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以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始兴起.而徽商恰恰是这一地区人数最多、资本最大、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商为长三角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徽商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加速机:徽商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市镇的兴起;促进了一批城市的繁荣.第二,徽商是长三角文化繁荣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术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繁荣了艺术事业.第三,徽商是长三角社会变迁的助推器.举凡这一地区社会观念的改变、等级制的被打破、社会风气的变化、商业精神的传承等等,徽商作用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长江三角洲向泛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扩展是顺应都市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区域优化整合的必然路径.泛长三角正朝"沿江"、"沿海"两个基本方向扩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行政区的加入会产生更为多元、复杂的行政区利益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运行规律的差异性.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协调与整合.健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共赢、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区域共同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是促进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一体协调整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5日,由安徽省发改委和安徽大学主办,安徽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和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泛长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及其体制与机制、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升级与区域扩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思路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4.
自宋代以来,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长江三角洲沪宁江浙及其周边等地人口密集、城镇繁华的富庶地带,成了我国经济和社会最为活跃、发达的的地域之一。千百年来,泛长三角地域市镇密布,经济繁盛,交通便捷,发展迅速,较先迎受时代潮的洗礼,较早跨入现代的门槛。尤其是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崛起,发展日新月异,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在安徽视察工作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和泛长三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指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相似文献   

6.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生 《江淮论坛》2009,(1):22-26,37
从长三角发展到泛长三角,不是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而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变化。本文从安徽省的视角论证了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过去几年安徽靠近江浙的城市各自寻机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最好的方式是加强自身城市群建设,打造安徽的增长极城市群,构筑与长三角以及国内城市发展群落化趋势相同的平台,形成一般制造加工业基地来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这样既有利于安徽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之所以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浙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商文化传统底蕴.当代浙江经济与历史上的区域民间工商文化传统,具有一种清晰的继承关系,而当代安徽和山西经济与徽商或晋商文化传统之间则基本上没有多少关联.文章通过对浙商、晋商、徽商文化传统的差异及其与当代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比较和分析,指出,浙商"工"与"商"相结合的"艺商"区域文化传统,使之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社会背景具有一种亲和性,而晋商和徽商文化传统则不具有这种亲和性,这正是浙商、晋商和徽商文化传统在当代延续或不延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应该如何扩容?现有的"经济门槛"还要不要?本文指出:长三角入门的经济指标门槛有"嫌贫爱富"之嫌,它们使长三角成为了一个"富人俱乐部";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全方位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必须首先打破这种富人俱乐部的思维,向外扩展长三角的空间地域范围.欧盟东扩和珠三角均给予长三角启示与经验借鉴,长三角扩张有利于经济资源互补,产业分工协调和结构优化升级,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宏观形势变化,对各种资源条件有限并正在融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发达地区,影响远甚于欠发达地区;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呈现水平上趋近而资源禀赋差异更加明显的态势,正因如此,泛长三角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才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真实价值。本文从农业、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个领域,全面探讨了安徽与沪浙苏产业融合的路线与前景,力求从产业的分工协作上真正实现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了以安徽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金融业融人长三角的理论基础,指出加速推进泛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现实障碍,并就泛长三角各地政府如何推进区域内金融一体化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策。这是在清醒认识自身方位,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多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省发展战略的发展和完善。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向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我省的区位特点,也是我省的发展优势。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地理上与长三角无缝对接,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有近水楼台之利。现阶段安徽经济流向的主流在长三角,与安徽经济互动最为密切的地区是苏浙沪。安徽与长三角不仅地相连、水相通,更是人相亲、习相近,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顺应经济走势,顺应历史延承,符合自然和经济规律,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条件,是安徽实现奋力崛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参与产业分工合作是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祁门作为深山区县。要突破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将自身放到整个泛长三角地区更高更宽的参考系中去定位,进一步探索加速融入、积极参与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3.
徽商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从徽商精神的历史起源来探析,可以发现徽商精神既具有文化层面的共性,更具有地域层面的特性。徽商精神在几百年徽商的经济活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中,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行为约束,这也是徽商在诸多商帮中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徽商精神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三角核心模式,并最终形成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贾而好儒的诚信精神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徽州与徽州人,在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沙积水冲,沉淀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徽州文化。它的形成,与历史上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现在研究徽文化,并形成一门地方显学,其目的也就是传承徽文化,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徽商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商帮,在程朱理学文化的影响下,体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双重特性.就经济特性而言,徽商在明清时期扮演小资产阶级的角色,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徽商的艺术赞助行为也为推动江南文化和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并呈现出徽商在艺术家资助、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艺术品经营等方面与艺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17.
徽州文化绝非是静止不动的,等待学者阅读的“死去”文本.那么如何以动态的观点借鉴新文化地理学的框架重新解读徽州文化?文章构筑了实体文化空间、经济文化空间与符号文化空间三个层面的研究框架.实体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商在新安江流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本体营造聚落民居,在新安江流域营造水口园林形成独特景致,在离居地中心营建私家建筑园林形成园林空间的异地移植.经济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商重视原始资本积累与资本的空间回流,在内外交困中历经兴衰的时空转折,并且比较了徽商没能复活的不同经济文化空间.符号文化空间表现在:徽州山水画创作和积累,在纸上再现徽州文化符号.徽商影视剧在荧屏上再现徽州文化符号.最后讨论认为这三种文化空间共同构建了复合的乡村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加速推进安徽崛起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特别强调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与协作。这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泛长三角这个概念,在总书记的讲话中还是第一次提出,是我们推进东向发展的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9.
泛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未来"一体两翼"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颢瀚 《社会科学》2007,(10):34-39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20.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向周边省份梯度转移,是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内生需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弥补发展资金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区社会就业,是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力。但这其中也蕴含着潜在的经济风险,不加选择的盲目承接,不仅会削弱安徽未来经济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甚至会使安徽在泛长三角的分工中长期处于依附和从属地位。因此,安徽在大力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当有所选择,并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系统风险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