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注此言学生心理各别不斋施教者宜准之以定学程也但就其失言之者救其失然后能进其善教育之理也.人之学也。注谓士子之对于学业也.或失则多。注多谓贪多爱博不专也其失也杂.或失则寡。注寡谓约取得少自足也其失也陋○此上二项就学术言之.或失则易。注易谓不察粗疏躁进也其失也妄.或失则止。  相似文献   

2.
学记浅诂序言学记一篇。于古代教育事业。言之綦详。繇设学起。以尊师终。其中如编制、设备、典礼、程式、教授、管理、监督、训练、感化、问答、视察、考校、诸事。原始要终。本末毕具。而参酌于学子心理之各别不齐。归重于择师之不可以不慎。明揭君师平衡政教一原之理。  相似文献   

3.
在<论语>中到处都体现着孔子好学的态度以及他孜孜不倦求知识的行为,孔子的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他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和广知博学、善于实践的学习行为上.这是孔子能够成为圣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论语>中通过孔子同弟子们的对话,表现出他对学习的独到见解.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距."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正> 何谓孔子之道?《论语》中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有这么一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里仁》)孔子本人没有直接说明他的道究竟是什么,而只是指出这道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曾子的回答倒是颇为具体而自信。由于曾子的看法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曾经得到孔子的认可,所以有人就提出了怀疑,认为曾子之说未必妥当,概括孔子之道的不是忠恕而应是仁,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的意思是:我“仁”的学说贯穿着“中庸”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忠恕固然不能概括孔子之道,仁也同样不能。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道”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三个方面:人道、天道和仁道。其中人道着重探讨人特殊的自然性、社会性和道德性;对于天道,孔子采用了“负的方法”论述其重要性,并将宗教情感化的“天”与客观存在的“天”两者有机地加以结合;而仁道则是人道与天道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承天道以扬人道”的过程。 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43-249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语境中,礼之集大成者,非孔子莫属。孔子之礼,源自周礼。在治国、化人、济世等不同的层次,对它可有各不相同的解读。与仁、与义、与乐,孔子之礼均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具体运用孔子之礼,必须掌握其本质与具体分寸。当今在弘扬包括孔子之礼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当扬则扬,当弃则弃;此乃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孔子之礼乃至对孔子的最好的维护与尊重。  相似文献   

7.
“要有自己的教育学,完全应该。六亿人口,是一条‘巨龙’,自己的教育学都没有,说不过去。”这是陆定一同志在江苏农业中学座谈会上对全国教育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庄严号召,也是有力的鞭策。全国工农业生产正在以万马奔腾的气势飞跃前进。紧接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就提出了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迫切要求。教育事业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输送技术干部的事业,为政治服务的事业,为生产服务的事业。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新气象。所以“八大”二次会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进军的伟大号召。随着文化教育的大跃进,在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教育学的面前也就提出了必须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历代对其的阐释也是异见纷纭.如何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孔子之道?最关键的是从其"志"入手.孔子一生都"志"于"道",都在一丝不苟地践履其"道".孔子所追求并实践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那就是天道.孔子的天道观不是自然之天,也不是义理之天与主宰之天."天"在孔子的思想里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周礼下移;春秋诸子,开启圣化大趋势;从民心到人性,从“有德”到“有道”,从礼仪到礼义,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0.
11.
正人物简介项贤明,男,1965年10月出生,安徽人,教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北京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1997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对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义很大,但却不是一门好教的课程。按照美的原则组织教育学课堂教学,挖掘教学内容的美和创设教学手段的美,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教育学知识型及其教育学知识转型进行了论述,阐释了教育学知识转型的依据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提出教育学知识转型就是原有教育学知识范式、形式、标准或框架被转变的过程。暗含了人类有关教育的精神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技术手段层面的一种巨大的变化,是一种共时性的人类认识的发展变化活动,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特别倚重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慧贤 《阴山学刊》2002,15(5):67-69
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中解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于需要学生将体验上升为理论认识的内容,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讲授--提出问题--课堂讨论或引导读书--教师小结;启发讲授--观看录相--写体会--教师小结模式使理论和实际沟通,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教育目的一章理论性强且方针政策较多,可以运用资料分析--引导读书--教师小结模式.  相似文献   

15.
熊才平,男,1970年10月,湖北襄阳保康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CBE)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追问——兼论教育学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不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即使是一门学科,也是次等学科。这使教育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感到难堪。日常生活中,教育发挥着巨大的权力,甚至是一门“显学”;科学研究中,教育学的地位微乎其微,两者的差距困惑着教育学人。教育学有着独特的内涵与外延,属于人文科学理论;而教育属于人类行为学。由此,教育学在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中,应该在科学理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简论闫寒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一切科学真理的发现无不遵循这个"辩证的途径"。学科教育学作为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从初创到成熟,也必然要经过"...  相似文献   

18.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天道表明孔子重鬼神,言灵魂.第二,孔子之道以仁为宗旨,这与孔子的救世初衷相印证,也是孔教与佛教、基督教的共同特征.在以仁为宗旨上,孔教与佛教、基督教完全相同.第三,孔子之道具有六艺与口说之分,六艺日以教人,口说择人而传,二者具有高低之别.第四,孔子之道注重变通,三世、三统兼备,后学中分出高级之大同之教与低级之小康之教.  相似文献   

19.
王秀芹 《南方论刊》2013,(9):101-102,75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出于某种思维的"定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悄悄地纳入教育学科的羽翼之下,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旨。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则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它提倡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因此在这样一种视域下,本文试图以一种"理性的自觉"来审视二者的关系,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一些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论"学"丰富而精彩,子夏在此基础上又有重要发展:由"修己以安百姓"到"学以致其道",明确了儒者为学之目的论,点明了儒者的存在价值及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由博学、好问、多思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提炼了儒者为学之方法论,其"博"、"问"、"思"与"志"、"仁"并提,实现了方法论与目的论的结合、认识论与伦理学的统一;由"兴于诗"到"洒扫应对进退",丰富了儒者为学之过程论,日常之"行"成为"成人之道"的开始。但在儒者为学之境界上,孔子之"乐"与"不愠"为"心战"与"色变"所取代,这是子夏之"学"的最大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