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陈佳瑛  彭希哲 《社会》2011,31(3):184-199
本文将家庭消费高峰期因素纳入,试探讨家庭消费结构变化对于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在消费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家庭成员在40〖CD*2〗54岁年龄段可能存在更多消费为假设,在修正了STIRPAT环境压力模型的基础上,用“家庭户碳排放模型”分析了家庭消费阶段差异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家庭消费高峰期变化对碳排放的可能影响做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认真分析统计资料是进行预测的关键进行预测时,最基本的论据是设备投资。要以民间设备投资的征询调查为依据进行预测,因为设备投资的作用比消费等因素的作用大,而且波及效应大。至于这方面的调查,最应受到重视的首推日本经济新闻社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的调查,以及开发银行和长期信用银行所作的调查。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技术革新等定性研究。对于出口、个人消费、财政的变化,要认真分析统计资料后再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二十年中,美国家庭经历了各种变化,其中某些是家庭连续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其余的则显示了对于这种趋势的巨大偏离。自从美国社会存在以来,每一代人对家庭的未来都非常关切。虽然在对外部力量作出反应方面,家庭的变化要比其他制度更为渐进,但是教育者和社会规划者常常对社会变迁压力下的家庭破裂表示忧虑。工业化和城市化被看作传统家庭生活的主要威胁和造成家庭破裂的原因。为了能正确地抓住现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以前的家庭生活进行考察。而历史的观点将有助于我们考察家庭生活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消费者理论对与生活和消费方式有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一场小小的革命,所有关于家庭劳务和家庭经济的概念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它为经济学家开辟了一个一直未被研究过的新领域。很久以来,经济学家、统计工作者就在监测消费,在这方面法国甚至超过了美国。为了解释消费的变化,人们采用了一种简单得近乎粗糙的理论——消费者根据兴趣、收入和产品价格进行选择的传统理论。这个理论过于简单,受到某些人,特别是非经济学家的指责。因为兴趣、价值体系在变化,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和优先目标也跟着起变化。经济学家早就承认传统的消费者理论有某些缺陷和不足。他们知道实验证明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应当对一些系统的以及与兴趣、偏好等神秘成分结合在一起的因素作出解释;消费行为本身值得  相似文献   

5.
消费已成为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非环保消费行为的产生或者是由于消费者知识上的缺陷而不知消费的环境后果,或者是由于消费者道德上的缺陷而不顾消费的外部性.据此,促使消费行为环保化的制度安排,应该加强对消费者教育,从而弥补消费者的知识缺陷与道德缺陷,向具有负外部效应的消费行为征税或收费,从而促使消费行为外部成本内在化,并辅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温蓉 《社科纵横》2007,24(4):130-13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7.
黄洁 《社科纵横》2012,(8):151-152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它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产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提出“消费意识”概念是基于以下几个根据: 第一,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生产和需求是人的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环节。包含在需求范畴内的消费行为显然也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性对人来说也就是有意识的。因此逻辑地推定,存在着“消费意识”。第二,从经验事实中我们发现,现代生产力能提供满足人们的自然需求之外的大量剩余产品,这些名目繁多,数量可观的社会产品被不断地消化,这只有当人们去有意识地进行消费时才有可能,而有意识地消费证明了“消费意识”的客观实在性。第三,马克思认为,生产的发展一旦超过自然需要的界限,一种历史形成的需要就代替了自然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对消费需求的再认识 消费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消费需求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二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曾探讨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消费需要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消费模式的选择问题。通常所说的消费模式,不外有以下三种: 1.同步型消费。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消费也变化到什么程度。19世纪的美国和西欧都是这种情况。2.滞后型消费。指的是消费长期落在生产后面。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廉·古德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不同社会处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婚姻、家庭作了较为概括的论述,尤其是就工业化对家庭带来的各种影响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这部著作中,古德还对家庭的定义、择偶与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家庭结构及其变迁过程、亲属关系及关系网络、婚姻的解体等家庭社会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时我们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同志及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同志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本刊选载这本书的编译文章。  相似文献   

11.
