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低成本宜居社区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能够满足城市低收入及新市民阶层对于幸福而有尊严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能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的包容性,提升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低成本宜居社区应基于把握重点需求、盘活资源存量、提升参与能力、协调内外关系等四个原则,并从观念革新、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体制创新、自治建设等六个层面具体推进。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2015年后的发展战略从多个焦点和领域谈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工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这项复杂战略的核心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方法达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全球超大型城市,上海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方式,不仅会决定其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还会带来供其他城市学习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变的日益突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反映和控制企业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及环境保护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绿色会计的引导。本文首先分析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问题,最后提出实施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要在调整职业教育根本任务前提下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式与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重新定位,以应对经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种种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勇 《城市观察》2016,(3):137-143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交织的矛盾与问题,其中与城市地质环境相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质环境的重大影响因素。城市绿色转型将带动中国城市化向更高的水平推进,也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从理性与适度增长、转变城市化的推进模式、系统地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建设和管理模式和城乡地质环境的统筹等绿色战略方面出发,可以提高城市地质环境政策制定的立意高度,在未来城市的地质环境发展中充分地显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绿色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启国 《城市》2009,(3):27-29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人口聚集的生产要素集约化和业态多样化的有机体.是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活动的中心,是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建设生态城市的目的是使城市这个巨系统保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单位制”的衰落与“社区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小红 《社会学》2003,(1):24-27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母职研究将视线转向较少被关注的普通农村劳动家庭。基于对下一代照料与教养的重视,选择回归家庭当个好妈妈的农村年轻女性增多。研究发现,农村年轻女性形成“拟中产化”的母职实践,体现在养育物质投入增加、情感陪伴增多与教养方式转变上。农村年轻女性母职认同的形塑逻辑在于:现代中产的科学育儿理念借助信息网络媒介的渗入,加上孩子中心主义的养育伦理、就业市场中的文凭竞争与熟人社会中的面子比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家庭面临家庭资本与结构的多重劣势,年轻女性在母职认同与实践上存在张力,导致陷入个体依附性增强、自我实现受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母职风险。对此,农村年轻女性通过参与非正式就业机会、建构朋友圈和推动男性参与等策略来应对,从而实现对个体自我与家庭整体利益得以兼顾的母职调适与再造。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百年,是汽车工业与城市化浪潮迅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的扩张、居住的城郊化带来巨大的汽车需求,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汽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模式,也使城郊得以更自由地拓展。当前,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呈现倍增扩大趋势,城市化地区迅速向郊区展开。在这些地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部分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进入了汽车私人消费阶段,这正是汽车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进步相结合的表现。基于此,2004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等联合主办了首届“嘉定汽车论坛”,围绕“汽车与城市化”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绿色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城市已较早地开始了以推行绿色教育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概述了绿色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内涵,重点总结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绿色教育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对中国城市绿色教育发展的概况和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绿色教育经验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Publics are not what they were once imagined to be. A growing body of interdisciplinary work is shifting attention to processes in which publics are summoned, constituted and mobilized within political struggles. Nowhere is the formation of publics, as multiple, contingent and contested, more evident than in the varied respons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paces. Publics are emerging around issues of belonging, heritage, rights and participation within increasingly divided and unequal cities.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discourses of revitalization and gentrification in the case study of the controversial redevelopment of the Woodward's building in Vancouver, Canada, I examine how the formation of issues imagines and mobilizes publics and further how these discourses work to define possibilitie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 show that discourses of revitalization, relying 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logics of urban redevelopment, imagine an exclusive, individualized and passive public. In contrast, anti-gentrification discourses, advanc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logics of redevelopment, mobilize a collective, active and more inclusive public. In exploring publics with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sue form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 suggest that urban struggles, such as that at Woodward's, are sites in which to understand how meanings of democracy are being contested and rewritten in the contemporary moment.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既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也是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服务业落后。在城市规划和开发中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大都是以常住居民人口作为基础,很少考虑外来游客的规模数量,致使旅游城市功能残缺,对外来游客环境不友好。尤其是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和推陈出新,割裂了城市文脉和历史传统的有机联系,成为国外设计师的试验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重新思考旅游城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罗勇 《城市观察》2012,(1):45-49
港口城市的重化工业厂商通过区位选择决策而不是生产决策,就可获取既定的区位利益。这种发展模式对于生态与环境而言,具有比内陆地区更大的双刃性。应该通过区位优势利益外部性的发挥与引导,处理好区位利益双重性之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关系。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信息化等,是港口城市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优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新加坡40年来高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着重从产业与城市综合环境两个方面,探讨新加坡永续发展的重要观念与策略,以及相关的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13,23(1):125-132,168
纽约城市转型表现为由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和绿色发展的城市演变轨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创新驱动、高端服务业集群、人才教育培养、城市功能融合、城市绿化建设等。借鉴纽约城市转型经验,北京应加强城市功能的均衡化疏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产业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莹  黄健文 《城市观察》2011,12(2):60-66
我国旧城更新改造的相关称谓从最初的“旧城改建”到最近的“三旧”改造,其间出现的多元变化反映了称谓背后的旧城更新改造观念转变。本文从我国旧城的更新改造背景了解、相关称谓区分解释、观念转变剖析以及观念转变意义总结这几方面加以探讨,指出虽然旧城更新改造观念在从总体来看取得了进步,但相关称谓的研究改进仍不容忽视,而称谓背后的正确观念树立更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8.
杨玲 《城市观察》2011,12(2):106-112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重庆在城中村改造中还有不少问题,应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的无序扩张,人性化场所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了城市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社区的人性需求和社会需求。探求一种基于可持续准则的城市人性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为何对城市中人的关心,是成功获得更加充满活力的、安全的、可持续的且健康的城市的关键。重点介绍欧洲城市人性化发展的实践及方法策略与经验教训等,以期为我国人性化城市的塑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Urban ecosystems: the human dimension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This paper develops a hum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ities and urban regions. It describes the role of cities in the expanding human ecological nich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 have used a new techniqu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to convert the material and energy flows required to susta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metabolism of the city into a landecosystem area equivalent.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that, although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human settlement pattern, cities themselves constitute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ecological space appropriated by their human inhabitants. In short, the ecological locations of human settlements no longer coincide with their geographic locations. Every city and urban region depends for its existence and growth on a globally diffuse productive hinterland up to 200 times the size of the city itself. Cities are therefor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global ecological change and geopolitical instability. Given the deteriorating state of the ecosphere, policies to decreas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ities while increasing regional self-reliance may enhance urban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