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9,(1):119-129
五、往世书中的赞颂和毗湿奴的一千名号 (一)往世书中对于毗湿奴的赞颂 作为印度教最具影响力的神祗,毗湿奴在该教的众多经典里受到广泛赞颂。由于毗湿奴属“后起之秀”,所以,对他的赞辞更多地还是出现在诸往世书和史诗中。  相似文献   

2.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9,(2):107-118
“众生之师、无上之师、众生栖息处、真实、真勇无敌者、闭眼者、睁眼者、戴花环者、辩才之主、非凡之智,(36)引导者、众生引导者、吉祥者、法理、领导者、赋形风神者、千首、宇宙之魂、千眼、千足,(37)转动者、脱离者、障目者、粉碎者、日、毁灭一切者、祭火、风之神、身负大地者,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现实的印度,就必须参透其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历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形象、来源和发展、围绕他展开的化身故事、形成的各种玄理、对他的赞颂,以及他众多名号的含义。从微观入手阐释印度教的发展是本文的独到之处与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6,1(2):62-69
7.罗摩为与其他两位罗摩——持斧罗摩和大力罗摩相区别,这里的罗摩常称师利罗摩,或罗摩旃陀罗。按照史诗和往世书的传说,罗摩可以将他的血统通过其父十车上溯到远古日族世系的甘蔗王(Iksvaku),而他作为毗湿奴的化身降临世间,则在三分时的末期,当时十首罗刹罗波那肆虐三界,率意攻伐,挑战诸神,荼毒生灵,使世上失去宁静。群神则屡战屡败,以至连神主因陀罗也自身不保。一向养尊处优的神们面对强敌,备受凌辱,心怀恼怒而又苦无良策。当初,罗波那为取悦梵天,曾经修炼严酷的苦行。梵天一时高兴,答应了他的请求,使他永远不能被神明、龙蛇、夜叉等所…  相似文献   

5.
葛维钧 《南亚研究》2006,1(1):52-56
五、往世书中的毗湿奴故事毗湿奴作为最重要的印度教神之一,其形象的完成约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这一形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围绕着他形成的众多神话和赞颂。毗湿奴神话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他的化身故事了。“化身”原文avatara,意为“下来”,常常用来指天神下来世间,完成既定事功,故以中国人熟悉的“下凡”称之,倒很确切。然而其下来世间,又必得托形他物,或人类,或禽兽,或半人半兽,以为成就勋业的主角。如此说来,倘将avatara用来指所托之形,而不指所成之事,那么用化身这个概念来表达,仍然是合适的。1在印度教里,托形行事的…  相似文献   

6.
“身量高大者、发色古铜者、良师、黑天、化形母豺者 1 、体现一切事物者、髡首者、携钵者 2 、水罐 ,( 4 4)非生 3、化形大象者、身携香气者、扇贝发型者、精液向上者 4、林伽朝上者、朝上仰卧者、天穹 ,( 4 5 )顶有三髻者、身穿破布树皮衣者、楼陀罗、天军统帅、遍在之神、白昼行动者、黑夜行动者、震怒可畏者、精力充沛者 ,( 4 6)诛杀母象者 5、诛杀提迭者 6、世界、世界建立者、德行之源、化形狮虎者、身被柔软兽皮者 ,( 4 7)世间命运掌握者、吼声巨大者、无处不居者、居于交叉路口者、夜行者 7、行走幽灵中间者、行走众生中间者、大自…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开 《今日辽宁》2014,(5):70-72
邴原与华歆、管宁友好,他对辽阳的影响比管宁、王烈深远得多.至少,我这么认为.邴原在辽阳广做善事,在辽阳期间,一年中前往投靠的中原文士数百家,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讲学授业,探讨学术,思想交流,语声喧哗,不绝于耳.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样的知识分子大聚会,给辽阳城播种了文化的种子,一脉千年.  相似文献   

