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朝鲜顶着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依旧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朝鲜与美国的对立在平常百姓看来,和冷战时期的中美对峙有几分相似。今日的金正恩似乎有当年毛泽东的几分"英雄虎胆":不惧怕美国的压力,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后冷战时代,或是在有些学者所言的以"9·11"为标志的"后后冷战时代",朝鲜为什么会采取如此一些"另类"举动呢?以下维度的解释或许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局势似乎是风云诡谲,从“天安号”事件到延坪岛炮击,以及朝鲜重启核试验的危险,仿佛战争有一触即发的危险。但是,从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战略调整来看,朝鲜半岛目前的局势,实际上是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完全是美国掌控下的一盘棋。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制于冷战的影响,在冷战结束以前,美国的大多数智库并不太关注中国问题,除了费正清、戴维斯、范宣德、施乐伯等少数几位“中国通”对中国有较深了解外,大多数美国智库的学者往往更偏重苏联和欧洲问题的研究,智库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也不太大,而且与政府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的韩国领导人都是将军出身,是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都把朝鲜人描绘成妄想狂和嗜血魔。如今,几位韩国官员声明,在随后发表的有关国防的政府白皮书中,不再像以往那样把朝鲜作为韩国的“主要敌人”。政治领导人呼吁与平壤发展更亲密的友谊,而且要求更多地摆脱华盛顿的束缚。曾经是社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份计划是冷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小布什政府推行“民主改造中东”系列思想、战略和政策的延伸与整合。尽管在“大中东计划”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没有特别提及石油问题,但是,其中却明显隐藏着美国冷战结束后一以贯之的中东石油战略意图一一旨在通过从根本上解决改变大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现状,使之最终成为与美国同质的政治体制,从而构建独霸中东石油的机制化霸权。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冷战结束,至今已有11个年头了。11年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大国之间以结为“战略伙伴”或某种“伙伴”关系为时尚,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初步形成。然而,世界并未相安无事,那种原有的冷战思维模式也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声匿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独坐其大,乘虚而进,在欧洲迅速由西向东扩张,试图首先控制欧洲,继而控制中亚,最终控制整个世界。北约东扩,引起全世界注目,也使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成了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俄罗斯战略空间不…  相似文献   

7.
“输出民主”是美国持久性的战略,但却是服从、服务于美国的安全战略的,因而具有突出的工具性以及由之决定的可选择性,美在中东地区实施该战略的历史与现实正体现了上述特点。冷战期间,出于遏制苏联、获取石油、保卫以色列的目的,美国在中东“输出民主”时坚持“中东例外论”;后冷战时期,美国采取了较为积极的“输出民主”行动,但阿尔及利亚民主试验失败的事实,又迫使其重新踏上“中东例外论”的老路;“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采取极端的、冒进式的“输出民主”战略,结果导致中东地区更加动荡。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因其重要性、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受人关注。一方面,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是中美关系”,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论述台湾问题的著作、文章不计其数。但是,目前论述台湾问题的文章,多数或是从台湾岛内政治格局、变化入手,或是将其放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台湾问题的,仍是凤毛麟角。然而,在冷战结束,促进中美合作的战略基础已经消失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美国的国内政治因素,诸如美国国会、公众舆论、利益集团、大众媒体等在台湾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国的拉丁美洲外交政策,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厚。所谓“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应该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倡和促进民主自由、市场开放、自由贸易和禁止毒品贸易。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两国高层领导人相互指责对方,不断撂出狠话,颇有当年美苏冷战正酣时双方语言交锋的火药味。也正因为此,不少国际媒体惊呼:美俄之间的"新冷战"开始了!然而,熟知冷战后美俄关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外交记事本上,以前,利比亚是“失败国家”、“流氓国家”、“暴政前哨”和“邪恶轴心”;如今,利比亚是“痛改前非”、重新融入美国的世界拼图的正常国家,甚至是朝鲜和伊朗的“重要学习榜样”。从“坏孩子”到“好学生”,利比亚的过山车般的角色转换在瞬间完成。5月15日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中东政策面临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为美寻求建立一个以美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样板区提供了契机.可以说,美国90年代的中东政策“东遏两伊,西促和谈”是在两极格局终结和海湾战争结束的大背景下确立的.然而7年过去,在中东这个局势动荡、矛盾层出不穷的环境里,迫于国内外形势变化,美国调整原有的中东政策己势在必行.本文就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邻居张大伯是个“句句说清、事事分明”的人,平时特别喜欢“较真”。然而,进入晚年后,他却经常与儿子、儿媳因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发生争吵,弄得家里“冷战”频频,张大伯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史研究,是后冷战时期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内容,这一研究始终与“冷战”缠绕在一起,正因为此,形成的是局限性极强的“旧研究”。自上世纪40年代末起,冷战史的“旧研究”,包括“正统派”、“正统派的现实主义改良派”、“修正派”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主要是“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另外,小布什也接受了其父亲老布什在海湾战争之后“赢了战争,输了大选”的惨痛教训,决心推动中东和谈,“路线图”计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兴起于冷战期间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对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持强硬态度,推崇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要求美国实现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新保守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美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把中国定为战略对手,成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中美关系受此思想流派的影响,一直处于曲折发展之中。新保守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重返北约似乎是“时代需求”。当然“重返”有着可以预见的好处,法国或许能够分享一些权力,但要让美国保证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在北约拥有相应的领导地位,却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8.
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自2002年10月爆发以来,迄今已两年,其间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10月到2003年4月中、美、朝三方北京会谈,这是朝核问题从再次爆发到形成危机并向高潮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2003年4月到目前为止,先后经历了三方北京会谈和三轮“六方会谈”,是争取和平解决时期。但自第三轮“六方会谈”休会后,朝核问题就逡巡不前,第四轮“六方会谈”未能如期举行。2005年2月10日,朝鲜外务省突然发表声明宣布将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表示朝鲜“已经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美国的敌对政策。而美国则作出强硬…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利用高新技术,扬长避短,连赢了几场战争,对外动武的信心十足。阿富汗战争和伊战的胜利助长了美的气焰,美成了当前世界主要的战争策源地。冷战后,遭受过美打击和欲打对象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反恐已成为美的金字招牌,镇压、剪除发展中国家中不服它的“刺头”的道义理由。伊不会是美欲打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反恐战争有可能指向“南方”国家。伊战是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新的十字军东征”,是美在世界确立其新秩序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