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历史变迁,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资产负债观的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资产负债观同与收入费用观的联系以及资产负债观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思想、收益确定的方法、资产计价的模式三个方面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对比,论述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和体现,最后提出三个会计准则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新会计准则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突破了传统会计理念——收入费用观的束缚,确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体现了会计理念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阐述了资产负债观的理论内涵,并对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仍体现了收入费用观而非资产负债观,且其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收益的两个基本理论,本文通过回顾收益计量理论运用的历程,阐述资产负债表观回归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述资产负债表观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以期更好的理解新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本文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并对资产负债观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鲜明特点之一是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的确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结果,并通过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而最终确立。国际上主要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变迁大多是借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发展变革经验,因此理解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需从美国进行着手分析,理解会计收益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C在其公布的针对性研究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并呼吁FASB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将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理念。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吸收并借鉴了这种理念,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就是例证。本文拟从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计量的重心、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方面比较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它们与会计要素的定义,收益的确定以及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确立不同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出发,分析两种观念的差异,从而说明我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来,采用相应的观念还需实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会计准则突破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计量模式普遍采用收入费用观的束缚,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观理念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与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为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也体现了与国际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更新是实现了从收入费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但这种收益讲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贯彻资产负债观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两者分别从价值运动的结果、价值运动的过程来确定企业的收益。当企业置身于静态环境时,两者可产生相同的收益;而处于动态的环境时,则会产生较大差异。本文从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力求有助于更有效的确认企业收益、把握财务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而发展的。知识经济,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受到挑战。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与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的计量是知识经济下收益确定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仅在新准则第31号准则"现金流量表"中作为披露项目出现且未说明对其报告的方法.本文将从"两费"产生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出发.从资产负债观、事项法角度探讨新准则取消这两个科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与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趋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该方法与我国原制度中规定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不仅在概念、特点和核算程序上不同,更重要的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与基于利润表在核算所得税时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因此,资产负债表观会同时给企业、决策者和税务机关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首先概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含义、特点及核算程序,然后通过实例揭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并反映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观给企业、决策者和税务部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利率使中小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改变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进程,并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企业购进货物、接受劳务时面临需要发票、还是不要发票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需要发票的支付额要大于选择不需要发票的支付额;但是选择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进货物、接受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符合条件的可以扣除,另外购进货物、接受劳务的成本可以税前扣除;如果选择不需要发票,则购进货物、接受劳务所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购进货物、接受劳务的成本也不能税前扣除;基于综合收益观,资产负债表观应当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斌  江承鑫 《管理评论》2023,(10):81-93
2018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单列”是会计理论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在会计报表格式中的体现。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单列”的理论意义,并以企业自愿创新披露为研究视角,提出“研发费用单列”的信息观假说和计量观假说。研究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研发强势企业与研发弱势企业在自愿创新披露上的差异减小了,支持了计量观假说。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对投资者反应的检验表明,研发费用单列后,与研发弱势企业相比,研发强势企业的市场反应变好了,进一步支持了计量观假说。横截面检验表明,计量观假说的效应在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信息中介的信息传递作用较弱、投资者的识别信息能力较差时更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益观念不断增强,按照国际惯例,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也在逐步得到重视。扩展业务,加强管理,创造收益,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然而,在商业经营中,创造收入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成本管理应该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否则,再多的收入也会被成本的浪费吞噬。成本管理现在恰恰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薄弱一环,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思想上不重视成本管理,盲目上规模,忽视经营的质量和费用的节约。(2)负债只讲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