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2.
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不仅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且也要求保险人履行同样的义务。本文对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从法理、内容及形式等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诚信原则具有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补充法律漏洞、规制当事人滥用证据权利和消极履行证据义务等功能,在证据的调查收集、举证、法官对证据的采信等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民事证据法中确立诚信原则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市场经济发展中诚信缺失,不仅影响市场经济的完善,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诚信缺失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提出构建市场经济诚信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诚、信两字,都有诚实不欺之义,可以互训。二者的区别在于,"信"略重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践履一面;"诚"则着眼于反身自成的人性实现和人的本真存在之完成一面。在"诚信"这一概念中,二者表现出一种诚中形外、内外一体的整体意义结构。忠信或诚乃是人成就其德性的途径和根据。人际交往中的讲信用、重然诺、诚实无欺,必建基于人的真实的德性成就和存在的完成,才能实现其作为"诚信"的本真意义。儒家对"诚信"的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种道义至上的伦理原则。儒家的"诚信"论强调的是道德的自身价值和自身目的,而拒斥对道德行为之外在功利目的性的理解。今日中国社会要重建诚信道德,宜去除政治意识形态私见,注重唤醒人心内在的天德良知,由此逐渐在整个社会挺立起道义至上的至善价值原则,此其所以端本正源、深根固柢之道。 相似文献
6.
诚信原则首先是道德原则,而后才是法律原则。作为道德的诚信原则与作为法律的诚信原则对法律的影响是不同的,对诚信原则二重性的研究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原则在法律上的出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用法律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阐明了诚信原则对市场交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及在合同法上得以确立的必然性。作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法律制度设计,诚信原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从而提高整体效率,是交易的本质反映,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并非纯粹的道德规范法律化,这一点在合同法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保险业经营不规范,诚信缺失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已严重制约当前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诚信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只有抓住保险诚信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才能使中国保险业诚信建设有大的飞跃,以利于构建和谐生动的保险局面,推动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信用温州的创建为例 ,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大力扶植和严格监督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等方面对如何构建现代信用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保险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于保险法的始终,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在保险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我国保险法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有关规定及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霁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7-110
保险合同因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以双方的相互诚信为基础。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主要依赖保险人提供的说明。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引发了多种保险合同纠纷。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保险人订约说明时间和说明内容方面。应确立“投保人冷静观察期”制度,区分“法定免责”与“自定免责”条款以及有限制地适用“疑义利益解释规则”,以完善我国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上的善意与恶意新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海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3):18-20
界定了民法上的善意与恶意概念并给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视角的分析与解释 ,同时对与善意与恶意概念相关的过错、无过错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善意与恶意的认定提出了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整个全球伦理思想运动的评价离不开对金规则的评价。作者简要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对金规则的研究状况,试图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作者指出金规则由来已久,在各种宗教和伦理传统中具有普遍性,但在现实生活中,金规则在具体情景中发生“疲软”,其原因在于金规则的倡导者不能把金规则的适用范围最大化和适用范围内的人们不能将金规则信仰化或信念化。在指出了信仰或信念的目的性、理想性、优位性之后,作者力图洗去全球伦理的乌托邦色彩,还其道德信仰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罗马人用统一的术语表达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这种做法作为拉丁模式保留在现代许多国家的民法典中.德国人开启了用不同术语表达两种诚信的做法.荷兰人更进一步,开始以公平合理的概念取代客观诚信的概念.俄国人结合拉丁模式和德国模式,开创了用共同的术语表达两种诚信,但采用公平合理与诚信并用表达客观诚信的做法.在诸种模式中,中国应选择拉丁模式,并以社会契约论作为统一两种诚信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要求.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正是市场经济中诚实信用伦理准则法律化的产物,是以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公平合理为内容的强制性法律原则.商法诚实信用原则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伦理准则.善意的主观心理、守信的客观行为、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是其伦理要求.其具有保证交易安全、平衡交易利益、促使交易确实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治是一国行政法实施和实现的基本理性判断,而行政法治中的价值选择是促成行政法治的前提条件。诚信价值作为若干价值中的一个其对行政法治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价值无法取代的,它具有促成行政法治权威、行政法治自证、行政公信力和行政法治正当期待的意义。目前行政法治中诚信价值可由行政基本秩序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范保持稳定、行政设定义务具有可实现性、行政执法行为保持同等对待、行政承诺行为必须兑现等范畴构成。要确立行政法治中的诚信价值,制定行政诚信法、减少行政权法外运作频度、行政权的行使归属于行政系统等是必须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法诚信原则在立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有多种涵义。善意是其内在本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追求互利,至少是不损人利己。诚实和信用是其外在表现,诚实是进行民事活动之前,把影响他人权益的有关情况真实地告知利害关系人。信用是建立民事关系之后,完全遵守承诺,实现自己的意思表示。诚信不仅是道德标准,更是法律义务。诚信原则是法律行为制度、民事归责原则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