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时热烈辩论的题目。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有关价值计算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即劳动价值论的正确与完整。多年以前就有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从这里打开缺口,以动摇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整个体系。今天仍不断有学术界人士借口这一问题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其根源在于劳动价值理论是一种不必要的迂回,企图建立一种没有价值理论的马克  相似文献   

2.
在对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的评介中,有两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一种观点以黄顺基等同志为代表,认为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此,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观点则是回避“三个世界”的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多元论和“世界3”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例如杜汝楫同志在《三个“世界”的学说——波普哲学介绍之一》一文中(以下简称杜文),通俗地介绍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这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一学说,但杜文把从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三个世界”的理论所作的分析说成是对波普的“误解”,认为“三个世界”的理论不是一个本体论问题,“世界3”与柏拉图的“理念”和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根本不同”。这种观点是难以使人同意的。本文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杜汝楫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马建忠是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名著《马氏文通》(下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专著。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位次”理论始见于《文通》。、《文通》已问世八十多年了,人们对它的“位次”理论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本文从简谈“位次”理论本身的是非入手,着重对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4.
“一阴一阳之谓道”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传》作者在对天道、地道和人道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光辉论断。对于这一论断,许多中国哲学史著作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接触到对立统一法则,认为它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矛盾统一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等等。但是,它的具体含义及其理论根据是什么呢?它的理论价值究竟如何呢?以往较少论及。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很显然,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言简意赅,它实际上是对《易传》中关于阴阳及其相互关系论述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5.
本刊 2 0 0 2年第 5期译介了意大利两位学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两篇研究和争论文章。进入 2 1世纪以来 ,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新一轮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论战热潮。众所周知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推崇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而他的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家们”虽然千百次地宣告已经“驳倒”价值理论 ,或者断言这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争论 ,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生命力依旧 ,它的真理性不可磨灭。而在当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再次出现这样的讨论也绝非偶然。事实表明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本、剩余价值和剥削等学说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关于目前这场争论的意义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它“也许是一个信号 ,表明不带偏见地进行反思的时机又开始成熟”。当前 ,我国理论界响应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的号召 ,正在展开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为此 ,我们从国外有关论争中再次选择两篇论文 ,译介刊出 ,供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除了重点深入研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重点自然是整个第一章)外,还须联系第一卷以及第二、三、四卷的其他有关论述,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以便真正领会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一般和资本主义商品(价值)的理论、方法,以为进而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仅就《资本论》第二卷第十九章(以下简称“第十九章”)如何在深入批判“斯密教条”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了第一卷第一章(以下简称“第一章”)的商品、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在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方法论上给我们的启示,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7.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本质原理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命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该命题的“真理域”,是法学理论已经触及和应当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对有关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看法(见《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关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命题的几点思考》)。在本文中,笔者想再就“法是统治阶级意志表现”命题的定义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转化成为生产价格问题的论战,自1885年5月5日由恩格斯发动以来,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一直此起彼伏,从未结束。论战大体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从1885年《资本论》第2卷出版到1894年第3卷出版;二,从1894年到1907年鲍尔特凯维兹的“改正”马克思错误的文章发表;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论战沿着鲍尔特凯维兹的道路继续在德、奥、俄及中欧等地进行;四,1942年罗宾逊夫人出版《马克思经济学论文集》,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形而上学,到1957  相似文献   

10.
萨米尔·阿明教授发表在《非洲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期上的《积累和发展:一个理论模式》这篇文章,扼要而又准确地概述了他对当代主要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中关于价值决定的一系列论述,究竟应当怎样认识?本文试图对此略陈管见。一、从论坛的不同观点说开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提出了两种含义。关于这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与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关系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1958年前后、1962年前后、1982年以来直至目前进行了三次论争,逐步形成了大致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社会需要是价值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社会需要本身决定了各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从而就在总量上决定了价值量。这种看法可称之为“社会需要总量决  相似文献   

12.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 ,男性形象不如女性形象那样引人注目 ,似乎是女性美的光彩将男性遮蔽了 ,以至于男性角色常常被视为一个陪衬 ,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川端康成自己也有这样的看法。在谈到《雪国》中的岛村时他说 :“我想说他不过是塑造驹子的一个道具而已”。1对于《千只鹤》中的菊治 ,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 :“菊治象一个空洞 ,作品中其他人、风物穿过这个空洞才使他有了生气 ,甚至可以说 ,他不过是个道具而已。”2然而 ,当我们按照性别把他的人物分成男女两个系列 ,来探悉他们 (她们 )在小说叙述中各自的位置、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时便…  相似文献   

