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建立在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产物,系统地回答了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进而扬弃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解决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等观点.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相比较,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将社会主义问题提上了首要的地位,将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视为同一个政治力量体系来研究,同日益成熟的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能够指导和说明2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4.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洪韵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国际和国内大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为一个拥有十亿人口,经济和文化都很落后的东方大国找到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强调西方先于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 ,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它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尚不能够有力地说明 2 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东方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人民的斗争。邓小平的东方社会理论从内容上延伸了列宁的理论 ,同人民的社会实践有着完全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提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过渡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二、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模式;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作了创造性探索。列宁的上述思想,成为我党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刘勇 《江汉论坛》2004,34(11):24-2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对此作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探索和科学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情和国情的变化,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外在条件、内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恩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李仲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论述。前者称之为西方社会主义或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后者则谓为东方社会主义或晚期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列宁和邓小平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就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学习列宁和邓小平著作中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迅速改变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把俄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中国特色·谢霖一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它的宏观历史视野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由列宁租让制思想到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发展俞良早租让制的思想,是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之一。根据这一思想,苏维埃国家可以把一部分自己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出租给外国资本家,让他们到俄国来经营,使他们把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俄国。在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2.
论创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发展的学说。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研究对象是俄、中等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发展的规律。创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有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遗产 ;有利于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 ;能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临的首要任务,除了政权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只有两者同时得到巩固与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苏维埃俄国和中国都是在生产力落后、又被周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这样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列宁为此作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分析国情出发,继承并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即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上继承、印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至关紧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东方社会的特点是封建传统悠久和经济文化落后,这导致了民主的缺失。20世纪初在俄国建立的共产党,由于没有社会民主的环境,党内民主也无法得以实施。对此,列宁阐释道,党内民主是十分必要的,但实行党内民主需要完全的公开性,在完全公开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党的干部的民主选举。俄国当时根本不具备欧美国家的社会民主条件,政党处于秘密状态,成为职业革命家组织,只能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由设想转变为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作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他们的诸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代表着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发展的两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 70年代末 ,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一个世纪以后 ,邓小平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超越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 ,也超越了列宁、毛泽东艰辛探索的思路 ,终于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世纪性难题。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大大深化和发展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索,并提出了独到的思路。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及时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等等。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列宁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俞良早 《社会科学》2008,36(2):44-51
20世纪以来的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剧烈转变的民主革命.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描述了社会"剧变"的状态,分析了"剧变"的必然性和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剧变"的理论.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呈现逐步发展和平稳发展的状态,体现出"渐变"的特点.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述了关于东方社会"渐变"的理论,可是"渐变"不等于绝对的慢速度,特别是不等于整个"渐变"的过程都是慢速度.列宁、斯大林在实践中阐述了东方社会渐变过程中"加速前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马克思所开创的这一研究方向和主题 ,经过后来的列宁、毛泽东 ,到邓小平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这一发展历程 ,清楚地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