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区经济法是调整特区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区经济法的渊源包括适用于全国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专门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照顾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符合国际惯例,是特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特区经济法在维护国家权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特区良好经济秩序、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是学界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指出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才造就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立身之本.一个法律部门出于对某种利益保护的需要,往往调整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由于承载了不同的利益,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目前最有分歧的问题之一。当经济关系中的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由经济法调整为经济法律关系(即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时,这些特定经济关系及其升华后的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法定资格,已远非传统法人理论所能包容,这就需要确立一个新的法律概念——经济法主体。本文试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略加剖析,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理论是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关于部门法划分的标准在经济法理念的作用下应当有所发展,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求经济法对组织内部经济关系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这既是经济法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经济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和横向经济关系彼此孤立到相互融合,是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根源。经济法既保证国家调节手段的适当运用,又同样保证市场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经济法必须调整给向经济关系和部分横向经济关系以及重要的内部经济关系;必须要有综合、系统调整的方法,以及以“长期的、整体的效益”为最高目的,以其亚部门法、具体法律、法规的各种手段性价值为实现保障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经济法是调整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共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包括: (1)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 (2)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国有社会组织之间的财产管理关系以及国有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公共经济法的基本性质是公私法的交融性。经济法由市场规制法和公共经济法所组成。公共经济法的体系主要由财政法、中央银行法(部分)、国有企业法、产业政策法(部分)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概论”不论在法律专业还是在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重要的课程。“经济法概论”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是直接体现经济法学这门重要的法律学科的内容和要求的 ,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教学中运用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规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我们学习“经济法概论”应该与党和国家的这些重要文件及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学生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法理论是以经济为出发点和核心,其经济法的存在价值是通过经济法授予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对市场经济缺陷进行弥补,以实现社会经济在国家干预下的发展。但是,这一学说的经济法受经济役使,被定位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下的经济领域,经济发展成为经济法的导向。实际上,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界之经济法,并非以经济为其要旨。法学界之经济法有着独特的调整主体、调整工具、调整对象、调整目标和调整价值,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协调机制从社会经济关系各主体间利益和需要的经济法权要求入手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国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基本原则,是指经济立法、司法,守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是经济法本质的体现。它贯穿经济法的全部单项法规之中,既体现宪法的基本原则,又区别于属于某  相似文献   

10.
<正> 经济法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以来,在世界各国仍是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在法学领域里是一个新的法律概念。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法”这个概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什么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它的概念怎样确定,它的调整对象是什么,目下在理论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论证和比较一致的认识。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的问题,是经济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不从理论上论证和确定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就无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就无从确定经济法是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经济法是在民商法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上 ,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法律提出的要求 ,弥补民商法在调整经济关系上的局限性而出现的一个法律部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经济法则脱胎于计划经济法律制度 ,其原有理论需要扬弃和更新 ,并用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性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的定位来构建中国经济法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方法的探讨,有着重大的意义。法律调整方法不应等同于制裁方法;法律体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对经济关系均有不同的调整方法;经济法有其独特的对经济关系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统一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占怎有样的地位,是否构成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这个问题在国内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界限三方面来论证我国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得出经济法应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来关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讨论,实际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法律部门和学科的划分问题,另一问题是关于被调整对象本身,即“经济关系”的确切含义。例如有的文章提出“法律能够调整物质关系和意志关系”、“法律当然调整生产关系”……。这不仅涉及到“经济关系”的确切含义,也直接涉及到法与经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样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法学说评价及其应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2年以来的六大经济法学说在定义模式、主体认识、作用领域和调整目标上基本取得共识。但是,这些学说由于具有过于浓重的国家干预主义色彩和对其他法律的封闭性态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有不符之处。它发展的应然趋势是以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为中心、重视经济法与民商法等其他法律的合作关系、强化对经济法实务和经济法部门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规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规是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经济法规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推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稳定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法规的原则包括经济法规本身内容所要求遵循的原则和制定经济法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经济法规的体系应是一个由《经济立法纲要》统帅的,以《经济法通则》、《民法通则》为骨干的,包括所有经济法律和经济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经济法规组成的纵横统一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律部门调整对象的研究中,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最多、争议最大的,并且至今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结论。因此,很有必要从法理的高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反思。本文选取了两个视角,一个是从法律部门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整个法学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一个历史与国情相结合的范畴,也是一个经世致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一要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首先必须考察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济法是以国家直接干顶经济活动的一种行政性的法律形式出现的。“经济法”的概念最初出现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供战时需要,制定了一些有关的经济法规。德国战败后,德国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和恢复国民经济,不得不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干预,或者扶助或者限制,这样就突破了原先的“私有财产神圣原则”和“契约自由原则”,经济法成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强制性干预的重要法律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要用各种不同的法律形式对整个经济生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调整,所以作为国家干预和监督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法便得到广泛实施和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法和经济法都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且都强调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性、权利义务的共生性、行为模式的非对抗性,都将公平和公正作为第一位的价值追求,都更为关注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区别在于社会治理法的原则涵盖且远远超出了经济法原则的内容,并且更为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在调整对象的主体方面,社会治理法和经济法的法律主体的类型是相同的。在调整对象的关系上,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都被涵盖在了社会治理法的法律关系之中。在调整对象的客体上,社会治理法的客体囊括并超出了经济法的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