13.
也谈“混”     
编辑同志: 读今年一月你刊上的《混: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编者按”,颇有感触。在此谈谈对这问题的一点看法。首先,我同意林玖一的看法:“当代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高度健康的社会”。客观现实中的确存在“混”的现象。而作为口头语的“在哪里混”、“混得怎样”、“混混日子”、“混得不错”……,已成为习惯,似乎无多大指责的必要,问题看它的实质如何据我所见所闻,真正主观上存心“混”的人也不太多,之所以”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一些制度上有缺陷、弊端(特别是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韩愈“疑经”问题,有关史料很少,经学史上也似乎早有定论:韩愈否定《诗序》,改字解经,开创了宋人“疑经”风气。如果我们就现存很少的一点史料重新加以考察,则此问题似还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的看法是:韩愈并没有否定《诗序》,“改字解经”也仅仅是对当时盛行的古文经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审美本质是一个似乎早已解决,实际上并未解决的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学习与探索》曾发表了两篇文章(八○年六期、何新《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八一年四期、涂途《艺术的审美作用及其他》)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何新同志立足于冲破“艺术理论的某些禁区”,针对艺术的传统意义,艺术是对生活的形象反映,提出了“艺术以自身为内容和目的”的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三产业价格范畴辨析 我国第三产业价格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是价格范畴在第三产业统计体系中尚未有一席之位。原因在于第三产业产品形式的非实物性。传统观念认定,非实物=非产品=非商品=无价格,因此,在统计部门的正册中,与“物价”并列的不是服务价格,而是“服务收费”,“非商品收费”。为了确认第三产业价格范畴的成立,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辨析。 1.价格与物价在我国价格理论研究中,对价格与物价很少区分,当作同义语混同使用;政府部门中,主管价格的机构被命名为“物价局”。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似乎对人道主义问题的探讨做出了权威性的总结。但是,经过几年来的理论沉思,人们觉得《问题》一文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观点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就《问题》一文的几个观点提出质疑。《问题》一文立论的中心是认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立足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这种意识形态”;而“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它不能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作为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可以接受,作为世界观的人道主义是不可以接受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那么,我们要问:世  相似文献   

18.
我很惊讶我发表的两篇文章(《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和《有没有可以代替代议制民主的其他方案?》)引起那么广泛的讨论.在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中,意见分歧多于一致.我之所以直截了当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因为很不满意我国大学中盛行的那种玩票式的马克思主义.我不能理解,根据马克思关于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而且还没有巩固和证明其有生存能力的巴黎公社的一些零星看法,怎么就能够找到关于一个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新国家的深刻看法.今天,摆在欧洲左派面前的问题,肯定不是要去更确切地理解马克思说过的东西,而是要努力研究如何创立一个既有效率又非压迫性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9.
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西方学术界自 19世纪末以来一直争论不断。在马克思逝世后 ,随着《资本论》第 3卷的出版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首先发难 ,利用马克思所说的平均利润率规律与价值规律之间的所谓矛盾 ,指责《资本论》第 3卷与第 1卷自相矛盾 ,前后否定 ,因此马克思的整个体系陷入“崩溃” ,并主张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0世纪中叶 ,在西方经济出现严重滞胀的氛围下 ,就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能否解释商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决定问题 ,再次出现了争论热潮。到了 2 0世纪 80~ 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方经济学界 ,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刮起了以商品价值理论修正或者替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之风 ,一些人主张用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拉法的观点来“发展”或者“重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斯拉法主义者主张根据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投入—产出系数和实际工资水平 ,来解释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利润率 ,只承认剩余产品 ,而否认剩余价值的概念 ,实际上也就是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或主要源泉 ,强调商品价值的多要素决定论。素以敏感和勇于探索著称的意大利左翼理论界 ,在这场争论中也颇得风气之先 ,不但论战迭起 ,而且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 ,涌现出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西方学术界自 19世纪末以来一直争论不断。在马克思逝世后 ,随着《资本论》第 3卷的出版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首先发难 ,利用马克思所说的平均利润率规律与价值规律之间的所谓矛盾 ,指责《资本论》第 3卷与第 1卷自相矛盾 ,前后否定 ,因此马克思的整个体系陷入“崩溃” ,并主张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0世纪中叶 ,在西方经济出现严重滞胀的氛围下 ,就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能否解释商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决定问题 ,再次出现了争论热潮。到了 2 0世纪 80~ 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西方经济学界 ,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刮起了以商品价值理论修正或者替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之风 ,一些人主张用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拉法的观点来“发展”或者“重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斯拉法主义者主张根据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所决定的投入—产出系数和实际工资水平 ,来解释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利润率 ,只承认剩余产品 ,而否认剩余价值的概念 ,实际上也就是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或主要源泉 ,强调商品价值的多要素决定论。素以敏感和勇于探索著称的意大利左翼理论界 ,在这场争论中也颇得风气之先 ,不但论战迭起 ,而且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 ,涌现出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