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原音韵》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明末韵书《元韵谱》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分合。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元韵谱》里读为两套声母,其中在古开口字里,知二庄、止摄章组字声母相同,读[t]组,知三章组字(除止摄章组)声母相同,读[t]组;在古合口字里,三组声母已经合为一组,读[t]组。较之《中原音韵》、《元韵谱》知庄章三组声母两分趋势渐弱,合一趋势渐强。  相似文献   

2.
知系合口字读唇齿音现象在山东主要集中于鲁南、鲁西南中原官话区的郑曹片和蔡鲁片,该地区与晋陕南部关中片、汾河片知系合口字读唇齿音的情况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显示,这两个并不相邻的方言区同时存在的唇齿音现象,不是移民造成的语言转移的结果,而是[u]介音的圆唇性质及其摩擦化倾向使这两个地区发生了同样的音变。由这种音变现象在山东地区的地域流变情况可见,知系合口字的唇齿化有可能首先发生于擦音声母。  相似文献   

3.
从《集韵》看唇音及其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集韵》切语提供的一些语音材料,对于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中的唇音及其分化问题作了探讨和印证。认为,当时的合口呼只有一类,唇音声母是一套发音时带有圆唇趋势的辅音字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中古时的韵图在安排唇音声母字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另外,当时的轻唇音在发音方法上已经和重唇音有所不同,但尚未形成独立的音类。  相似文献   

4.
开口与合口是反映汉语韵部发音情况的一组对称体系,是汉语语音性质重要的区别性特征。语音系统的发展变化会在开合口演变中得到相应体现,所以探讨开合口的变化历程有助于揭示语音的演变规律。唇音字从中古至现代所发生的开合变化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古至现代语音演变的面貌,唇音字发生开合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受到唇音声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吐鲁番出土文书所反映的6-8世纪汉语突厥语对音词的对音分析,发现吐鲁番所代表的西北方音在声母方面有三个显著特点:轻重唇音的彻底分化、"晓""匣"二母由舌根音向喉音的转变、"日"母音值由■到[r]的转变,这些比汉语史通常认定的时间早约2个世纪。这对汉语史进一步研究有积极意义,也提供了详实例证。  相似文献   

6.
1 总说元朝周德清的名著《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北方话的代表。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普通话形成的方言基础是北方话,普通话形成的历史基础是近代汉语。代表近代汉语北方话的著名韵书《中原音韵》无疑是研究普通话语音形成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各韵摄都有二等喉牙音字-i介音,但有的整齐划一,有的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合并字学篇韵便览》唇音字只有祝摄才是真正的合口,其他都不是合口。《合并字学篇韵便览》f母后的韵母已经都变为开口洪音了,其中y已经独立成韵,且取得了作介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日语语音体系中原本没有长音。长音就是吸收了汉语复合韵母的特点,结合日语语音规律,新增加的语音形式。从长音形成来源看,一种是中古汉语阴声韵末尾的[i]、[u]、[o]的音韵;另外两种来源是中古汉语阳声韵和入声韵。它们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这种在中古汉语音韵影响下形成的语音,丰富了日语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9.
宁波腔普通话是指宁波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掺杂了宁波话成分的地方普通话。具有如下特点:舌尖前声母和舌尖后声母不分,r声母读不准,把清声母错发成浊声母;eng、en混淆,ing、in相混,卷舌元音与儿化读音不准确,“啊”的变读存在缺陷,介音u掌握欠佳,鼻音韵尾丢失,复元音误读成单元音;舒声调值和入声调受宁波方言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元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一书,是最早的一部曲韵韵书。它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北方戏曲语言的规范统一,都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汉语史的研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自其问世以来近七百年间,由于牵扯到如何看待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来源及其发展问题,有关《中原音韵》所代表音系的争论,也就从未止息过。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于《中原音韵》所代表的音系争论,大致有三家意见: 一、《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大都话; 二、《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河洛音; 三、《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北方话。 认为代表大都话的有赵遐秋、曾庆瑞、宁继福先生。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1.
《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巳经取得的成果 ,可以代表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水平。本文概略地回顾了 2 0世纪《中原音韵》音系在海内外的研究进程 ,以为大致可以划分为发轫、加速、高潮三个阶段 ,并进而尝试归纳出各阶段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本文还初步总结了 2 0世纪研究《中原音韵》音系的八种主要方法 ,扼要说明了一些特殊方法的形成及其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订中州全韵》的音注来源于《中州全韵》、叶以震《中原音韵》等书。声母系统保存全浊音,韵母系统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等其他曲韵书相比最大特色是新创了"知如"部,其韵母为。该书音系在一定程度上从多个方面反映出了作者周昂方言语音的影响。从音系上看,此书是一部既承袭曲韵的传统,又继续受吴方言影响的曲韵书。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知庄章声母的演变问题一直是汉语语音史上的热门话题,其演变路径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同方言中的知庄章三组声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从中古《切韵》时期的知庄章三分到近代《中原音韵》的知二庄、知三章两分对立,一直延续到现代大同方言的t?组和ts组两分,如今,知庄章声母在大同方言内已经渐渐合并为一套ts组,这种合流现象是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里多方面的语音材料如韵文、朝鲜对音、韵图等以及音理上的证据证明17世纪晚期以前的支思韵的读音不是而是[■]、[],汉越语和稍晚的《声音唱和图》这两种材料表明[■]在8世纪末最迟在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庄组已经有个别字读[],根据朝鲜对音,可以知道在《中原音韵》止摄章组和知组全面读[]了。17世纪初期,齐微韵章组、知组字从[i]到[]的演变已经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6.
《音韵阐微》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韵阐微》在继承历史音韵和确定清代汉语标准音等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一份考察近代汉语语音史和清初官话音的重要资料。本文对《音韵阐微》所坚守的传统语音模式和它所表达的实际语音现象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考察,通过对比,说明《音韵阐微》音系代表的是清初官话音而不是北京音也不是南京音。  相似文献   

17.
石门客家话语音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的一个自然村。从语音特征上看,石门话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有6个声调(包括入声);古次浊上声大部分字的声调今变读阴平……具有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另一方面,石门话深受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具有不少粤方言才有的音韵特征。例如产生-j-声母;韵母有a:/a长短元音之别;有撮口呼;有-oe-类韵;-i-介音和-u-介音失落等等。这些音均特征当是石门话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广西平南之后受平南粤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古知庄章三系在城阳方言里合流为两组不同的声母,而《中原音韵》里来源于中古此三系的字的声母归类和城阳方言有着很强的一致性,表明《中原音韵》时代,知庄章三系声母的实际音值是合流为两类的。  相似文献   

19.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的数量和韵尾问题,指出:第一,《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至少有三类入声,很可能有四类入声.第二,在《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入声韵没有-p、-t、-k尾,只有-?尾.这个-?尾也已大为弱化,只剩下一种轻微的“唯闭”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原音韵》是一部元代的曲韵韵书,对后世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有关《中原音韵》的音系特点,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汉语方言是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通过方言材料可以推证古汉语的语言现象,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