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瑛 《求是学刊》2003,30(4):29-33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文章从对东方主义含义的分析开始,以承接和递进的关系探讨东方及东方文化的真实性、质疑西方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立性、论述东方主义话语的权力内质及萨义德的双重身份和处境.最后,止笔于中国该如何定义自身文化,向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提出了问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亚洲价值或东方价值是近年来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一个热门话题。究竟有否大一统的静止的亚洲价值,抑或这仅仅从修辞学角度说才有意义?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于东西方流行观点的独特看法。在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否定有所谓“亚洲价值”后,作者还具体分析了日本和中国的有关价值思想,认为西方可从东方哲学中学到许多经济伦理学教益。本文对我们了解东西方价值研究的新动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丹尼尔·F.武科维奇(Daniel F.Vukovich)所著的《中国与东方主义:西方的知识生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是对中国研究领域进行的元学科反思。在考察和分析了西方中国研究界对毛泽东时代、大跃进运动、中国电影等的研究状况,以及西方大众媒体、文学作品和理论体系常引用中国作为参考的现象之后,武科维奇认为,当前中国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体系是"汉学东方主义",西方有关中国所进行的知识生产主要在这一框架下实施,因此难以避免对中国产生偏见和错误认识,中国研究领域亟须对该话语体系的自我意识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东方现代化”问题的提出 提出“东方现代化”这问题,是因为在过去若干个世纪中,现代化几乎与“东方社会”无缘。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在很多人看来,“东方现代化”是否可能,是一个只能“悬置”的问题。起初“东方”还只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而“西方”社会是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发展而来。在中世纪时代,地中海曾被看做世界的“西方”,中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发展主义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理论思潮。新发展主义的提出是对过去40年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反拨 ,是西方左翼基于后现代主义对发展研究领域的“理性”、“进步”等主流发展概念的文化批判。新发展主义倡导多元文化主义 ,要求尊重文化差异 ,主张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另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从古希腊人把位于他们东面的小亚细亚半岛称为“东方”以来,人类历史上就沿袭下来“东方”和“西方”这一对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东方”与“西方”,赋予它们以丰富、复杂的内涵。在思想文化史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一直被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它们2间既对立、撞击,又交流、融合。在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对立日趋淡化的今天,文化的冲突有凸显之势。如何摆脱文化民族主义的诱惑,理智地处理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学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融,这是一个关乎下个世纪人类命运的大课题,不可等闲视2。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8.
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出发,批判传统文化观念,揭示了传统殖民主义活动的新模式与新形式。《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标志着萨伊德理论的两个阶段,本文通过这两部著作,对萨伊德的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9.
这里发表的是一位越南学者对东西方文学理论差异的看法,作者认为,与西方文学理论偏重客体.注重“再现”不同.东方(主要是中国)文学理论偏重主体,注重“表现”。相应地,西方重叙事,中国重抒情:西方要求反映的“真实”,中国强调作家的“真诚”;西方强调的是对世界的确认.中国强凋的是对世界的感认,这一切与西方商业发展较早,中国自古重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载苏联《亚非人民》杂志1977年第6期.文章对近几年来苏联东方学界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的讨论做了总结,有助于了解苏联东方文艺学对以下六个理论问题的看法:1.如何对待革命前的东方文艺学研究;2.东方文艺学的理论水平及其方法学的发展方向;3.文学分期原则;4.东方文学中的启蒙运动;5.东方文学中的国际主义和民族性;6.东、西方文学的融合.摘译如下(文内着重号是原作者加的,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社会主义变革中的东方落后国家,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既是前者的理论要点,也是后者的理论支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只有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抓住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朱骅 《社科纵横》2006,(10):108-109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正时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强势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强调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理性价值的新康德主义、宣扬人格是所有价值的终极标准的人格主义、倡导和平民主的文化主义和力行兼爱平等的人道主义,客观上形成了对明治时代形成的极端国家主义的反拔。与上述“主义”相呼应,出现了批判“神皇一统”的皇国史观,“去神存人”的“学术人文”思想。然而,由于上述诸多思想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悖论,缺乏以民众支持的社会共鸣,因而没能阻止昭和时代全社会的文化倒退。然而,作为与国家主义相对立的人文思潮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制度研究历来是政治学领域的重心,新制度主义的兴起推动了学界对制度研究的重新关注。在制度研究被遗忘的行为主义时期,比较政治研究领域中的比较制度主义学派坚守着制度研究的理念。他们对于制度的研究融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构建了比较制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制度主义强调“比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注重制度的结构性差异,尝试打开制度“黑箱”,寻求发展可测试的制度理论。偏重经验的制度分析以及对制度科学化的关注使比较制度主义学派研究成果颇具学术影响力。对比较制度主义的历时考察与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发掘新的制度主义演进脉络,丰富制度主义的知识基础,推进制度研究的理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家族主义下的日本社会救助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在东方儒家"家族主义"与西方"民主主义"的碰撞和妥协中构建的,其遵循明确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体现着家族主义及其儒学渊源.依靠这一以家族主义为基石构建的社会救助制度,加上多元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日本实现了保障国民维持健康且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权利的社会救助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宪法人权理论以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德国的“人格主义”人权论为两大典型,前者通过“自由的镜头”观察人、后者则以“尊严的镜头”观察人,并在宪法上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形象”.“个人主义”人权论以个人自由为其至高价值,在“个人自治”与“自我决定”、隐私权、行为自由与表达自由等权利保障领域,呈现更为注重防御政府的单一维度;而“人格主义”人权论则以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发展为核心价值,在上述权利保障领域以人格关系为框架建构权利的具体内涵,强调在实现人的固有价值的同时,以社会责任与义务约束个人的自由,寻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融合性.两种人权理论体现了西方宪法上关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价值两种不同的诠释进路.就中国宪法而言,德国的“人格主义”权利论或许更具“亲和力”和借鉴意义.但由于缺乏个体和权利观念,我国的宪政法律文化若不经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为其注入个人权利本位之内核,与人格主义权利论并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7.
王永贵 《学术交流》2004,1(12):28-31
全球化态势下西方敌对势力表面上放松了对社会主义的渗透,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上企图进一步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并未改变,只不过他们变换了手段,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其“反共主义”色彩的对外战略主要表现在:极力推行西方“自由民主”;肆无忌惮地搞“新干涉主义”;实施双重标准的“人权外交”。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下诗坛的窘困和误区,试图从“五四”以来新诗历程的辨析和反思中找到症结所在和解决途径。文章认为,中国新计从诞生到成熟,始终体现着东方精神的保持、寻觅的内质,诗体解放与格律组建、东方神韵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古典传统的文化积淀等构成了中国新诗的合理内核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形而上学的偏颇,以东方精神为基调的新诗中国特色被淡化乃至遗忘,中国诗歌逐渐呈现西方现代主义的译解和照搬的严重局面。文章从思想内质、审美原则、语言表现力、诗歌形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东方精神的重建课题,期待着中国诗歌的再度复兴。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代议制危机导致了直接民主制即职团主义的兴起。作者认为,职团主义的兴起既是欧洲悠久的职团主义传统的延续,也是两个多世纪以来利益集团理论不断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已看到了东亚,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台湾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在怎样地追赶西欧和北美。东西方之间对立的逐渐减弱,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我们也叫“东方的”——发展机遇。在当代世界,无论是亚太个别国家,还是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发展趋势都是这样的: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即便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的年份里,这一地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也为5-6%,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为9-10%;新兴的工业国家(东南亚和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约为7%,对外贸易14%,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发展中国家。显然,21世纪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