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逻辑机器哲学是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勃克斯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哲学新思维,又是对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逻辑机器哲学中,拉美特利"人是机器"这个受尽奚落的命题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假定。它使得"人是机器"的哲学意蕴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得到新的阐释。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它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信息技术哲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近年来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把逻辑机器哲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人工生命哲学的诞生。逻辑机器哲学研究为复杂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人工生命及其哲学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物理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在探索世界过程中,将人类理解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境界.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科学发展的另一线索,即"意向性科学"的路线.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的背景将逐渐转移到"意向性科学".物理学在20世纪是科学的典范,波普尔、卡尔纳普、库恩、查尔默斯等均以物理学为样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意向性科学的核心概念或中心话题是"信息".科学观的变革必然导致哲学观的转变,而信息哲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一个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存在”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抽象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需要具体化,才能被切实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化表述的关键在于对存在领域的具体划分.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的依据在于把存在的范围确定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这是有史以来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进行分割的一种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确定了传统哲学的基本论域和一般性质.哲学的根本转向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内容的变革,其基础则是对存在领域分割模式的创新.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实现了研究重点和关注问题的转换,但是在其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根基上却从未实现过任何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对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性承诺与具体化解读.因此,人类哲学的发展从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的理论转换.由于把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引入哲学,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因此,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逻辑哲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哲学是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 ,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与推理相关的问题。由于现代逻辑方法的普遍应用 ,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等学科有相似之处 ,对二者的区别可通过是否与推理相关来确定 ,同时由于许多逻辑问题本身也是重要的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可通过非技术的方式进行。逻辑哲学的特征和性质反映出逻辑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对逻辑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表明了逻辑对于哲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理解,从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人文转向之自觉.建立在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等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文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一个维度、两个要义.一个维度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维度,两个要义即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又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是我们建立哲学人文观的基础.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取向,都要求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重新理解哲学.哲学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思维范式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价值现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文科学的美学,从实践转向的角度来看,其逻辑起点是人类社会实践,而人的存在只是美学的出发点。对应着实践结构的物质交换层,意识作用层,价值评估层,美学的逻辑结构应该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现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看,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精髓或本质。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兴起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应当关注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其发展方向是密切联系科学思想史研究分科化的科学哲学;其发展道路是致力于促使各学科和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开创有特色的中国科学哲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逻辑到问题意识--论价值哲学的视野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生 《学术研究》2003,(12):53-58
价值哲学有两种思路:第一,形而上学的思路,即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建立一套永恒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普遍性知识框架,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意义”问题;第二,历史的态度,它并不对人类做乌托邦式的许诺,而是从现实出发,直面人类生存的问题,从而在对问题的本质把握和解决中探寻人类前进的道路。这两种思路包含着两种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叶是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学家罗素证明基本的数学理论是不一致的,这导致数学基础的危机和关于数学性质的激烈争辩。卷入这场争论的涉及蓝姆塞、维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尔、皮尔斯、罗素和怀特海等一流哲学家,以及外尔、彭加勒、哥德尔、希尔伯特、布劳维尔、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数学家。然而,这一史诗般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很快结束了。经历了多产的30-40年代之后,逻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似乎对先前的哲学争论失去了兴趣,至少他们不再热衷于20世界前半叶“大主义”的那种数学、逻辑的哲学争论。然而,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仍在发展,新的问题很快又进入了当代哲学争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题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人的数字化发展与人学新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数字化发展是人借助数字化技术而发展自己的一种新方式,它是数字化扩展的相应结果,对人自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此也引申出一系列人学新问题,包括人的存在论和本体论、自我认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价值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可能导致人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向”。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新型国家建设由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基本层面构成,而制度层面可以相对区分为操作制度、战略制度和基本制度三个层次。制度选择是一个整体工程,不同的制度层次相互制约。但高层次的制度安排会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低层次的制度安排及其有效性。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体系,需要保证对内对外尽可能开放的制度和贯彻自由竞争的原则。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保障,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关系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制度选择是我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为关键的环节,和谐竞争的制度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宪政: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宪政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它以政治权力的宪法化为逻辑前提,以政治过程的法治化为核心任务,以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基本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自由为终极关怀。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成为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但是只有其中的每一项都得到实现才构成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有了全面的准确的把握,已经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路径;既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宪政理论,又为我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淡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势--以春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正呈现出淡化的趋势.春节的淡化首先是其功能的淡化;功能的淡化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春节意识的淡化.春节的淡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它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促进和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顺应春节的淡化趋势并对春节加以改造,使之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的辉煌属于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反封建的时代任务和现代社会形态的建立取消了儒家文化的政治合法性,农村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的解体摧毁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生存土壤,政治意识形态排斥了儒家文化的作用空间,而市场经济大潮则淹没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经过历史的冲刷和人为的毁损,儒家文化正日渐离现代生活而去.  相似文献   

17.
法益目标: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之灵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发展目标,无不以竞争法律制度作为其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石.作为竞争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反垄断法,其法益目标即"有序竞争"发轫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经济职能实现的内在要求,传承于反垄断法的历史实践,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保证其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法律制度.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不仅体现着市场竞争一般法益的要求即保护竞争者的竞争权利、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更标志着在"有序竞争"制度的安排下,保证"市场调节之手"和"国家调节之手"和谐地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实现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土地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村社集体的经济实力是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经济基础.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充分发扬农村的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让村民有表达自己利益的充分条件;二是强化村社集体的实力.村社集体在兴办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联系农民和国家、市场关系上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在日前的土地制度形式下,我国村社集体的实力和办事能力被大大削弱,因此,必须完善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提高村社集体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跨学科本性与哲学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哲学界倡导创新,旨在增强哲学研究者的创新意识,为我国的哲学研究注入生机和活力,达到提升我国哲学研究水平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哲学的本性是批判性的理论思维和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把握了哲学的本性,方能明了哲学对社会起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理论思考的层面上,发现和揭示以往各种哲学原则之缺陷和局限性,适时提出补充性的或替代性的新的哲学原则,这就是哲学创作的本质。哲学具有跨学科的本质,所以中国哲学界的创新有必要突破现有制约发展的瓶颈,借鉴其他学科快速稳步发展的一些有益经验,进一步探索哲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 新机遇 新挑战——网络文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媒介的角度对文化、文学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构成了国内学术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理解媒介文化、网络技术与文学特性、网络文学的界定、网络写作、网络文本等方面对网络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