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方可图之。为此,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发挥统一战线面宽线长、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从调查研究、进言献策,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诸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近年来高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举办高等农林教育的高等学校牢记社会服务的办学任务,近年来高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旗帜,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探索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种模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国内多所举办高等农林教育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了总结,期望对高等农林院校在为"三农"服务方面融合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政策研究等综合方面开展工作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农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地方农业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本省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各地方农业高校服务本地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作者提出了新形式下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必须紧紧跟踪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把工作重点转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通过分析了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具有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独特优势,提出农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要团结和动员科技工作者坚持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和推广,促进人才的成长,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知识产权是指在农业科研、生产等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统称。文章通过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制定知识产权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等七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优势,在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服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可以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目的与意义、优势与可行性、作用、途径和方法等几方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意愿不强,对新农村建设认知不足,是国家、农村和高校自身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从优化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余康  郭萍 《人力资源管理》2010,(12):122-12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林院校如何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发展农林教育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农林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必须运用统一战线各领域的资源,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