9.
陈民镇 《求是学刊》2023,(5):149-158
《左传》引《书》,或径称篇题,或以“《书》曰”“《书》云”“《国名+书》+曰”“《国名+书》+有之/有之曰”的形式引入,可反映春秋时人对《书》类文献的称引习惯。《书》类文献篇题的确立应不早于春秋时期。《书》类文献篇题中的“诰”“告”“誓”“命”,原先都应该是表示行为方式的动词,后向文体称名转变,已有“以体命题”的意味。春秋战国时人对《书》类文献的称引,愈加巩固“诰“”誓”“命”作为文体称名的意义,文体命名观念也得以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国学”概念的提出并由此引发的讨论,是受到日本思想界同类概念的影响。中国近代学者提倡“国学”,首先是与“民族国家”概念的引入有关,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因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其次,“国学”观念也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学术制度和学术观念的冲击时,反思、理解传统中国知识体系的一种努力。由此,应将“国学”视为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它可使人意识到学术传统的独特性和中国自身价值立场的重要性,但这不意味着拒绝西方的学科体系。同样,国家的认同强调,也不应视为对于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张秀丽 《社会福利》2011,(12):48-50
2011年"六一"儿童节,牵挂孤残儿童的山西省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来到位于万柏林区东社街办的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看望这里的孤残儿童时,他突然感慨地对身边的随行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公务员应当很好地学习这里的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真情乐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李南 《南亚研究》2004,(1):52-56,62
《胜乐轮经》为佛教密宗金刚乘无上瑜伽部的主要经典之一。婆和婆吒在其所著《胜乐轮注》的第一品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佛教密宗的哲学思想。目前 ,国内系统论述佛教密宗哲学体系的原始材料尚不多见 ,本文似乎多少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亚洲地理板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以"亚洲重心"和海陆兼备而拥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通过与欧美的地缘政治比较,认为欧洲的地缘政治特征是无中心的绝对"破碎型板块",北美洲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绝对主体板块",亚洲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主体板块"。中国的地理大势是北部陆域广阔,东部大部分地带与大海衔接,这样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生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的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其国防在实现台海统一后当注意海陆兼顾,如此方可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朱淑华 《社科纵横》2011,26(4):108-111
本文在句法分析描写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篇章等角度,着重考察了"此(斯)"、"是"名词性回指的指示特点与规律,比较得出名词性回指中,"此(斯)"、"是"处于相同显著度的位置,"此(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却低于"是"先行语位置的显著度,由此推断,"此(斯)"的指示功能要强于"是"。  相似文献   

16.
刘燕 《社会工作》2008,(13):48-49
汶川5·12地震后,246名灾区伤员陆续被送到湖南各大医院治疗。在这些伤员中,孩子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地震不仅造成了他们的身体伤害,也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阴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灾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7.
刘燕 《社会工作》2008,(15):38-39
6月15日下午,我们又一次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对灾区来的孩子开展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本次的主题是家长支持小组活动。医生、家长和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出很高的期待,这让我们非常欣慰。5·12地震以后,我们一直致力于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救灾和灾后重建,服务对象的肯定是对我们行动效果的最好评估,也推动我们更积极、热情地投入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8.
罗冠华 《社科纵横》2012,(4):99-100
《西厢记》折子戏改本在故事情节、音乐形式、科诨宾白、人物形象和结构体制上进行了改写。内容的改变导致改本的体制从全本变为折子戏。改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舞台表演和观众接受。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古就有爱好和平、崇尚以和为贵理念的悠久传统。先秦时期,许多政治家依托于特定社会与文化基础,试图利用和平手段化解矛盾、缓解冲突、团结盟友,为妥善解决不同政治组织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复杂关系,开拓了除战争等暴力手段之外的重要选项,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手段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政治解决、政治联姻、因俗简礼、誓诰诅盟等。有别于战争等暴力手段给民众、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和平手段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痛苦,降低了社会代价,对于促使民族融合,推动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和平手段的基础之上,秦汉之后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酝酿出和亲、羁縻、互市等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尤其是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新模式。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发掘中国古人化解政治冲突的智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2亿多儿童,其中有一部分是孤(残)儿童。《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显示,2003年全国有192个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设有儿童部,共收养孤(残)儿童5.4万名。孤(残)儿童有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方式和途径,缺失普通儿童所具有的部分社会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