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发起于山东,遍及华北大部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迅速点燃了绥远地区反洋教斗争的火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全国和内蒙古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虽然在义和团运动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在运动后凭借帝国主义的保护和巨额赔款,势力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更加紧了对绥远地区文化和经济上的侵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 ,清政府迫于形势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所谓的“新政”。这些“新政”措施在绥远地区大多得到实施 ,在官制、工商、矿务、邮政、交通、金融、禁烟及解除有关禁令等方面均有体现。其推行并不很深入 ,但它毕竟将资本主义因素带进了这一地区 ;近代文明成分的较多出现 ,对当地社会进步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绥远旗志》是一部关于清代绥远城八旗军政事务的资料汇编。通过对该书的基本内容、舛误和失载以及历史价值的进一步探讨,明确其具有的史料价值。《绥远旗志》用丰富的史料记载了绥远城十个方面的史实,为清代绥远城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清代八旗驻防史、内蒙古民族关系史和呼和浩特地区史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穆俊 《阴山学刊》2009,22(2):76-80
清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蒙垦政策,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官垦,其地权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化的前提下,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进行官垦,导致该地区的土地使用权产生分化。在官地内,国有化的所有权对其使用权起支配作用,使得所有权分属于代表国家利益的不同集团。就公地使用权而言,最初只归蒙丁所有,但是窘迫的生活处境加之宽放的蒙垦政策,蒙丁开始把户口地的使用权转租给汉人。这种被“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是国家默认状态下的蒙丁对户口地的次级所有权,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开始在蒙古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5.
于永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6):109-114+213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由绥远特别区改建而成,这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行政区划沿革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绥远改省的时间,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1928年9月说、1928年10月说、1929年1月说。通过梳理分析《国民政府公报》、绥远省政府会议记录、新闻报道等可靠资料可以发现,这三种说法都不成立,绥远改省的准确时间是1928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绥远地区是政府实施垦务政策的重点区域,因而绥远成为农牧混合的经济区域.随着农业人口的增加,以集市为中心的基层市场得以扩大,城乡间的商品贸易得以扩大.与内地相比,绥远地区城乡间的商品贸易具有很强的游牧特征,主要以农业与畜牧业资源的互补为主,畜牧产品是城乡贸易的大宗商品.城乡间交易方式较为传统,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此外,行商在绥远地区城乡商品贸易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促进了绥远地区城乡间的经济交流,活跃了城乡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行程中,清末民初文学是其艰难的过渡期。考察清末民 初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世界走向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基本是单向输 入、被动接受的文化传通现象。期间,文学翻译在整个文学变革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学救 国、文学启蒙的声浪在清末民初成为一种时代的强音,甚至给人以过份强调政治色彩、使命意识的 感觉。  相似文献   

8.
穆俊 《兰州学刊》2014,(2):44-51
民国时期,大黑河逐渐由一条"利河"变为一条"害河"。面对这种危机,绥远地方政府,对大黑河的治理问题,进行了艰苦地探索。2012年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大黑河沿岸,遭受了严重的涝灾。为此,笔者通过对民国不同时期大黑河治理方略的探讨,以期为今天的大黑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36年的绥远抗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傅作义的个人行为,与国民政府及蒋介石个人均无关。清理绥远抗战的真相,可以明确3点:第一,绥远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像张学良所云"力谋妥协",而是空前强硬;第二,傅作义、陈诚、阎锡山等人对绥远抗战有贡献,但决策和总体指挥者确为蒋介石;第三,绥远抗战期间,中国对日全面战争还远未完成,因此,蒋介石不得不谨慎从事,适可而止。但在这一过程中,蒋介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抗日的决心和意志已经充分表露,其一贯的民族主义立场也已经充分表露。  相似文献   

10.
八旗蒙古兵是绥远驻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呼和浩特民族关系史中极具特色。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对绥远城八旗蒙古的由来、驻防、变迁、官制、人口、俸饷、分布、名姓、教育、风俗及归宿等 1 1个题目进行初探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民国时期创办的期刊中,《绥远旅平学会学刊》是持续时间最长、学术质量最高、知识层次亦最高的重要刊物,刊发文章极富深度和广度,能反映绥远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全貌,史料价值巨大。办刊人以传播文化、救济民生、改良社会为宗旨,赋予刊物神圣崇高的使命,创造了绥远民国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2.
归化城作为清廷将蒙古传统部落组织转化为一般地方行政单位最为彻底的地区,绥远城的兴建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绥远城的建立不仅强化了清廷对土默特蒙古地区的统治,提升了归化城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地位,同时在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构成上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绥远方式"是我党在解放战争中采用的一种比"北平方式"更为宽让的方法,来争取绥远地区国民党在政治上站在人民方面,以后又对其进行改编的一种斗争方式。它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党及时抓住了平津战役的有利时机;二是有效正确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相似文献   

14.
1901年1月,为了挽救濒临危亡的统治局面,清政府被迫发布"变法"上谕,宣布"维新新政"。江西、福建、广州等地积极响应,在农务、工商业、教育、税收等方面进行部署、推行新政,这些新的举措对传统乡村社会造成冲击,引起了乡村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孙岩  王苗 《理论界》2010,(9):117-119
清末民初是朝鲜移民迁入我国东北的高峰时期。大批朝鲜移民涌入我国东北地区在当时曾引起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政府、日本政府和朝鲜政府三方的角度分析其对待朝鲜移民的态度及举措。  相似文献   

16.
刘深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11-114
赵炳麟是晚清著名的诤臣,也是晚清大臣中最早奏请朝廷实行立宪政体的大臣之一。在预备立宪的过程中,赵炳麟积极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假立宪集团作斗争。他明确提出立宪的精神在于国会和民主,并要求明定责任制度,确立监督机关,最终实现三权分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因清廷的极度保守,拒绝真正立宪,使得晚清最后一次和平改良运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7.
樊学庆 《学术研究》2007,34(5):101-109
甲午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场提倡和实行剪剃发辫、改易西式服饰的社会潮流。革命党人在粤、港地区的剪发易服宣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1900年开始,粤、港革命党人就大力宣传剪发易服,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剪发易服行动,借之鼓吹反满革命,攻击清廷统治。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前后,革命党人又利用剪发易服揭露清廷立宪骗局,并同清廷压制剪发易服的种种措施进行斗争。粤、港革命党人对剪发易服的宣传鼓动,是清末革命党人剪发易服舆论的代表,不仅使粤、港两地成为国内剪发易服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而且推动了清末剪发易服社会潮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峰 《理论界》2011,(2):79-81
文章以清末报律为研究视角,探讨清末宪法性文件、部门立法、部门法实践一步步将宪政实践虚化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宪政,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和法律实践,保障各项宪法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演说意识受益于福泽谕吉倡导的“著书立说”主张影响,与英文Speech语义翻译有直接关系.此种演说意识的形成,首先不是词语的引进,而是词义的辨析.演说意识的嬗变对中国近代白话文学倾向和报章“新文体”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石静 《天府新论》2006,5(6):123-12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是盛宣怀于1897年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盛宣怀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遂“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达体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的做法,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