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反思实践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认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关注的是教学领地中如何提高教学效能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教学专长,其内容应以实用知识和高层次才能为核心,教师专业成长应以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反思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反思实践功能的全面实现有赖于教师对反思实践学习方式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实践来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不同层面的管理策略.就自我管理而言,要重视专业养成和专业反思;就学校管理而言,要实施专业区分和专业激励;就国家管理而言,要完善专业制度和专业待遇.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现象比较常见,男教师专业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女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针对一名 从事幼儿园工作十余年的男教师进行研究,对他的成长历程进行了故事性描述,同时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寻找促进其成长与发 展的关键因素,发现幼儿园园长的领导风格、男教师自我努力与认同、专业成长的团队共同体、幼儿园激励机制等都会影响男 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之后,男教师需要获得更大发展平台,激励其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附中首任校长陈元晖先生提出的"附中教师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指导思想出发,概括介绍了东北师大附中旨在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元晖工程"及其引导教师对教师专业生活进行阶段性规划,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创设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良环境,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体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专业化成长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核心因素还取决于教师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那么,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让谁来“给力”呢?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体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专业化成长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核心因素还取决于教师个体自我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那么,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让谁来“给力”呢?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师专业水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品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师专业生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与高职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内在动力和组织成长环境等核心要素深度融合,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强烈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助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我们努力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的绿地,让学校的特色建设行驶在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上。众人划桨行大船———教师专业成长助推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和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所从事的与日常生活相区别的活动,是以提高和完善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而展开的一切生命活动。教师专业生活是完整的生活,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升,但与国家要求的学历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育经费和教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师范院校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完善我省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效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效能是教师对自身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的信念.而教师效能通过影响教师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工作目标的选择与设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必须重视教师效能的积极意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职前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逐渐转向实践-反思取向,而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秉承理智主义取向,固守着远离实践的封闭式培养模式.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坚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成长协作团就是这样一种适时所需的职前教师培养平台,它以认知学徒制为基本形式,以大学教师、小学教师与大学生合作互动为内在机制,为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习得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当的教师赋权,可以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拓展其专业提升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本文以“赋权增能”理论为视角,阐述了该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为其赋权增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成就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从实现教师专业化角度看,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构成尚存在着不足与偏差,必须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以教师自主建构为理论根基,加强学科融合,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网状多向、模块化的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教育系列课程,为教师教育理论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寻求课程范式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型,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长期存在相互对质的现实,尽管这是教师教育始终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却是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机制,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教师的开放型培养促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以教师终身性培养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教师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职务聘任制正在替代职称评审制,这不仅淡化了教师的身份,还突出了岗位的概念。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可以将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内容包含在岗位职责之中,把人和事对应起来,岗位设置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岗位设置是优化师资队伍的主要手段,岗位设置也是控制教育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厘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以及总结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是确立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目标和理清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完整逻辑的前提。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现状,为探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有效策略指明了方向。因此,面向未来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需在“分段、分类、分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为参照,对现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进行多维度的优化和重构,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永恒的话题。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利益的驱动,部分高职教师的道德素质出现诸多问题。想方设法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树立教师职业形象,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品味是师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理想的教师品味体现为:真、善、博、雅四个方面,其主要形成阶段在师范教育时期.当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应以提升品味为目标,并通过如下途径实施:加强师范生的价值观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注重文化的选择和人文精神的渗透;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从事研究可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行动研究",即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不等于否认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行动研究必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