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儿童时期抓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其认识情绪、获得挫折教育、懂得人生经验,认识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真理,指导其正确爱自己、爱家人、交朋友。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有很多,正确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进行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秦牧不仅为成人创作,也为少年儿童创作。最近,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洋洋40万字的《秦牧儿童文学作品全集》(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出版),深感强烈的思辨色彩体现在他儿童文学作品之中,凝成了他儿童文学作品独有的风格。一秦牧生前说过,他从事儿童文学创...  相似文献   

3.
杨宁 《理论界》2010,(1):129-130
儿童文学的童年指向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文本里会表现出或隐或显的差异。在以中央苏区革命历史斗争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指向呈现出由隐至显的发展线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这类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童年指向真正浮出历史的地表并走向儿童文学的本体。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常常会融入特定的文化意象,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例外。由于文化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这些原本十分受欢迎的作品在异国却不受待见,这就要求在儿童文学翻译时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构。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问题进行讨论,则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赵元任所译的儿童文学作品《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所采取的重构文化意象的方法,以求能为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学出发,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绿山墙的安妮》为例,探讨叙事视角对儿童文学作品中景色描写的翻译的影响,由此证明,儿童文学翻译结果只有遵从叙事视角理论,并与儿童视域的融合才是最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春市几所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欠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不足,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推广、阅读指导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的区别,就是因其读者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为少年儿童服务,是儿童文学的天职。因此,一个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否属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得到少年儿童读者的首肯。这原本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近年来有不少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否决,认为“这个世界交由孩子们来判定,就完了。儿童文学世界也一样。”我总觉得这种看法有某种盲目性。从理论的角度看,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依据,从实践的角度看,恐怕也根本行不通。  相似文献   

8.
金莉莉 《晋阳学刊》2006,(6):113-116
20世纪80年代末儿童文学探索性作品的出现是与当时整个文学场域的结构转型息息相关的。从叙事学角度看,探索性作品在语言形式和叙事技巧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儿童文学作家在成人与儿童关系方面新的思考,对后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们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移民文化,它在儿童文学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文学研究学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推动了欧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欧美学者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文学,因此所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可用于阐释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理论如心理批评分析、读者反应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文学研究。学术界借文学批评理论及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儿童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美国学界重视心理学,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热点,获奖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者也往往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对象。儿童文学多样性也成为美国出版商和研究者最近几年重点发展的领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以及儿童整体阅读量下降引发儿童文学危机等问题近年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美国的儿童文学研究不少已经相当成熟,进入到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深层融合阶段。反观我国,在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上都相对薄弱。在新时代,系统借鉴外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实践,建构中国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并指导中国儿童文学写作实践,是中国学者当下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秉持自觉意识的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是近现代世界文学大系统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之一。英国19 世纪出现的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标志着真正儿童本位意义的儿童文学的确立。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不同儿童观所引导的儿童图书创作实践在历史语境中碰撞、演进的结果。在英国,具有群体自觉意识的儿童文学肇始于清教主义。约翰·班扬的诗歌及寓言体小说和威廉·布莱克的相关诗作是比较接近现代儿童文学的读物,受到儿童的青睐。詹姆斯·简威的作品成为以“圣经和十字架”为象征的清教主义儿童文学的代表作。18世纪40年代约翰·纽伯瑞大规模出版发行儿童图书的事业超越了以“布道说教”为中心的清教主义儿童图书阶段,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英国儿童文学的开端。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维多利亚时代异军突起的儿童文学共同体成为真正儿童本位的、契合儿童审美接受意识与发展心理的童年文学表达。这些具有经典艺术品质的作品构建起现代儿童文学的丰硕实体,影响深远,同时成为儿童文学史和批评史关注、研究的重要对象。20世纪以来,相关领域的学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儿童文学“黄金时代”及其作品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从文学艺术的学理层面揭示了英国儿童文学名篇佳作的经典性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由此开创了当代世界儿童文学独立自洽的学科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是生成儿童文学的土壤.在儿童文学独立之前,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历代儿童天然的欣赏客体.儿童文学最早的创造者,就是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独具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的,民间文学是滋养儿童文学的源泉.在对民间文学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民间文学创作方法的汲取与创新中,儿童文学茁壮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把属于成人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研究的现象 ,集中探讨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问题 ,认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在于 :它是“为儿童创作”的  相似文献   

13.
王敏 《阴山学刊》2006,19(4):12-15
从选择作品到阅读体验再到欣赏结果,儿童文学的整个欣赏过程都表现出追求快乐自由、充满幻想的游戏精神。成人在儿童文学的欣赏指导中应守护这种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发生、发展的重要言说资源,而其中堪称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经典之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更成为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先驱者周作人最重要的研究资源。安徒生童话对周作人童话理论在童话起源、童话分类与童话创作论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文本言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从儿童文学在人类社会中受到重视以后,儿童文学的民族特点就成了各国、各民族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儿童文学史在总结安徒生、格林、盖达尔、叶圣陶等作家的创作成就时,总是高度地评价他们作品的“民族性”。事实证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作品,总是以它内容的独特、形式的新颖吸引着广大儿童,并由此得以广泛、长久地流传下去。 一般地说,形成儿童文学民族特点的诸要素是和形成民族特点的诸要素是一致的。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状态。但是,考虑到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现实状况,从具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出发,作为儿童文学民族特点的主要体现,是它所塑造的儿童人物的民族心理状态的刻画,即从历史时代的发展中,对一代一代民族新人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学,很多成人热爱阅读与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他们震撼于儿童视角所发现的简单而深刻的真;感动于儿童天性的善良与美好,回味那由童贞、童趣所引起的似曾相识的童年经历,从而怀念自己的童年经历。正是儿童文学的这些审美乐趣吸引着成人,在指导儿童阅读的需要之外还对儿童文学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幽灵是在人面前出现的死者的灵魂、亡魂。这种形象在成人作品中早已有之 ,但成为幻想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人物形象 ,还是 2 0世纪中叶才大量出现的。它的出现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想像力 ,也可以使儿童文学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但特定的阅读对象———儿童 ,由于在年龄和心理上的特征限制 ,决定了儿童文学中的幽灵与一般意义上的幽灵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特殊文学门类,但是倘若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与此同时,"恶"也普遍存在于儿童文学作品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恶人、恶物、恶势力;恶的环境与处境;恶的人性."恶"在儿童文学中的作用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使作品更刺激、更具张力、更有吸引力;批判社会,以期改良;丰富人性,巩固人性.与成人文学相比较,儿童文学写"恶"自有其特殊性所在,主要表现为:其基本审美取向、指导思想是"以善为美"的,而其表现形式则多变形、简省、游戏化.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的香港儿童文学蒋风香港文学的历史考察从香港儿童文学的历史看,有本土色彩的儿童文学还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过去虽也出版过一些本地的儿童读物,但大多是内地儿童读物的翻版或改写;历年来也不断有儿童报刊在香港创刊,但很少有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文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者注重的是文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文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