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刘克庄是晚宋文学整体风貌的重要塑造人.他一生最为主要的社会身份即是乡绅(地方精英),这一身份的最终确立与祠禄官制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他的乡绅身份,在闽中地区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地域文人群体,通过考察这一群体的结构,可引申出对"江湖诗派"的再思考.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刘克庄的文学创作在审美趣味、主题选择乃至写作笔法上产生新变,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文学的总体风貌.这对重新梳理晚宋文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查慎行是清初宋诗派的拓荒者,他的诗歌创作成为宋诗派的典范,对清代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查慎行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从查慎行诗歌的内容、白描手法及其咏史诗的创见这三方面来探讨他诗歌的创新性,从而肯定他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湘诗派作为近代诗歌史上尚情而与宋诗派相抗衡的诗歌派别,在创作上表现出了缘情与尚绮的倾向:推崇《楚辞》,以遣悲怀,并用它营造出了诗歌中的文化情境;宗法《文选》,缘情尚绮,欲于近体诗歌之外另辟新体;取道古雅,力求自然,以炼就天然奥美的诗歌品格。湖湘派诗人虽严守古法不变,所追求的则是出于《骚》心《选》旨,而达于典雅自然的诗歌境界,其"缘情"、尚"绮"之风预示着近代诗歌领域主情思想的兴起与对审美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多元化的诗坛格局中,“宋诗派”以独特的审美宗尚而独标笤颖。道成诸公以“开元、天宝、元和、元祜诸大家为职志”,“同光体”诗人宗“三元”、主“三关”,打破分唐界宋的畛域,力求会通唐宋。“宋诗派”从宋诗接受范型、美学视角、终极目标以及宋诗学史体系的建立等四个雏面,建构了宋诗接受完整的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庸言>是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从1912到1914年,<庸言>"诗文"栏发表宋诗派作品200多首,占总数的1/3.宋诗派重要的理论作品<石遗室诗话>也连载于该刊.<庸言>开创了近代宋诗运动的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年轻的宗宋诗人在<庸言>上频频出现,他们自觉以陈三立、郑孝胥、陈衍为核心,延续了自晚清以来的宋诗运动的生命.<庸言>在宋诗派由分散状态向集团力量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宋诗派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在宋南渡前后诗坛的地位、清逸自然的诗风、及与江西诗派的渊源,可见其在当时诗坛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方杂志》在1915—1920年间发表了大量旧体诗作,其中大部分为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作品。本文从这些期刊上的诗出发,分析了宋诗派这一古典文学群体对现代传播空间的占据,以此展现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旧派文学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姚贾与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的山水田园审美主题通常被认为是以陶、谢、王、孟、韦、柳等诗人为代表,但山水田园诗歌的表现传统却并未就此而停歇。在中晚唐之交,姚贾及其追随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续写了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宋以后,随着姚贾诗风的广泛流传和人们对有唐一代诗歌审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诗论家将姚贾二人视为以陶、谢、王、孟、韦、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2.
宋诗的理性精神是时代风尚的产物.它作为形成"宋调"与"唐音"迥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体现在宋人"尚淡"诗歌实践中的"以理制情"和"主理"创作意识下的"以诗言理".  相似文献   

13.
张锚是活跃于南宋中兴诗坛的著名诗人,家世显赫,甚有才艺,喜好以诗会友,招徕四方名士,因而声名远播,在诗坛具有重要地位.他呼应了杨万里、陆游等人创新求变的诗学精神,主张转益多师,广学古人,追求活法悟诗,独造平淡,成为反拨江西诗风、推动宋诗发展的积极因素.其个性豪夸放纵,诗风亦具有同样的特征,在诗坛自成一格.但由于较为拘泥于自我,而未走向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所以尽管他以独特的诗学造诣而擅名诗坛,却终究不能比肩中兴四大家.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中,花意象是最常见的一个自然性意象。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整体审美环境的变化,花意象在晚唐宋代词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功能是有区别的。从晚唐五代直至南宋末年,词中的花意象所承担的艺术功能主要有三方面倾向:造境功能;人格外化功能;内在心理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词的叙事方式与小说、戏剧等相比有着独特之处,它多采用场景式或跳跃式叙事手法,进行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留白叙事;词的叙事性充分体现在词牌名、词题、词序和正文这四个方面,在各部分中词的叙事性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北宋中期词题材内容的扩大以及长调慢词的大量创作等,词的叙事性大大增强,自觉创作叙事词的现象开始出现;传统的叙事文学样式和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要求也对词的叙事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叙事性诗歌是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一类诗歌,它既有故事情节的叙述,同时又少不了抒情,二者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于纯叙事和纯抒情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宋代的叙事性诗歌具体描述人民悲惨命运,揭露官吏的丑恶嘴脸,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阶级,体现了此类诗歌的深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与宋代整个社会的享乐之风相适应,宋诗表现出一种"乐"的时代主题、特征和审美倾向,尤其是对诗之"趣"的追求和表现更成为宋诗的一种普遍风尚.这当中,又以杨万里诗的情趣、苏轼诗的谐趣、黄庭坚诗的禅趣、朱熹诗的理趣更为典型.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汲取庄子美学精神,其内涵表现为:对庄子"逍遥游"之旨的追求;于湖词风的旷放傲岸充溢着对主体价值的崇高体认;具有顺应自然、养生怡情的生命意识.庄子的艺术精神造就了张孝祥于湖词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9.
陆机"缘情"说对先秦"言志"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发展,第一次准确地认识了诗歌的美学特质,对后世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诗创作就是对陆机"缘情"说的成功实践。宋诗创作异军突起,在实践意义上对"缘情"说进行了拓展,从新的角度再次把握了诗歌的美学特质。尤其是宋说理诗重在机趣,在诗歌美学物质上重新发掘,可以称作"缘趣"说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