牛英群  谢永广  郑丽 《学术交流》2012,(Z1):231-233
体育消费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购买体育用品、进行身体力行的体育锻炼或体育娱乐的一种消费行为。它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为目的,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之后而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类型。调查研究体育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可以有针对性的布局体育产业,以体育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层次生活需要服务。还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指导居民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本文以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消费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就邯郸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促进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方劲 《社会工作》2008,(18):23-25
以“家庭利他主义”为分析框架,探讨苗族女性与男性在家庭消费倾向和行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这些不同特点的实质是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中弱势一方的女性由于消费的介入更显弱势,两性关系朝着更加不利于女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莉娟 《社会》2001,(7):33-35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上海市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水平大大提高。家庭消费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变迁的缩影。本文从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及消费的角度探讨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消费中的夫妇关系与地位。家庭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经济体制改革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的增加及其收入分化的加剧。家庭收入是家庭消费的基础 ,而家庭收入的高低与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直接相关。随着社会就业渠道的拓展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收入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差异。首先是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最高行业的收入和最低行业…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主义到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飞 《社会》2007,27(4):136-136
一部人类历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部消费史。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实,消费问题却长期受到社会学家的冷遇。直到19世纪中后期,情况才有所改观。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对美国刚刚成长起来的暴发户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社会科学界内的不朽概念。本文中,笔者对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作了简略的探讨;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炫耀性消费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旨在指出过往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倡开展本土化的炫耀性消费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对当前奢侈品甚嚣尘上的现象进行一种伦理反思,在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奢侈品在我国的本土性——病态型消费行为,以期达到对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受多重因素影响,网络消费行为有自身的特征,作为联结彼此的要素集合—“关系”,也悄然无息地嵌入其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特质.本文置身于真实的网络消费场景之中,对于“关系”进行测量,界定不同类型的“关系”属性,观察不同属性的“关系”对于网络消费行为的多重性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不同的网络消费行为类型,以明确不同行为类型的内容、规则与特征,力求透过“关系”视角对于网络消费行为有一个整体而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刘玉照 《社会》2009,29(2):53-78
在关于家庭经营的研究当中,有两个最经典的理论模型,一个是恰亚诺夫的“家庭农场模型”,一个是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本文通过对河北白洋淀淀村塑料加工行业加工户进行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行为逻辑的研究发现,对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家庭经营户来讲,虽然他们生产的是一般性“市场商品”,但是由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和家庭经营独特的组织方式,使得这些加工户的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不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受到了与家庭生命周期相关的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结构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家庭劳动力、住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结构,而且影响了家庭生产与消费的不同组合模式,这一点不但影响了一个家庭在生产经营中的成本核算逻辑,而且影响了他们进行产业选择的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及特点是: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住消费、衣着消费支出增加;家庭耐用品档次提高;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消费迅速增长.但是仍然存着收入偏低以致消费力不足、生存性消费偏高以致发展性消费偏低等问题.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拉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发展吉林特色经济,多种途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后顾之忧;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素质,转变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周馨 《社会》2002,(10):4-7
消费在传统经济学中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个体的经济行为 :消费者在成本最小、效用最大的理性判断下 ,根据价格和个人偏好购买商品、进行消费 ,获得使用价值并得到个人满足。但是现实的消费行为并不是都能用数据、曲线来解释的 ,正如消费“哈根达斯”雪糕不是消费雪糕而是消费它的广告(“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中体现的文化意义那样 ,因此引入社会的、文化的因素 ,并将消费行为置于社会、文化系统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消费并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还是一种共有行为 ,是一种同时为许多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因而消费不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而收入的倍增必将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运用1995—2011年期间各省耐用品消费的相关年度数据,选用两阶段预算需求系统Engel-LA/AIDS模型来总结以往经验,分析在2004年收入翻番前后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收入的高速增长使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呈现出四种显著分化的行为特征变化趋势,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转变的过程之中。同时,收入翻番前后的各项耐用品自身价格弹性变化相对稳定,也说明这种耐用品消费行为的改变主要源自于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