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这是一篇带争鸣性质的考据文章。经过考证,本文认为高迎祥是在战斗中被明军祖宽部所“俘”,而不是被孙传庭所俘;李自成继称闯王的时间是崇祯九年冬,而不是崇祯十三年底或十四年正月。  相似文献   

2.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张献忠农民军,曾多次在安徽地区作战。了解这支农民军起义队伍在安徽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对于研究明末农民革命战争史是很有意义的。 攻克中都凤阳 适应明末农民大起义形势的发展需要,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在荣阳召开大会,同意了李自成提出的“宜分兵各随所向”①的意见,并作了分工。张献忠部的任务,是和高迎祥、李自成部引兵东进安徽。张献忠部自荥阳东下,直捣凤阳。  相似文献   

3.
夔东十三家名称,出自清初毛奇龄的《后鉴录》:崇祯流寇,多与二贼(按指李自成、张献忠)桐终始。故主名虽多,大抵附二贼以见。……而夔东十三家贼者,徒以全蜀摷(剿)绝,乘间窃发,仍仰借二贼游魂,或分或合,以极于败亡。早在崇祯八年(一六三五年)农民军荥阳大会时,即出现了以高迎祥、张献忠等为首的十三家七十二营的称号。以后农民军常用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一个有历史悠久的、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国回族人口据1982年全国普查统计(不包括台湾省)有七百二十多万人。回族人口分布在全国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连西藏自治区也有近二千人。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许多贡献。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回族人民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联合在一起,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如明朝末年,陕西等西北地区的饥饿的农民,在官府的压迫下,被逼得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高迎祥、李自成等都是当时杰出的农民领袖,在他们领导的起义军中,也有回族农民领袖老回回等英雄人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的回族人民不堪忍受当地官府与恶霸的掠夺和屠杀,各  相似文献   

5.
明末农民革命战争,发展到崇祯十四年春天,出现了很好的局面。其中的李自成一军,在遭到严重的挫折以后,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休整,于十三年冬天向阶级矛盾极为尖锐的河南地区进军,从而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终于在十四年正月一举攻下了明朝的藩王重地洛阳。张献忠一军也在粉碎了明军主力杨嗣昌部队一年多时间的围剿以后,于十四年二月攻下了湖广的重镇襄阳。这样,就使得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形势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即农民军的力量已经由原来相对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并且形成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古代反腐败措施的局限性及其主要原因何增科今年是明朝灭亡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50周年。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万历、天启以来政治上的极端腐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朝的短命.也与文臣武将生活腐化、士...  相似文献   

7.
长篇历史文学巨著《李自成》的作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老作家姚雪垠同志,应邀于五月十一日回到家乡河南省进行讲学活动。于六月七日晚离豫返京,历时共二十六天。 姚雪垠同志是应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学学会等单位的邀请,于《李自成》第三卷脱稿付印,第四、五两卷创作的间隙,回我省讲学的。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不顾七十一岁的高龄,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向两校和河南省文学学会暨各地、市大专院校从事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会员、  相似文献   

8.
陈生玺 《文史哲》2020,(5):71-85+166
已故明史专家顾诚《李岩质疑》一文认为杞县本无李岩其人,关于李岩活动的记述,都是地主阶级的文人编造出来的。但根据李自成进北京后当时人的各种记载,确有李岩其人。从李自成进北京至逃离,李岩均在北京。李岩谏李自成营救天启张皇后诸事,皆有所本,并非虚构。关于李岩的籍贯,最近在河南博爱县发现《李氏家谱》记载,博爱县唐村人李茂春第四子李信字岩,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科考贡生。叔父李春玉字精白,以李信为嗣。崇祯十三年(1640)李岩与堂弟李沐参加了农民军,崇祯十七年同被李自成冤杀,年三十九。由于李岩在杞县粮行经商,其父李春玉字精白,故误传为明兵部尚书李精白。顾诚认为明兵部尚书李精白无李岩其子,从而否定有李岩其人,造成了对历史事实的误判。  相似文献   

