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其时柳宗元正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心兴利除弊、改革朝政的柳宗元,因王叔文集团的垮台而被贬谪至永州,内心感到无限的愤懑。他终日流连于山水之间,笑傲烟霞,以山情水趣医治他心灵上的创伤,以优美的诗文排遣他苦闷的情怀。这一时期中,他曾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此轴绢本、设色、工笔,纵1O7.5厘米、横47.5厘米。1949年太岳解放区移交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该图取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寄诗人白居易诗句:“雪里高山头白蚤,海中仙果子生迟。”表现白居易老来得子的兴奋心情。构图新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永州八记的代表性文章,《小石潭记》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柳宗元以虚静之心体察自然万物,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作品。从审美意蕴这个角度对这篇游记做出探析,利于深入揭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近人研讨此诗多有真知灼见。然而也常常看到人们用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歌理论比附论说,似有削足适履之嫌。现在,本文拟从下述两方面试作讨论:《蒹葭》诗体现了周代何种文艺观点;这种文艺观点是怎样得以产生的。 一 秦人尚武,《诗经》中秦风十篇,自有一种苍凉慷慨的情调。而《蒹葭》一诗开篇所展现的境界就异常浩茫、优美、深远、高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相似文献   

5.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百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简释了《巴蜀文化大典》封套、封面、扉页、内文白页装帧设计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7.
《取雪山水晶国》是卷帙浩繁的《格萨尔王传》的分部本之一(以下简称“取”部),它同其他分部本一样,不仅有其引人入胜的曲折而神奇的情节,而且借助于这些情节的发展,建造起了一条放射出奇光异彩的艺术长廊。在这一条光彩夺目的艺术长廊  相似文献   

8.
<彼得-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意,蕴含哲理,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一)《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为明朝未年人,一生没有作过官,著有《茅盾集》流传不广。本文系从清人张潮的《虞初新志》中选录来的,课文对原文有所改动和删节。明末的雕刻家王叔远,以他奇巧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用桃核雕刻成以“苏东坡泛舟赤 璧”为主题的小舟,并塑造了“各具情态”的苏东坡、黄鲁直、佛印等人的生动形象。魏学洢对这一艺术珍品,经过详细观察和欣赏,用文字予以生动的描绘,使之再现于读者眼前。读了这篇文章,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超人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了解到驰名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颀是唐代颇有创作特色和贡献的著名诗人,在其送别诗、边塞诗和音乐诗中,多将人物作为自己反映和表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把刻画、表现人物作为诗歌创作的重点与核心,着力于再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并充分展示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可以被归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为它拥有一群特殊的阅读群体,即儿童读者。儿童作品不同于成人的文学作品,儿童拥有自己特殊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为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任溶溶的翻译作品不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同时使得文学作品达到"形神兼备"。本文主要以《小飞侠彼得·潘》为例,从语言和文化角度研究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策略,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一刘基是明代开国功臣之一,也是元末明初颇负盛名的诗文作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刘基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招抚”方国珍一事跟上司意见不合,十月罢职,羁管于越州。至正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诗人西奥多·瑞特基对自然怀有真挚的爱。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夜旅》是瑞特基最优秀的诗作之一,它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从行驶中的列车卧铺上看到的自然景色。不过,这不仅仅是一首自然景物诗,它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书十八卷,包括《素问》九卷,《灵枢》九卷,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不仅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哲学史也有着重大影响.它吸取先秦的唯物的精气说、阴阳五行说和形神论,作为医学理论基础,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病理与药理,治疗与保健等各方面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又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本文仅就《内经》的形神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图画》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旅欧期间写的一篇文章。(见初中《语文》第三册。)它系统、全面而又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图画的知识,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其知识性,而往往缺少一定的趣味,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凝想精思,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做到知趣结合,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的激发因文而异。因对象而异。《图画》这篇说明文,语言通畅简炼,条理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除紧扣本文说明方法:下定义、比较对照、分项列举等层层剖析外,还针对其牵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A Rose for Emily的语言风格主要是繁复的,但同时也是简洁的.本文采用比较与对照的方法,通过考据连同举例,集中研究William Faulkner的A Rose for Emily以及杨岂深先生的译本<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认为杨先生的译本是一个融会贯通、形神兼备的译本.希望此项研究有益于文学翻译者和文学创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小说对蛇的记载很多 ,《搜神记》就是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本篇文章把视角转向书中的异类文化 ,着重从人性、神性、本性三个方面来考察 ,并结合闻一多的原始图腾发展的三个阶段将其分类比较 ,分析早期人民对蛇的不同态度 ,探索其产生的源头及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生命力 ,考察其存在的审美价值 ,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化境"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理想境界,要求在语言上无牵强生硬之感,又能保存原作的风味。张培基先生的《匆匆》英译本,语言地道自然,如行云流水,感情丰富,溢于字里行间,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思想感情,而不露斧凿痕迹,堪称"化境"翻译的一个范本,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艾芜在小说集《南行记》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东南亚画卷,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南行记》中,作者不仅将东南亚风光民情的描写与人物个性的刻画恰切地结合在一起,还生动地展现了西方殖民统治下东南亚地区的众生相。并且,作品中的东南亚世界还成为异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场域。对《南行记》中的东南亚世界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认和阐释该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牧同志是我国当代散文家中独树一帜的作者.他的散文观察精微,见解透辟,知识丰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选入高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土地》,即以引证广泛、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感情真挚取胜.此文的构思非常精巧,海阔天空、古今中外,忽而把我们引到二千六百多年前,忽而又带回到现实中;既追叙了中外动人民为了土地所进行的悲壮斗争,又写了新社会人民建设土地的雄伟场面,凡此种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围绕“土地”这一中心线索而展开,一气呵成,使得全文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