化,如媒体特性和科学特性的冲突、科学符号的不正确解读、大众媒介的自身问题等。解决大众媒介在科学传播中的问题,必须重构大众媒介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它不仅需要传媒界的努力,同样需要科教界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媒体现场直播的现代战争。各种新闻媒介都全方位地参与并渲染这场区域战争,报纸、电视、互联网、广播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各自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场战争。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各种媒介的行为和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力图对战争中的媒介宣传规律进行发现与反思,并对今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如何抢发新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荣鑫 《北方论丛》2012,(1):148-152
现代社会是个普遍商品化的社会。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取代政治、军事而成为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的控制形式。商品构成现代消费社会实施意识形态统治的前提,同时,大众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为这种统治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徐叶彤  康健 《兰州学刊》2014,(3):181-185
现代社会女性参与体育的数量和程度都较之以往有了大幅的提高,不论是在规模宏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还是在地区性的小型运动会中,女性运动员靓丽的身影和矫健的身姿都随处可见,也正是女性对现代体育的广泛参与,才使得现代体育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但与此相悖的是,在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中女性体育并未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关照,甚至大众媒介体育传播中对女性形象还进行了刻板、扭曲的塑造和再现,这种失范化的再现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媒介对地域建构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介形象建构将地域转化为一种"媒介现实"。群体凭借媒介取舍、加工、放大后的"实在世界"确立的地域形象认知图式常存在偏差。媒介技术演进与媒介建构方式的更迭标示了东北刻板印象的发展理路,文章通过媒介演进考察东北地域形象建构过程。早期东北印象经历了口头交流、群体互动到文学传播的建构过程;大众传播时代,决定东北印象的综合要素经由新闻报道、影视艺术塑造沉淀为东北刻板印象;"后传播"社会,社交媒体将东北置于"大众自我"建构的模式中,众媒将东北元素推至"立体传播"架构,东北地域形象的多维呈现改变了群体的单一认知,东北"刻板化"印象有所改变,但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论鲍德里亚的大众媒介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 《东南学术》2009,(2):27-33
法国当代思想家鲍德里亚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现代媒介的实质,并对大众媒介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鲍德里亚指证了大众媒介通过编码规则和传播技术而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世界,从而使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由媒介支配的社会.通过对作为媒介的广告和民意测验的具体分析,鲍德里亚进一步强调了大众媒介的自我指涉性质,以及由此而来的强制性体制.鲍德里亚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媒介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对其实质和社会后果做出了具有哲学高度上的把握;而这一批判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把符号逻辑与生产逻辑割裂开来,因而在使符号体系独立化和神秘化的同时,弱化了从社会现实本身来对媒介社会作出批判的阐明.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图像的视觉扩张与现代媒介成长是同步的,图像作为媒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逐步向人们敞开,然而图像自身的真实意义却是被遮蔽的.现代媒介技术革命助长了人们对图像与符号设计的消费欲望,视觉文化也藉此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转向,在这一转向之中,图像是媒介信息传播的关键,并在消费视野中显示出其前所未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与审美现代性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一川 《学术论坛》2004,1(2):121-125
大众媒介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大众媒介便没有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在相应的大众媒介中萌发和生长。大众媒介在审美现代性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不只是审美现代性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 ,而且是它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 ;它不仅具体地实现审美现代性信息的物质传输 ,而且给予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文学由于受到大众媒介的挑战,被迫改变了叙事策略。出现了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二元区分,与此同时,文学观念也出现了由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谋求艺术自主性的转变,并导致了文学场的形成。与前大众媒介时代文学权力主要诉诸文本所建立的意识形态化了的符号体系不同,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即文学场的权力,亦即文学家立足于文学自律,并借助于以此获得的符号资本,以社会公义代言人的身份干预社会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事件发生后,电视媒介及时传递灾害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灾害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主要有电视新闻、电视评论、电视访谈、电视广告、电视服务类节目、电视晚会等六种形式。但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灾时传播和平时传播失衡、过度报道和同质报道显现、煽情报道和作秀报道时有发生等问题。做好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要注重灾害报道和平时报道的结合,要完善电视媒介灾害报道应急预案,建立电视媒介灾害信息传播运行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主持人对受众的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众媒介的“代言人”和节目的最终操持者,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效果。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要想吸引受众,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与受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以带动受众情感共呜,增强信息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移情,又称“感情移入”、“移感”等。它是指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换位思考,指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即将心比心。主持人对受众移情是主持人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需要等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社交短视频的发展凸显媒介与社会的互构关系意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知识社会学"肯定知识的社会认知作用,为"媒介"作为"知识型"与"社会"间的互动机制提供阐释路径。一方面,知识通过经验解释获得信念、塑造认知;另一方面,知识作为社会成因之一,在媒介社会化语境下重建知识—行为逻辑。从"知识成因""知识来源""知识效度"的分析框架看,当前以知识型社交短视频为样本的媒介化知识,凭借技术可供的物质性主导知识成因,在"知识效度"上追求"相对性"社会认知和社群维护,彰显媒介知识—社会互构关系转型。  相似文献   

19.
豫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百花丛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在30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豫剧深深根植于其所产生的中原沃土,成为河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其影响也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扩散到全国甚至整个华人世界.在豫剧发展的不同阶段,高台广场、戏楼、大众媒介在豫剧传播扩散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场域理论作为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着相对自主的领域内部鲜为人知的力量对比和竞争变化。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不仅代表着事物内部自主性的延伸追求,还在外来因素的制约面前极尽圆滑的维持着自身的游戏规则,即使是在当今的传媒时代,仍然发挥着个体与体制运作的中介作用,且并不具有情感色彩。大众传媒的时代,文学权力的话语被新兴媒介不断的加工与复制,成为权威华丽的扬声器。究其原因,实乃场域内部权力争夺的游戏规则运作所致,而当宏观地截取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时,便可以看到,传媒时代赋予大众媒介的话语权正在日益膨胀,而其所呈现的略带霸道的媚俗性话语也有待展开进一步的祛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