9.
读毕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心中油然生起登极观日的情景。清秋破晓,屹立泰顶,极目远眺,云蒸霞蔚,旭日东升,景物奇瑰,气象万千,顿觉心旷神怡,疑似置身别一天地。不是吗?《李自成》的作者用神来之笔,把小说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特别是李自成的形象,更是光采熠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是怎样把李自成由历史人物变为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从而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的呢? (一) 历史小说的创作,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我国的古代历史小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一些作家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军事家。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他的起义活动及评价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对于他的军事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将作者年来在读史中所接触到的有关李自成的建军思想、战术思想和战略思想三方面的史料札记作些介绍,聊供对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自成所领导的起义军,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最主要的战斗力量。自从崇祯十三年(1640)他们自河南重新整顿、扩大编制以来,由於提出了正确的政治口号,制定并贯徹了一些正确的政策,再加以他们多少年来作战经验的积累,——所以截止到他们胜利地攻入北京(1644)为止,在这三年多中间,他们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但受了时代的限制,他们对於政權(包括全国性政權和地方政權)的设置,却是重视不够的。从史料中看来,即便他们中间最贴近政策核心的人,如牛金星和李岩,对政權设置的意义也是认识很不足,他们还认识不到起义政權应该是巩固起义成果的最高表现,也认识不到起义政權是镇压敌对阶级——地主阶级的一种最富權威性的工具虼?他们不僅在大顺朝中央政權的设置中,发生了许多滥用旧明官僚的错误;而且对於京几、山东、河南这几个最邻  相似文献   

12.
姚雪垠以历史小说<李自成>彪炳于世,是其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社会政治时代下的产物,借历史小说抒现代战争情结.文章从<李自成>的创作入手,站在历史的高度剖析了人物形象的得与失,指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为了摆脱困境,姚雪垠向现代求援,以期求得政治上的庇护,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通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通山举行。会议代表来自京、豫、陕、湘、鄂等省市,近七十人,与会代表就李自成殉难于湖北通山九宫山还是为僧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956年,《历史教学》就通山县一位小学教员对历史教科书上说李自成战死于通城九富山所提出的疑问展开了论讨;《历史研究》也发表了有关文章。郭沫若同志还发表申明,更正了《甲申三百年祭》中李自成牺牲于通城九宫山的旧说,赞同李自成牺牲于通山九宫山的说法。1977年,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在通山进行调查,然后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李  相似文献   

14.
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出版后,由于故事情节紧凑,剪裁独具匠心,风格别开生面,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些地名、方位,和实际的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出入。本着“历史小说应该是历史科学和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特提出几点质疑,供作者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2001,(1)
与会代表 16 0人 ,共收到论文 15 0篇 ,反映了近年来清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满族入关、康乾盛世及清王朝由盛转衰、清代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变迁、清代的学术思想、清代的文物与文献。与会专家学者对清代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朱诚如的《明清之际的历史走向》一文指出 ,明清之际 ,明王朝、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南明小朝廷以及关外的满族政权这几股政治势力并存 ,谁抓住了机遇 ,谁就会赢得胜利。戴逸则进一步指出 ,在清王朝上升之际 ,其特有的精神力量使得它能够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建立了…  相似文献   

16.
1977年初,一片荒漠的文坛刚刚复苏,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版,震动了社会,读者竞相购买,先睹为快,文坛巨子们纷纷撰文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轰动效应,实为文坛罕见。这部歌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历史小说,实在是幸运,在“文革”时期得到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保护和支持。那还是1963年,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了,作者姚雪垠给毛泽东同志寄去了该书,毛泽东同志读完了上册认为写的不错。不等到作家写出二卷,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来了一次大革文化的命,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统统被打翻在地,扫进垃…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生玺 《文史哲》2006,(3):132-137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记难图》是近年发现的一部明末人的手稿。作者李挺生,字茹蘖,河南杞县崔庄人。为“邑廪膳员”。曾参加过崇祯壬午科乡试,但自言“卒点额言旋,无能飞去”。当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逼近杞县时,他“出亡异地”,历尽艰辛,“其间厄而解,解而复厄之,死而获生,不可胜道。”《记难图》就是当时他的这种曲折惊险经历的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李自成活动的主要区域。这一历史,往往被人们忽视,一般不见于现在刊行的有关书籍。这也许有两个原因:一是明末以前,陕、甘同省,简称“秦”。旧史书上讲甘肃地区时,也用“秦字”称之。现在读史,在一个“秦”字的掩蔽下,往往把甘肃地区忽略了。二是缺乏对李自成在甘肃活动的系统研究。 李自成在甘肃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进攻洛阳前,后一段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襄阳会议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好些文章都在谈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有无天命思想和怎样评价他的天命思想。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不仅对李自成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对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本文想谈谈李自成与崇祯帝朱由检争夺天命的斗争,并涉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历代封建统治者总是大肆鼓吹封建迷信和天命观,假托天命,使君权神化。崇祯帝朱由检也毫不例外。即以他屡次颁布的诏书而论,总要宣扬他“祇膺天命”、“奉天承运”、“承天御宇”。但是,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